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3 / 3)
祭典结束后,已经是巳时三刻。按照惯例,正旦之夜,帝后会在宫中设宴,夜宴设在观政殿西面的麟趾殿,五品以上官员及命妇皆会列席,而从熹和元年开始,正旦大宴便同从前有了些许不同,较之以往多了一个章程。
凡是列席的文武百官、内外命妇,每家都要向天子进献一盏灯笼,十五日后的上元节,这些进献的灯笼会被悬挂在宫内各处,充作装饰,而天子会选出其中最好的一盏加以赏赐。
为了以防文武百官在用料上鎏金镶玉,一味追求奢靡,每岁天子所点为上品的灯,都是简简单单的普通灯笼,无论是骨架还是灯笼上糊的纸都十分普通,选何人所制之灯,但看当年何人的政绩最为突出,献灯,不过是为着有个格外恩赏的由头。
今岁的正旦大宴将献灯这一章程保留了下来,但是也有所不同,熹和帝定下这个献灯之仪同多年前昭敬皇后所创上巳节千诗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着制衡前朝,萧贞观尚且还不明白其中的门道,所以她将这一章程做了改动。
今年的夜宴上,不仅文武百官要献灯,内外命妇也要献灯。
因而夜宴上出现的灯笼比从前多了五成不止,人人身边都立着一个盖了粗布的灯笼,麟趾殿内活像个卖灯笼的集市。
这是萧贞观今夜最为期待的章程,酒过三巡之后,殿中气氛也热络了起来,吴大监便在她的示意下高声宣布,“请诸卿命妇向陛下献灯!” ↑返回顶部↑
凡是列席的文武百官、内外命妇,每家都要向天子进献一盏灯笼,十五日后的上元节,这些进献的灯笼会被悬挂在宫内各处,充作装饰,而天子会选出其中最好的一盏加以赏赐。
为了以防文武百官在用料上鎏金镶玉,一味追求奢靡,每岁天子所点为上品的灯,都是简简单单的普通灯笼,无论是骨架还是灯笼上糊的纸都十分普通,选何人所制之灯,但看当年何人的政绩最为突出,献灯,不过是为着有个格外恩赏的由头。
今岁的正旦大宴将献灯这一章程保留了下来,但是也有所不同,熹和帝定下这个献灯之仪同多年前昭敬皇后所创上巳节千诗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着制衡前朝,萧贞观尚且还不明白其中的门道,所以她将这一章程做了改动。
今年的夜宴上,不仅文武百官要献灯,内外命妇也要献灯。
因而夜宴上出现的灯笼比从前多了五成不止,人人身边都立着一个盖了粗布的灯笼,麟趾殿内活像个卖灯笼的集市。
这是萧贞观今夜最为期待的章程,酒过三巡之后,殿中气氛也热络了起来,吴大监便在她的示意下高声宣布,“请诸卿命妇向陛下献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