第135章(1 / 2)
梁述泉颤颤巍巍地接过濯缨,一转身,汗如雨下。
第一百二十二章
公主府在嘉州北半城的光仪坊,府邸还没有京城翊王府的后|庭大,但终究是承临帝送给幺女封地的府邸,占地也高达五百多亩,分为前后两庭,前庭与后|庭之间以一座飞阁相隔,飞阁左右两侧各有连廊与前庭后|庭相接。
公主府原叫德阳公主府,萧贞观登基后,府邸去了公主二字,唤作德阳府,又称德阳潜邸,只是大家称呼其为公主府习惯了,私下里仍这般口耳相传。
梁述泉捧着濯缨走了一路,引得城中无数百姓出来看热闹,府邸前围聚了里三层外三层,都是想着前来一睹天颜的。
姜见黎先一步下了马车,梁述泉手捧濯缨上前,恭敬道,“恭请陛下驾临德阳行宫。”
行宫?这位梁郡守挺会讲话。
马车中的人没有任何动静,姜见黎一手拿过濯缨,一手伸出,道,“陛下,该下车了。”
萧贞观这才慢悠悠地搭着姜见黎的手臂下了车。
“梁郡守。”萧贞观的目光在梁述泉的身上停顿片刻,盯得梁述泉不敢抬头,“德阳得府邸朕从未来过,梁郡守前头引路吧。”
姜见黎想要将濯缨交还萧贞观,萧贞观却道,“姜卿拿着吧。”
梁述泉急忙引路,他还没忘记萧贞观的命令,濯缨剑要先一步入府。
府邸的型制十分规整,四四方方,进了正门,穿过前方一面照壁连廊,就到了前庭,前庭一般用来会客议事,不住人,萧贞观吩咐姜见黎姜濯缨摆在前庭正堂,“皇祖母的佩剑,用来镇宅恰好不过。”
梁述泉心知萧贞观此举是做给德阳郡上下的官吏看的,由此可见竹州山火一事,犯了帝怒,他想凭借往日情面全身而退,几乎已是不可能,何况他同陛下的往日情面,也仅仅只有每岁岁末之时的汤沐邑那么一点。
若想梁氏安然无恙,还得另寻他法。
萧贞观初至德阳,照例,德阳郡该奉上接风洗尘的汤食,不过她在抵达嘉州之前就派羽林卫过来传过话,说此行一切从简,不可铺张浪费,惊扰百姓,并表示若是被她发现有人借着迎接圣驾的名头,假公济私,一律从中处罚。
梁述泉不敢触这个霉头,加上萧贞观委婉地提醒他,眼下应以灾情为重,他更不敢在溜须拍马的事情大行其道,萧贞观一下榻公主府,他就离开了,多一刻都没有停留。
梁述泉走后,萧贞观问,“此人如何?”
“陛下心中已有答案,何必来为难臣。”姜见黎陪萧贞观坐了一路的船,登岸后又坐了许久的马车,筋骨又酸又痛,迫不及待地想要告退,双手一抬,就被萧贞观戳穿了心思,“不必去驿站折腾了,你就住这儿。”
“……”姜见黎妄自挣扎,“这不合礼数,尚书与少卿皆住驿站,臣不敢僭越。”
萧贞观也累得慌,懒得同姜见黎迂回啰嗦,直接命青菡给她将正堂边上地侧屋收拾出来,“去略略休息片刻吧,后头的事儿,多着呢。”
姜见黎无奈,但也没再反驳,反正犯上的事她近日做得尤其多,早就成了太上皇的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罪名或多或少的,也不差这一件。
“有劳殿正了。”她道。
梁述泉离了公主府,心事重重地回到了郡守府。
郡守府是个五进的院落,莫说在嘉州,便是在整个德阳郡,也是数一数二的建筑,甚至比萧贞观的那座公主府还要气派。郡守府历史悠久,若要追溯,可追溯至前朝茂德年间,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府邸所在的这一片原是茂德帝的第六子嘉王的王府,原府比如今大出三倍不止,后来历经变迁与战火,只留下了这么一片地方,大晋立国后在蜀中设立三郡,此处便成了德阳郡的郡守府,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扩建加固,才有了今日的模样。
梁述泉望着郡守府前庭第一堂的匾额入了神。明谦堂三个字是蜀中书画大家董常浩的笔记,据说此堂名从“明辨是非”“谦虚谨慎”两个词中各择一字组合而成,匾额的左侧落着一枚董印,这几个字还有这枚印,正旦前他才命工匠重新描摹过,所以哪怕经历了百年的风吹日晒,匾额依旧能够光洁如新。
看着看着,梁述泉忽然笑了起来。百年之间,郡守府来来回回不知道历经了多少位主人,不说百名,几十个也是有的,这几十个人里,有人以太子太师之位致仕,安享晚年,也有人上任不过一年就因卷入党争而被九族被诛,这里来来去去许多人,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结局,但无一例外,最终都会离开这里,没有谁会一直是这座府邸的主人,所不同的,便是以怎样的方式离开。
如此一想,他还不如这块牌匾。陛下今日对他的态度,已经足够让他惶恐不安,梁氏一族光耀百年,怕是要毁在他手上了。
“郡守,竹州来报,五百羽林卫已经进入竹州城。”五营的郭营长冷不丁从一旁窜出来,打断了梁述泉的思绪,其实他已经在后头的连廊下站了许久,梁述泉的面色实在太过严肃,他不敢立刻上前,在原地犹豫了许久,思及此事的厉害之处,才惴惴开口打断。
“哦?是吗?”梁述泉冷静得令人感到诡异,“城中百姓对羽林卫入城,作何反应?” ↑返回顶部↑
