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3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的战争,他与人对峙七个月,一直不出战。
  有时候,他长达一两年没什么出彩的情节。
  这就是你们说的“水”。
  真实的人生,他不会一个劲地装逼打脸个没完。
  他有站在舞台中央的高光时刻。
  也有在幕后苦练内功,不为人知的阶段。
  其实,大部分时候,真实的人生就是“水”,哪怕李世民这种爽点密集的人,他的真实人生依旧节奏缓慢。
  老读者都知道,我写书没大纲,一直是在现有情节下推演。
  作者群里有人说,要xx字安排一个小高潮,不超过五万字安排一个大高潮。
  作为写书来说,这样的节奏能有效调动读者情绪。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这么写,必然要牺牲合理性。
  就我来说,有些无伤大雅的合理性可以无所谓,但有些则一定要注重。
  我举个例子,一场决定主角人生成败的决战,后勤体系、武器钱粮都是凭空来的……
  说实话,这样的不合理我完全无法接受。
  实在太操蛋了,打仗居然连后勤都可以不考虑,这个挂开得也太大了吧?
  我也开挂,但我不想开这么离谱的挂。
  我愿意开的挂,一般是某件事情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或者某些装备,你有可能拿到,也可能拿不到,这个时候开挂。
  就像许昌武库,里面的装备历史上让农民军王弥轻易拿到手了,然后王弥部流民军鸟枪换炮,一下子发达了。
  主角来拿,并不会比王弥更难。
  当然,任何事有利必有弊,王弥拿了这些装备,后果是什么?被石勒忌惮,最后为其所杀。
  主角拿了装备,也有后果,就是被司马越忌惮。
  想要得到什么,就要付出什么。怎么可能光有好处,没有坏处?
  再说回本书。
  读者们是不是忘了主角只有18岁?
  我才疏学浅,不知道魏晋以来有几个18岁就能外放当县令、太守、刺史的?凤毛麟角。甚至根本不存在——我没通读每个人的传记,如果有的话,提醒我。
  18岁就外放当太守、刺史,这个挂太大了。
  我自己区分了一下:小挂和大挂。
  对极少数人起作用的,叫小挂。
  对整体起作用的,叫大挂,甚至是超级挂。
  18岁可以指挥五万甚至十万人,这在历史上有过,其实也极少极少。但当地方政务官,比如太守,这是挑战整个社会的潜规则,挂有点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