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9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名辅兵一前一后,将几把满是缺口的环首刀收了起来。
  辅兵中有专门修理器械的,交给他们重新锻打,又是一把好刀。
  伤损的马匹、役畜也有人处理。
  基本是就地切割,皮革收走,肉抬走,给嘴里淡出鸟来的袍泽们改善下伙食。
  甚至就连动物蹄筋都有专人处理,制弓时用得上。同样的,射出去的箭还能回收,仔细检查一番后,大部分都能重复利用。
  打扫战场的快乐就在于此,满满的收获感。
  装战利品的马车很快就塞不下了,吴前带着一队人,押着二十多辆车回城。
  战事结束,驿道上的人不多,但已经有少数消息灵通之辈,赶着大车进城了。
  途径一片农田时,前方停了不少车辆,几乎将路面都堵住了。
  吴前无奈,让人停下车。够着头一打量,嗬,却是几个峨冠博带的士人,正对着农田指指点点呢。
  其中好像还有他见过的。
  咦?那不是王衍么?吴前竖起耳朵听他们说话。
  “彦国看了许久,可看出些许名堂?”王衍坐在车上,不耐烦地问道。
  “老货恁地烦人!”胡毋辅之斥了一句,继续看向田中。
  王衍哈哈大笑,不以为意。
  胡毋辅之就是这个性子,很有名士风范。
  其子胡毋谦之,才学不及父,但父子二人都喜欢饮酒。
  有一次,胡毋谦之看到父亲和人饮酒,直呼父名道:“彦国,你年纪大了,不能再这样喝酒。而且天天喝,将来会让我穷得光屁股面对邻居的。”
  胡毋辅之不以为意,哈哈大笑,邀请儿子一起喝酒。
  于是,父子二人“欢饮”。
  “彦国……”王衍等了一会,又有些不耐烦了,催促道。
  “听!”胡毋辅之打了个手势,让王衍稍安浮躁。
  王衍狐疑地伸出头,侧耳倾听。
  他方才看过了,东海国中尉司马邵勋带着一群士卒在耕田。就这事,有什么好看、好听的?
  “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栝。”远处隐隐约约响起了苍凉的歌声。
  “食粮乏尽若为活。”有人高声和之,声音里还带着颤抖。
  “救我来!”
  “救我来!”
  田中所有人都和了起来。
  “哈哈,妙哉!”胡毋辅之高兴地手舞足蹈,立刻让人拿来纸笔,打算记录下听到的这首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