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1 / 3)
萧贞观急忙摆出一副兴致勃勃之态,这时,殿外响起了通禀声。
“太上皇到,皇太后到。”
正旦夜宴,按理说,太上皇夫妇也应当出席,可是太上皇前天就派了人来太极宫告知萧贞观,说这个热闹他与苏后就不凑了,没曾想,人还是来了。
在此起彼伏的请安声中,萧贞观急忙起身,亲自下御阶迎接太上皇夫妇,“阿耶阿娘,不是说今日不凑这个热闹吗?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太上皇笑着望向萧贞观,“怎么,吾儿这是不想让阿耶阿娘来参宴?”
“儿岂敢,今年阿姊阿兄们都没回京,就只剩儿孤零零一个在这太极宫过节,阿耶阿娘能来,儿自然高兴得紧!”
“孤与你阿娘本也不想折腾,但一想起今夜似乎有个献灯之仪,也是兴之所至,这才过来瞧瞧,”说到此,太上皇故意问道,“孤不会来的不巧,献灯已经结束了吧?”
“阿耶阿娘来得正巧,尚为开始呢!”
将太上皇夫妇扶到高台御座一侧坐下,萧贞观给吴大监递了个眼色,吴大监立刻道,“献灯开始!”
这献灯的先后顺序十分特别,并不是依照官位爵位品级的高低,而是在入宫之时抽签定下的,谁先谁后,全凭运气。
姜见黎翻开手中的签子确认了一番,她是第五十四个,比较靠后。
她在看签子的同时,坐在命妇席位那一边的魏延徽也在看她。
“阿徽,你在看什么?”姜见玥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状似无意地问。
魏延徽收回目光,紧张地问,“阿姊,你说我做的这盏灯,陛下会喜欢吗?”
姜见玥怔愣了一瞬,大约不明白魏延徽为何会这般问,因为在她看来,陛下喜不喜欢这盏灯,根本无足轻重,但是转念一想,她就明白了。
阿徽不是她,阿徽一直在楚州长大,甚少接触到外人,更遑论皇城里头的这些波诡云谲,她并不明白献灯背后的真正意义,在她眼中,灯只是用来讨陛下欢心的一样物件。
“陛下喜欢什么,岂是旁人可以猜测的,”姜见玥隔着袖子捏了捏魏延徽的手,哄道,“你不必紧张,无论你献上什么,陛下、太上皇与太后,都不会与你为难。”
“为难?”魏延徽摇头,“阿姊,我听不懂。”
“听不懂也无妨,万事有阿姊,”姜见玥垂眸望着魏延徽脚旁的灯,露出一抹极淡的笑,用轻得不能再轻的声音自言自语道,“这盏灯出自你手,同旁的灯相比,已经很幸运了。”
魏延徽没听到姜见玥说了什么,低下头去检查被粗布盖着的灯。
今夜进献的灯五花八门,木灯、纸灯、琉璃灯等什么材质的都有,样式也千奇百怪,有提灯,有悬灯,有座灯,还有什么香炉灯,一眼瞧上去都不名贵,但一眼看上去都匠心独具。
于是签号排在后头的人,忍不住开始紧张,即便他们清楚地知道,灯长什么样,同赏赐落在何处,并无半分干系。
魏延徽抽了个五十五的签,起初她觉得这个签子太靠后了些,有些不占优势,但是经过姜见玥不断地安抚,她稍稍放松了些,然而等到第五十四个人起身时,她的心重重地往下一沉。
“第五十四,请司农寺姜寺丞上前献灯!”
一连看了五十三盏灯,听了五十三回换汤不换药的吉祥话,萧贞观本都有些疲乏了,心不在焉地自顾自饮酒,等到吴大监的声音响起,被她捕捉到“姜寺丞”三个字,她立刻来了精神,将脊背挺得笔直,目光不自觉追随着高台下那个起身的人。
察觉到萧贞观目光的变化,姜见黎不慌不忙地提着包袱上前行礼,“臣司农寺丞姜见黎,恭请陛下圣安,吾皇千秋万岁,长乐无极。”
一直旁观静默不言的太上皇忽然开尊口,饶有兴味的问,“姜寺丞的灯瞧上去比旁人的都要大,不知是个什么?”
