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1 / 3)
“没有,茶水倒了,”姜见黎弯腰捡起杯盏,打算起身再去倒一杯,却听萧贞观蔫蔫地开口,“别倒了,朕不想喝,也喝不下。”
“那陛下好生休息吧。”姜见黎转身欲走。
“你做什么?”萧贞观扶着额头抓住姜见黎的衣袖,姜见黎见状回过头,“陛下不想好好休息吗?”
萧贞观想摇头,可是头一动就想吐,于是缓缓靠回榻上,有气无力地说,“休息也休息不好,那里有一沓奏疏,你取来读给朕听吧。”
姜见黎顿了顿,委婉地回答,“陛下还是召别人来读吧,臣就只是一个司农寺丞。”
言下之意,她没权力去碰三省的奏疏。
“朕让你读你照做就是,”萧贞观拽了拽姜见黎的袖子,人头晕脑涨的,力气倒是不小,姜见黎一个不妨,被她拽得半边身子歪下去,差点倒在榻上。
“是。”姜见黎掰开萧贞观的手,“臣遵命便是。”
奏疏没几册,要么与德阳山火有关,要么与择婿一事有关,萧贞观听完重重叹气,“难道我大晋眼下除了这两件要紧事,就没其他事能拿到朕面前议一议了吗?”
姜见黎一边整理读完的奏疏,一边回答说,“这是好事,事情少,意味着陛下治下四海升平。”
听见这话,萧贞观没忍住,白了姜见黎一眼,“四海升平?你怎么也来哄朕?天下皆大,岂有平静之时,没准是因为百官渎职呢?”
姜见黎笑了笑,“那等回去陛下再收拾他们。”
“先把德阳的事儿解决吧。”萧贞观揉了揉额角,“朕亲自前往德阳赈灾的风声梁述泉怕是早就听到了,你猜他会怎么做?”
姜见黎想了想,“别的臣不敢断言,有一事倒是能肯定,那就是他无论用什么法子,都会在御驾到达德阳之前,将竹州的山火扑灭。”
“朕离开前命钦天监测算天象,竹州近日无落雨,火势烧得那么厉害,梁述泉会如何稳住局势呢?”萧贞观缓慢地翻了个身,侧卧在榻上,一双眼睛在姜见黎整理奏疏的双手上游来游去。
姜见黎的手上,大大小小,隐隐约约地,有好几道伤痕。
“山火一旦起来,火势可在顷刻之间沿着森林绵延,不下雨的话,只用水车怕是浇不灭山火,”姜见黎认真思索着,不经意间蹙起了眉,萧贞观以为自己被捉个正着,心虚地移开了目光,接着姜见黎的话道,“若是起风,火势只会蔓延得更快,梁述泉要是想在朕到达德阳之前扑灭山火,只有……”
“只有在最短时间内砍出一片秃地,让野火烧无可烧。”姜见黎接口说。
萧贞观觉得头晕好些了,撑着起身走到一幅巨大的德阳郡堪舆图前,“那么咱们就一同瞧瞧,看梁述泉的动作快,还是咱们的动作快。”
因为竹州的山火,梁郡守旬日以来阴晴不定,郡守府上至女主下至仆役,都不敢往梁述泉面前去,连走路都是静悄悄的,偌大的郡守府静得像空无一人。
“郡守!郡守!”一声急促的呼叫打破了郡守府连日来的寂静,梁述泉听到声音,迫不及待地推开书房一侧的直棂窗,来人竟是嘉州折冲府五营的郭营长。
梁述泉面色严肃,五营不是被派到城外迎接圣驾了吗?他不在城外好生守着,怎么这个时候过来?
郭营长一路疾走过来,走得满头大汗,却顾不上擦一擦,隔着直棂窗瞧见了窗前的梁述泉,张口便道,“郡守,五百羽林卫直接往竹州去了!”
梁述泉大惊失色,他扶着窗棂,闻言险些站不稳,“什么?陛下直接去了竹州?!”
“非也,”郭营长疑惑不解地回答说,“据嘉合折冲府来报,陛下已从丰嘉渡口登岸,登岸之后便遣了五百羽林卫先行前往竹州,而后带着余下地五百羽林卫往嘉州这边来了,至于陛下为何要遣派羽林卫先行前往竹州,末将也不知个中缘由。”
梁述泉沉吟,竹州发生山火一事闹得沸沸扬扬,陛下既是前来赈灾,想要前往竹州一探也情有可原,派了五百羽林卫先一步前往,大约是随行的官吏的提议,毕竟竹州大火刚刚扑灭,城中形势如何就连他这个郡守都不曾知晓,他们这么做也是为陛下安危思量,只要陛下先到嘉州,就意味着对他这个德阳郡守还是信任的。
想明白后,梁述泉高悬的一颗心暂时落了下来,他问郭营长,“陛下几时到达嘉州?”
