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3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起码你得过了弱冠之龄吧。
  打仗不考虑后勤,是挑战这个位面的物理规则,属于超级无敌挂,假得冒泡,没有任何爽感可言。
  所以,二十岁之前,别考虑外放了。
  在此情况下,我做了一番推演。
  大背景:永嘉之乱尚未爆发,西晋官方仍有镇压力量。
  第一条路:辞官回家,经营自家地盘。
  结果:没有官面上的身份,无法荫庇田地、部曲,别人找过来问你收税。
  你对司马越没价值了,他手下人会过来试图侵吞你的财产。
  到最后,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果,更大可能只能跑路,一切积累归零。
  第二条路:拉部队造反。
  私兵倒是有一千人,再裹挟一些部曲,拉拢部分禁军士卒,往最好的情况估计,大概能拉出六七千部队。
  最后结局是什么?
  司马越摇个五千鲜卑骑兵过来,你就要完蛋,全军覆没。
  第三条路:不造反,只四处流浪。
  那么,这么多部队,怕是一出京就断粮了。
  攻坞堡取粮,就这几千人,能打下几个?稍微大一点的都拿不下来,更不值得用精兵的性命,去换城头上的部曲、庄客甚至老农、健妇、小儿的命。
  几个少年,一桶金汁下来,就能让你死十几二十个银枪军士卒,心疼不心疼?亏不亏?他们擅长野战,拿来攻城是最大的浪费。
  而且,这样依然会被镇压。
  现在西晋官方还是有足够的力量的,石勒第一次创业,被打得只剩18骑,投靠匈奴去了。
  本书主角也要投靠匈奴吗?
  所以,他现在哪也去不了。
  这就是他一个军户出身的人,爬到现在的位置,所要付出的必然代价。
  得到什么,就必然要失去什么。
  一本书的主角,他是有自己的性格、价值观、知识积累、行事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模式。
  有些人会说,怎么写还不是作者一支笔。
  这话也对也不对。
  作者确实有相当的权限,但也不是自由写的。
  作者写的东西,归根结底是主角在这样一个时代中的浮沉,要考虑很多东西,不是主角想怎样就怎样。
  主角的一些想法,是他人生中某个过程、某个阶段的想法,我写出来了,但不一定是对的,也不一定会实现。
  主角也在学习这个时代,不同的年龄段,积累不一样,想法也会变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