“回太上皇,请容臣打开。”
姜见黎那双骨节分明的双手搭上了包袱顶端的结子,一手各扯着结子的一边,缓缓用力,萧贞观看得心也跟着紧绷起来,结子受了力忽得松开,裹在外头的粗布没了约束,骤然四散坠落在地,里头的灯露了出来。
萧贞观一颗心被高高吊起,坐立不安地握住御座的把手,指尖因着用力而隐隐发白。 ↑返回顶部↑
“太上皇到,皇太后到。”
正旦夜宴,按理说,太上皇夫妇也应当出席,可是太上皇前天就派了人来太极宫告知萧贞观,说这个热闹他与苏后就不凑了,没曾想,人还是来了。
在此起彼伏的请安声中,萧贞观急忙起身,亲自下御阶迎接太上皇夫妇,“阿耶阿娘,不是说今日不凑这个热闹吗?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太上皇笑着望向萧贞观,“怎么,吾儿这是不想让阿耶阿娘来参宴?”
“儿岂敢,今年阿姊阿兄们都没回京,就只剩儿孤零零一个在这太极宫过节,阿耶阿娘能来,儿自然高兴得紧!”
“孤与你阿娘本也不想折腾,但一想起今夜似乎有个献灯之仪,也是兴之所至,这才过来瞧瞧,”说到此,太上皇故意问道,“孤不会来的不巧,献灯已经结束了吧?”
“阿耶阿娘来得正巧,尚为开始呢!”
将太上皇夫妇扶到高台御座一侧坐下,萧贞观给吴大监递了个眼色,吴大监立刻道,“献灯开始!”
这献灯的先后顺序十分特别,并不是依照官位爵位品级的高低,而是在入宫之时抽签定下的,谁先谁后,全凭运气。
姜见黎翻开手中的签子确认了一番,她是第五十四个,比较靠后。
她在看签子的同时,坐在命妇席位那一边的魏延徽也在看她。
“阿徽,你在看什么?”姜见玥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状似无意地问。
魏延徽收回目光,紧张地问,“阿姊,你说我做的这盏灯,陛下会喜欢吗?”
姜见玥怔愣了一瞬,大约不明白魏延徽为何会这般问,因为在她看来,陛下喜不喜欢这盏灯,根本无足轻重,但是转念一想,她就明白了。
阿徽不是她,阿徽一直在楚州长大,甚少接触到外人,更遑论皇城里头的这些波诡云谲,她并不明白献灯背后的真正意义,在她眼中,灯只是用来讨陛下欢心的一样物件。
“陛下喜欢什么,岂是旁人可以猜测的,”姜见玥隔着袖子捏了捏魏延徽的手,哄道,“你不必紧张,无论你献上什么,陛下、太上皇与太后,都不会与你为难。”
“为难?”魏延徽摇头,“阿姊,我听不懂。”
“听不懂也无妨,万事有阿姊,”姜见玥垂眸望着魏延徽脚旁的灯,露出一抹极淡的笑,用轻得不能再轻的声音自言自语道,“这盏灯出自你手,同旁的灯相比,已经很幸运了。”
魏延徽没听到姜见玥说了什么,低下头去检查被粗布盖着的灯。
今夜进献的灯五花八门,木灯、纸灯、琉璃灯等什么材质的都有,样式也千奇百怪,有提灯,有悬灯,有座灯,还有什么香炉灯,一眼瞧上去都不名贵,但一眼看上去都匠心独具。
于是签号排在后头的人,忍不住开始紧张,即便他们清楚地知道,灯长什么样,同赏赐落在何处,并无半分干系。
魏延徽抽了个五十五的签,起初她觉得这个签子太靠后了些,有些不占优势,但是经过姜见玥不断地安抚,她稍稍放松了些,然而等到第五十四个人起身时,她的心重重地往下一沉。
“第五十四,请司农寺姜寺丞上前献灯!”
一连看了五十三盏灯,听了五十三回换汤不换药的吉祥话,萧贞观本都有些疲乏了,心不在焉地自顾自饮酒,等到吴大监的声音响起,被她捕捉到“姜寺丞”三个字,她立刻来了精神,将脊背挺得笔直,目光不自觉追随着高台下那个起身的人。
察觉到萧贞观目光的变化,姜见黎不慌不忙地提着包袱上前行礼,“臣司农寺丞姜见黎,恭请陛下圣安,吾皇千秋万岁,长乐无极。”
一直旁观静默不言的太上皇忽然开尊口,饶有兴味的问,“姜寺丞的灯瞧上去比旁人的都要大,不知是个什么?”
“回太上皇,请容臣打开。”
姜见黎那双骨节分明的双手搭上了包袱顶端的结子,一手各扯着结子的一边,缓缓用力,萧贞观看得心也跟着紧绷起来,结子受了力忽得松开,裹在外头的粗布没了约束,骤然四散坠落在地,里头的灯露了出来。
萧贞观一颗心被高高吊起,坐立不安地握住御座的把手,指尖因着用力而隐隐发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