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1 / 2)
这个结果是暗卫察探出来的,暗卫的手段比三司狠,还快,三司那里应当还没有眉目,否则今日早朝姜见黎不死也得脱层皮,被当庭审问也不是没有可能。
“此事还有几人知晓?”萧贞观蹙眉。
“证据都在十三手中。”
青菡的话让萧贞观暂且放下了心,她对青菡道,“去把人找来。”
这个她自然指的是姜见黎。
萧贞观从未怀疑过姜见黎想要谋反,想要动摇她的皇位,除非姜见黎脑子没了,但是也不排除姜见黎在得知自己彻底失去了夺翊王爵位的机会后,会破罐子破摔。
因此,见到姜见黎的第一眼,萧贞观就忍不住盯着她的脑子瞧,想看看她脑子上是否突然长了个坑。
“陛下,”姜见黎提起手中的东西在萧贞观眼前晃了晃,笑道,“陛下怎么在发呆?”
萧贞观这才发现,姜见黎不是空着手来的,她拎了一串粽子。
“端阳都过去了,你提粽子来做什么?”
“昨日在庄子上发现余下的一些粽叶,索性都用了,”姜见黎顿了顿,犹豫了一会儿才继续说,“其实端阳那一日臣就让豆蔻带了一些粽子,原想着回皇城时送来,结果那日发生了太多的事儿……”
萧贞观本来正在气头上,闻言怒火很没出息地,消散了,但是依旧板着脸将暗卫调查来地证据甩到姜见黎面前,甩出去时手下还刻意往一侧偏了偏,免得正中姜见黎的脸,“区区几个粽子,就想用来贿赂朕?瞧瞧你做的好事!你自己解释解释,为何要这么做?”
姜见黎松了口气,萧贞观没真生气就好,她弯下腰将证据捡了起来,用眼睛粗粗扫了一遍,将证据整理好,整齐地放在御案上,正要收回手,被萧贞观猝不及防地按住手腕。
“姜见黎,你不打算解释解释?”萧贞观另一只手点了点几句流言,“这是你编出来地吧?”
姜见黎对此供认不讳,“是,暗卫所查,分毫不差,此事的确是臣所为。”
“你何时这么诚实了?”萧贞观失笑,“朕还以为得费上一番功夫才能从你口中撬出点什么来,说说吧,这么做的缘由是什么?”
姜见黎先问了一个问题,“陛下不怀疑臣对昭兴一朝心怀不轨?”
“怎么,朕不给你翊王爵位,你就要另择明主不成?”萧贞观玩笑道。
姜见黎动了动被按住的那只手,见萧贞观丝毫没有松开的意思,也就不挣扎了,侧着身靠在御案坐下,“既然陛下不曾怀疑过臣,臣便愿意解释。”
“自从陛下登基,大晋天灾不断,陛下励精图治,却总是因为天灾而备受流言蜚语的攻讦,也因此受到挟制……”
姜见黎不点破,萧贞观却清楚她说的是哪些人,无非是她的父亲,以及前朝的一些老臣,“嗯,”她点了点头,示意姜见黎继续。
“譬如陛下择婿,就是去岁天灾频发,因此才让百官有了阴阳相协的借口,他们将陛下婚事与朝政牵扯在一起,妄图逼迫陛下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姜见黎打从心里觉得此刻的自己像个谗言惑主的小人、佞臣,可是她本就没想当一个良臣,因而挑拨是非的时候,一点都不曾心虚,她还严肃地指出,“若是陛下积威已久,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朝臣敢上蹿下跳地威胁陛下?陛下您如今在朝中的处境,都是那些人瞧着您年轻,是幼主,压不住他们。”
萧贞观静静地听完,问姜见黎,“你究竟想做什么?”
“臣在长安散播流言,为了是推波助澜,陛下可借着这个机会亲自前往蜀中赈灾,安定蜀中人心,只有流言烧得足够旺盛,陛下您又坚持己见,太上皇一定会同意。”
“你说,朕应当亲自前往蜀中赈灾?”
趁着萧贞观不注意,姜见黎抽回了自己的手腕,鼓动道,“凤临女帝、太上皇都曾有在民间游历的经历,陛下您的几个阿兄阿姊也曾多次深入民间,唯有您自出生起就待在高墙深宫之内,与百姓隔绝,臣以为,您该去百姓之中看一看,就先从,您从前的封地开始吧。”
姜见黎言尽于此,能说的都说了,至于如何定夺,已经不是她能够左右的了,不过她相信,萧贞观会对她的提议动心的。
因为萧贞观正渐渐在帝王路上越走越远,试问一个身居高位的帝王,如何能忍受自己一言无法九鼎,在前朝处处要被人辖制呢?