郭营长说,“最迟明日午时,圣驾一行便会到达嘉州城外。”
翌日午时,梁述泉率领德阳郡大小官吏亲自到嘉州城外迎接,姜见黎从马车窗外先一步看到百官相迎的场面,这让她想起了去岁去楚州赈灾之时,仇良弼迎接她的阵仗。
无论那时多么暗潮汹涌,不可一世的仇良弼都早已魂归天外了。 ↑返回顶部↑
“那陛下好生休息吧。”姜见黎转身欲走。
“你做什么?”萧贞观扶着额头抓住姜见黎的衣袖,姜见黎见状回过头,“陛下不想好好休息吗?”
萧贞观想摇头,可是头一动就想吐,于是缓缓靠回榻上,有气无力地说,“休息也休息不好,那里有一沓奏疏,你取来读给朕听吧。”
姜见黎顿了顿,委婉地回答,“陛下还是召别人来读吧,臣就只是一个司农寺丞。”
言下之意,她没权力去碰三省的奏疏。
“朕让你读你照做就是,”萧贞观拽了拽姜见黎的袖子,人头晕脑涨的,力气倒是不小,姜见黎一个不妨,被她拽得半边身子歪下去,差点倒在榻上。
“是。”姜见黎掰开萧贞观的手,“臣遵命便是。”
奏疏没几册,要么与德阳山火有关,要么与择婿一事有关,萧贞观听完重重叹气,“难道我大晋眼下除了这两件要紧事,就没其他事能拿到朕面前议一议了吗?”
姜见黎一边整理读完的奏疏,一边回答说,“这是好事,事情少,意味着陛下治下四海升平。”
听见这话,萧贞观没忍住,白了姜见黎一眼,“四海升平?你怎么也来哄朕?天下皆大,岂有平静之时,没准是因为百官渎职呢?”
姜见黎笑了笑,“那等回去陛下再收拾他们。”
“先把德阳的事儿解决吧。”萧贞观揉了揉额角,“朕亲自前往德阳赈灾的风声梁述泉怕是早就听到了,你猜他会怎么做?”
姜见黎想了想,“别的臣不敢断言,有一事倒是能肯定,那就是他无论用什么法子,都会在御驾到达德阳之前,将竹州的山火扑灭。”
“朕离开前命钦天监测算天象,竹州近日无落雨,火势烧得那么厉害,梁述泉会如何稳住局势呢?”萧贞观缓慢地翻了个身,侧卧在榻上,一双眼睛在姜见黎整理奏疏的双手上游来游去。
姜见黎的手上,大大小小,隐隐约约地,有好几道伤痕。
“山火一旦起来,火势可在顷刻之间沿着森林绵延,不下雨的话,只用水车怕是浇不灭山火,”姜见黎认真思索着,不经意间蹙起了眉,萧贞观以为自己被捉个正着,心虚地移开了目光,接着姜见黎的话道,“若是起风,火势只会蔓延得更快,梁述泉要是想在朕到达德阳之前扑灭山火,只有……”
“只有在最短时间内砍出一片秃地,让野火烧无可烧。”姜见黎接口说。
萧贞观觉得头晕好些了,撑着起身走到一幅巨大的德阳郡堪舆图前,“那么咱们就一同瞧瞧,看梁述泉的动作快,还是咱们的动作快。”
因为竹州的山火,梁郡守旬日以来阴晴不定,郡守府上至女主下至仆役,都不敢往梁述泉面前去,连走路都是静悄悄的,偌大的郡守府静得像空无一人。
“郡守!郡守!”一声急促的呼叫打破了郡守府连日来的寂静,梁述泉听到声音,迫不及待地推开书房一侧的直棂窗,来人竟是嘉州折冲府五营的郭营长。
梁述泉面色严肃,五营不是被派到城外迎接圣驾了吗?他不在城外好生守着,怎么这个时候过来?
郭营长一路疾走过来,走得满头大汗,却顾不上擦一擦,隔着直棂窗瞧见了窗前的梁述泉,张口便道,“郡守,五百羽林卫直接往竹州去了!”
梁述泉大惊失色,他扶着窗棂,闻言险些站不稳,“什么?陛下直接去了竹州?!”
“非也,”郭营长疑惑不解地回答说,“据嘉合折冲府来报,陛下已从丰嘉渡口登岸,登岸之后便遣了五百羽林卫先行前往竹州,而后带着余下地五百羽林卫往嘉州这边来了,至于陛下为何要遣派羽林卫先行前往竹州,末将也不知个中缘由。”
梁述泉沉吟,竹州发生山火一事闹得沸沸扬扬,陛下既是前来赈灾,想要前往竹州一探也情有可原,派了五百羽林卫先一步前往,大约是随行的官吏的提议,毕竟竹州大火刚刚扑灭,城中形势如何就连他这个郡守都不曾知晓,他们这么做也是为陛下安危思量,只要陛下先到嘉州,就意味着对他这个德阳郡守还是信任的。
想明白后,梁述泉高悬的一颗心暂时落了下来,他问郭营长,“陛下几时到达嘉州?”
郭营长说,“最迟明日午时,圣驾一行便会到达嘉州城外。”
翌日午时,梁述泉率领德阳郡大小官吏亲自到嘉州城外迎接,姜见黎从马车窗外先一步看到百官相迎的场面,这让她想起了去岁去楚州赈灾之时,仇良弼迎接她的阵仗。
无论那时多么暗潮汹涌,不可一世的仇良弼都早已魂归天外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