第一百二十二章
公主府在嘉州北半城的光仪坊,府邸还没有京城翊王府的后|庭大,但终究是承临帝送给幺女封地的府邸,占地也高达五百多亩,分为前后两庭,前庭与后|庭之间以一座飞阁相隔,飞阁左右两侧各有连廊与前庭后|庭相接。
公主府原叫德阳公主府,萧贞观登基后,府邸去了公主二字,唤作德阳府,又称德阳潜邸,只是大家称呼其为公主府习惯了,私下里仍这般口耳相传。
梁述泉捧着濯缨走了一路,引得城中无数百姓出来看热闹,府邸前围聚了里三层外三层,都是想着前来一睹天颜的。
姜见黎先一步下了马车,梁述泉手捧濯缨上前,恭敬道,“恭请陛下驾临德阳行宫。”
行宫?这位梁郡守挺会讲话。
马车中的人没有任何动静,姜见黎一手拿过濯缨,一手伸出,道,“陛下,该下车了。”
萧贞观这才慢悠悠地搭着姜见黎的手臂下了车。
“梁郡守。”萧贞观的目光在梁述泉的身上停顿片刻,盯得梁述泉不敢抬头,“德阳得府邸朕从未来过,梁郡守前头引路吧。”
姜见黎想要将濯缨交还萧贞观,萧贞观却道,“姜卿拿着吧。”
梁述泉急忙引路,他还没忘记萧贞观的命令,濯缨剑要先一步入府。
府邸的型制十分规整,四四方方,进了正门,穿过前方一面照壁连廊,就到了前庭,前庭一般用来会客议事,不住人,萧贞观吩咐姜见黎姜濯缨摆在前庭正堂,“皇祖母的佩剑,用来镇宅恰好不过。”
梁述泉心知萧贞观此举是做给德阳郡上下的官吏看的,由此可见竹州山火一事,犯了帝怒,他想凭借往日情面全身而退,几乎已是不可能,何况他同陛下的往日情面,也仅仅只有每岁岁末之时的汤沐邑那么一点。
若想梁氏安然无恙,还得另寻他法。
萧贞观初至德阳,照例,德阳郡该奉上接风洗尘的汤食,不过她在抵达嘉州之前就派羽林卫过来传过话,说此行一切从简,不可铺张浪费,惊扰百姓,并表示若是被她发现有人借着迎接圣驾的名头,假公济私,一律从中处罚。
梁述泉不敢触这个霉头,加上萧贞观委婉地提醒他,眼下应以灾情为重,他更不敢在溜须拍马的事情大行其道,萧贞观一下榻公主府,他就离开了,多一刻都没有停留。
梁述泉走后,萧贞观问,“此人如何?”
“陛下心中已有答案,何必来为难臣。”姜见黎陪萧贞观坐了一路的船,登岸后又坐了许久的马车,筋骨又酸又痛,迫不及待地想要告退,双手一抬,就被萧贞观戳穿了心思,“不必去驿站折腾了,你就住这儿。”
“……”姜见黎妄自挣扎,“这不合礼数,尚书与少卿皆住驿站,臣不敢僭越。”
萧贞观也累得慌,懒得同姜见黎迂回啰嗦,直接命青菡给她将正堂边上地侧屋收拾出来,“去略略休息片刻吧,后头的事儿,多着呢。”
姜见黎无奈,但也没再反驳,反正犯上的事她近日做得尤其多,早就成了太上皇的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罪名或多或少的,也不差这一件。
“有劳殿正了。”她道。
梁述泉离了公主府,心事重重地回到了郡守府。
郡守府是个五进的院落,莫说在嘉州,便是在整个德阳郡,也是数一数二的建筑,甚至比萧贞观的那座公主府还要气派。郡守府历史悠久,若要追溯,可追溯至前朝茂德年间,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府邸所在的这一片原是茂德帝的第六子嘉王的王府,原府比如今大出三倍不止,后来历经变迁与战火,只留下了这么一片地方,大晋立国后在蜀中设立三郡,此处便成了德阳郡的郡守府,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扩建加固,才有了今日的模样。
梁述泉望着郡守府前庭第一堂的匾额入了神。明谦堂三个字是蜀中书画大家董常浩的笔记,据说此堂名从“明辨是非”“谦虚谨慎”两个词中各择一字组合而成,匾额的左侧落着一枚董印,这几个字还有这枚印,正旦前他才命工匠重新描摹过,所以哪怕经历了百年的风吹日晒,匾额依旧能够光洁如新。
看着看着,梁述泉忽然笑了起来。百年之间,郡守府来来回回不知道历经了多少位主人,不说百名,几十个也是有的,这几十个人里,有人以太子太师之位致仕,安享晚年,也有人上任不过一年就因卷入党争而被九族被诛,这里来来去去许多人,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结局,但无一例外,最终都会离开这里,没有谁会一直是这座府邸的主人,所不同的,便是以怎样的方式离开。
如此一想,他还不如这块牌匾。陛下今日对他的态度,已经足够让他惶恐不安,梁氏一族光耀百年,怕是要毁在他手上了。
“郡守,竹州来报,五百羽林卫已经进入竹州城。”五营的郭营长冷不丁从一旁窜出来,打断了梁述泉的思绪,其实他已经在后头的连廊下站了许久,梁述泉的面色实在太过严肃,他不敢立刻上前,在原地犹豫了许久,思及此事的厉害之处,才惴惴开口打断。
“哦?是吗?”梁述泉冷静得令人感到诡异,“城中百姓对羽林卫入城,作何反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