姜见黎放下粽子转身离开,留下萧贞观独自在殿内深思。
竹州地处德阳郡西南,东北的州界线与郡府嘉州相连,二州毗邻,竹州连绵的山火至今不曾熄灭,伴随着山火而产生的浓烟在方圆百里飘散,即使身处嘉州,也能隐约嗅见那股烟熏火燎的气息。 ↑返回顶部↑
“此事还有几人知晓?”萧贞观蹙眉。
“证据都在十三手中。”
青菡的话让萧贞观暂且放下了心,她对青菡道,“去把人找来。”
这个她自然指的是姜见黎。
萧贞观从未怀疑过姜见黎想要谋反,想要动摇她的皇位,除非姜见黎脑子没了,但是也不排除姜见黎在得知自己彻底失去了夺翊王爵位的机会后,会破罐子破摔。
因此,见到姜见黎的第一眼,萧贞观就忍不住盯着她的脑子瞧,想看看她脑子上是否突然长了个坑。
“陛下,”姜见黎提起手中的东西在萧贞观眼前晃了晃,笑道,“陛下怎么在发呆?”
萧贞观这才发现,姜见黎不是空着手来的,她拎了一串粽子。
“端阳都过去了,你提粽子来做什么?”
“昨日在庄子上发现余下的一些粽叶,索性都用了,”姜见黎顿了顿,犹豫了一会儿才继续说,“其实端阳那一日臣就让豆蔻带了一些粽子,原想着回皇城时送来,结果那日发生了太多的事儿……”
萧贞观本来正在气头上,闻言怒火很没出息地,消散了,但是依旧板着脸将暗卫调查来地证据甩到姜见黎面前,甩出去时手下还刻意往一侧偏了偏,免得正中姜见黎的脸,“区区几个粽子,就想用来贿赂朕?瞧瞧你做的好事!你自己解释解释,为何要这么做?”
姜见黎松了口气,萧贞观没真生气就好,她弯下腰将证据捡了起来,用眼睛粗粗扫了一遍,将证据整理好,整齐地放在御案上,正要收回手,被萧贞观猝不及防地按住手腕。
“姜见黎,你不打算解释解释?”萧贞观另一只手点了点几句流言,“这是你编出来地吧?”
姜见黎对此供认不讳,“是,暗卫所查,分毫不差,此事的确是臣所为。”
“你何时这么诚实了?”萧贞观失笑,“朕还以为得费上一番功夫才能从你口中撬出点什么来,说说吧,这么做的缘由是什么?”
姜见黎先问了一个问题,“陛下不怀疑臣对昭兴一朝心怀不轨?”
“怎么,朕不给你翊王爵位,你就要另择明主不成?”萧贞观玩笑道。
姜见黎动了动被按住的那只手,见萧贞观丝毫没有松开的意思,也就不挣扎了,侧着身靠在御案坐下,“既然陛下不曾怀疑过臣,臣便愿意解释。”
“自从陛下登基,大晋天灾不断,陛下励精图治,却总是因为天灾而备受流言蜚语的攻讦,也因此受到挟制……”
姜见黎不点破,萧贞观却清楚她说的是哪些人,无非是她的父亲,以及前朝的一些老臣,“嗯,”她点了点头,示意姜见黎继续。
“譬如陛下择婿,就是去岁天灾频发,因此才让百官有了阴阳相协的借口,他们将陛下婚事与朝政牵扯在一起,妄图逼迫陛下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姜见黎打从心里觉得此刻的自己像个谗言惑主的小人、佞臣,可是她本就没想当一个良臣,因而挑拨是非的时候,一点都不曾心虚,她还严肃地指出,“若是陛下积威已久,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朝臣敢上蹿下跳地威胁陛下?陛下您如今在朝中的处境,都是那些人瞧着您年轻,是幼主,压不住他们。”
萧贞观静静地听完,问姜见黎,“你究竟想做什么?”
“臣在长安散播流言,为了是推波助澜,陛下可借着这个机会亲自前往蜀中赈灾,安定蜀中人心,只有流言烧得足够旺盛,陛下您又坚持己见,太上皇一定会同意。”
“你说,朕应当亲自前往蜀中赈灾?”
趁着萧贞观不注意,姜见黎抽回了自己的手腕,鼓动道,“凤临女帝、太上皇都曾有在民间游历的经历,陛下您的几个阿兄阿姊也曾多次深入民间,唯有您自出生起就待在高墙深宫之内,与百姓隔绝,臣以为,您该去百姓之中看一看,就先从,您从前的封地开始吧。”
姜见黎言尽于此,能说的都说了,至于如何定夺,已经不是她能够左右的了,不过她相信,萧贞观会对她的提议动心的。
因为萧贞观正渐渐在帝王路上越走越远,试问一个身居高位的帝王,如何能忍受自己一言无法九鼎,在前朝处处要被人辖制呢?
姜见黎放下粽子转身离开,留下萧贞观独自在殿内深思。
竹州地处德阳郡西南,东北的州界线与郡府嘉州相连,二州毗邻,竹州连绵的山火至今不曾熄灭,伴随着山火而产生的浓烟在方圆百里飘散,即使身处嘉州,也能隐约嗅见那股烟熏火燎的气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