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2 / 2)
“这,奏报中并未言明,”奏报很短,郭营长看得又急,此刻努力回忆,才又回忆起了奏报之中提到的其他内容,“奏报还言,羽林卫在祈宁坊驻扎下来。”
“祈宁坊……”梁述泉闻言再度笑出了声,“有备而来,果真是有备而来啊……”
“郡守您在说什么?”郭营长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无甚,你下去吧,若是竹州再有消息,立刻来报。”
话已至此,郭营长不好再多问,揣着满腔疑惑告退,梁述泉再次抬头看了一眼明谦堂的匾额,转身抬步往后头家眷住的院子走去。
等到夜色爬上了公主府的飞阁,姜见黎才从屋中走出来。
屋外,青菡等候良久,见到屋门打开,上前道,“黎娘子,陛下请您过去。”
萧贞观身边的人对姜见黎的称谓从来不定,有时候以官位称,有时候唤她作“黎娘子”,她懒得去细想其中的不同,阖上门后就跟着青菡走了。
晚膳设在前庭与后|庭之间的飞阁上,姜见黎看到阁下悬着的匾额才知晓,这座飞阁原来是有名字的,叫做凝水阁。
登上凝水阁,能够俯瞰整个公主府,乃至整个光仪坊。
萧贞观手执一卷书跽坐于窗边静候,这情形在安静之中透露温馨,怪异得让姜见黎不敢上前。静好和乐这个词,不应该出现在她与萧贞观之间。
于是她顿住了脚步,直到萧贞观先一步看了过来,朝她露出笑意,她才扶着楼梯定了定神,继续上前,“臣恭请……”
“这里没有旁人,行礼什么的就免了。”萧贞观随手将案几上的竹签夹进书中,而后将书阖上,递给身后的扶疏,姜见黎看到书的封面上写着《植略》二字。
是三百年前一位农学大家写的书,总结了各地的山林植被,及一些常见树种的种植方略。
姜见黎立刻就想明白了萧贞观看此书的缘由,竹州群山环绕,因着山火之故,几座山上的树种怕是都烧光了……
“臣打扰陛下了,”姜见黎撩起衣摆,在萧贞观对面落座。
“胡说什么,”萧贞观朝青菡微微颔首,“本就是等你的时候,浅浅看一看,休息得可好?”
姜见黎没怎么休息,她要谋划思量得地方实在太多,但是那些都不能让萧贞观知晓,她便只道,“大约比陛下要好得多。”
萧贞观失笑着揉了揉双眼,“被你瞧出来了。”
“陛下心忧竹州形势,一日不看到竹州实况便一日不会安心。”
说话间,青菡带着人上来呈膳,晚膳十分简朴,一样粥品,一样点心,还有两道小菜。
姜见黎有些意外,这些膳食于养尊处优的萧贞观而言,算得上格外简朴,她真能咽得下去?
萧贞观看透了姜见黎心中所想,戳穿道,“这也算不得简朴了,再寒碜的饭菜朕不也陪你一道尝过?”
姜见黎捧着粥小口小口地喝,一个眼神都没分给萧贞观,萧贞观自觉失言,“寒碜”二字,岂能用来评判姜见黎亲手做出的东西,她一不留神又把人给惹了,不自觉地提心吊胆起来。
一碗粥喝得见了底,姜见黎才开口打破沉默,“陛下打算如何赈灾?”
萧贞观急忙用帕子擦了擦唇角,“去将荀侍郎拟就得赈灾章程取来给姜寺丞。”
姜见黎摇头道,“荀侍郎去岁陪阿姐前往荥阳赈灾,经验丰富,既然荀侍郎已经有所安排,臣也没什么能够多言的,倒是另有一事,陛下可曾想好了何时前往竹州?”
这个问题问到了萧贞观心里,她反问,“明日如何?”
姜见黎怔愣一瞬,继而笑道,“陛下三番五次令梁郡守措手不及,也不怕引起德阳官吏的众怒。” ↑返回顶部↑
“祈宁坊……”梁述泉闻言再度笑出了声,“有备而来,果真是有备而来啊……”
“郡守您在说什么?”郭营长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无甚,你下去吧,若是竹州再有消息,立刻来报。”
话已至此,郭营长不好再多问,揣着满腔疑惑告退,梁述泉再次抬头看了一眼明谦堂的匾额,转身抬步往后头家眷住的院子走去。
等到夜色爬上了公主府的飞阁,姜见黎才从屋中走出来。
屋外,青菡等候良久,见到屋门打开,上前道,“黎娘子,陛下请您过去。”
萧贞观身边的人对姜见黎的称谓从来不定,有时候以官位称,有时候唤她作“黎娘子”,她懒得去细想其中的不同,阖上门后就跟着青菡走了。
晚膳设在前庭与后|庭之间的飞阁上,姜见黎看到阁下悬着的匾额才知晓,这座飞阁原来是有名字的,叫做凝水阁。
登上凝水阁,能够俯瞰整个公主府,乃至整个光仪坊。
萧贞观手执一卷书跽坐于窗边静候,这情形在安静之中透露温馨,怪异得让姜见黎不敢上前。静好和乐这个词,不应该出现在她与萧贞观之间。
于是她顿住了脚步,直到萧贞观先一步看了过来,朝她露出笑意,她才扶着楼梯定了定神,继续上前,“臣恭请……”
“这里没有旁人,行礼什么的就免了。”萧贞观随手将案几上的竹签夹进书中,而后将书阖上,递给身后的扶疏,姜见黎看到书的封面上写着《植略》二字。
是三百年前一位农学大家写的书,总结了各地的山林植被,及一些常见树种的种植方略。
姜见黎立刻就想明白了萧贞观看此书的缘由,竹州群山环绕,因着山火之故,几座山上的树种怕是都烧光了……
“臣打扰陛下了,”姜见黎撩起衣摆,在萧贞观对面落座。
“胡说什么,”萧贞观朝青菡微微颔首,“本就是等你的时候,浅浅看一看,休息得可好?”
姜见黎没怎么休息,她要谋划思量得地方实在太多,但是那些都不能让萧贞观知晓,她便只道,“大约比陛下要好得多。”
萧贞观失笑着揉了揉双眼,“被你瞧出来了。”
“陛下心忧竹州形势,一日不看到竹州实况便一日不会安心。”
说话间,青菡带着人上来呈膳,晚膳十分简朴,一样粥品,一样点心,还有两道小菜。
姜见黎有些意外,这些膳食于养尊处优的萧贞观而言,算得上格外简朴,她真能咽得下去?
萧贞观看透了姜见黎心中所想,戳穿道,“这也算不得简朴了,再寒碜的饭菜朕不也陪你一道尝过?”
姜见黎捧着粥小口小口地喝,一个眼神都没分给萧贞观,萧贞观自觉失言,“寒碜”二字,岂能用来评判姜见黎亲手做出的东西,她一不留神又把人给惹了,不自觉地提心吊胆起来。
一碗粥喝得见了底,姜见黎才开口打破沉默,“陛下打算如何赈灾?”
萧贞观急忙用帕子擦了擦唇角,“去将荀侍郎拟就得赈灾章程取来给姜寺丞。”
姜见黎摇头道,“荀侍郎去岁陪阿姐前往荥阳赈灾,经验丰富,既然荀侍郎已经有所安排,臣也没什么能够多言的,倒是另有一事,陛下可曾想好了何时前往竹州?”
这个问题问到了萧贞观心里,她反问,“明日如何?”
姜见黎怔愣一瞬,继而笑道,“陛下三番五次令梁郡守措手不及,也不怕引起德阳官吏的众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