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萧宜春和善于纳谏的仁宗相处三十多年,突然遇上中宗这个棒槌,真是被气得险些吐血,最后直接要求退休,可惜中宗根本不理他的奏折,把人晾在原地当空气。】
  棒槌这个称呼,着实把众人逗笑了。
  从天幕的形容里,他们能逐渐拼凑起中宗的形象——一个执拗、刚愎自用、从不后退的人,或许他还算擅长带兵。
  刚硬。
  这是弘安帝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词。
  没人看见的角落里,萧宜春的神情越发悲苦:他真的不想一直掺和皇室之事,如果可以,他一定会有多远跑多远。
  既然闹得君臣不和,那么这件事一定很大条。
  【不知道多年以后,萧丞相回忆当年,到底有没有后悔帮了中宗。但在当时,他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
  弘安三十一年,中宗被禁足。纵观宁朝江山,北狄虎视眈眈,几个亲王也并不老实。怀王世子继承王位后,一直闭门不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摆明了谁都不帮。
  如果让五皇子登基,那么他能不能镇住几个如狼似虎的叔叔?
  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这时候,中宗几乎等同于一个摄政王的身份。以萧宜春的眼力来看,能带兵的中宗,外能镇守国门,内能震慑亲王,实在是居家旅行之必备良药。
  至于让四皇子断腿这种事情……这重要吗?明明是他自找的嘛。】
  五皇子心里苦。
  我就真的这么没用,这天幕居然这样诋毁我?
  他掐指一算,弘安三十一年,自己也快二十八岁了。
  难不成我真只长年龄,不涨阅历?
  旁边肩并肩的四皇子则心里更苦。
  好你个萧宜春,什么叫我断腿不重要?要叫我逮住机会,一定要你好看!
  【在后人看来,很难想象仁宗会轻飘飘放过中宗。但就和他的庙号一样,本就举棋不定的仁宗,在萧宜春的劝告下,只罚俸三年,随后让中宗迅速回到北疆。
  有人想问,为什么仁宗不担心中宗谋朝篡位?明摆着的,他这么心眼小的人,胆大包天到把皇子变残疾,他真是什么都敢做啊!
  对此,史学家的解释是……】
  天幕渐渐暗了下去,片刻后,一道微光重新亮起来,原来是一盏昏黄的烛火。
  众人仔细看去,这次的景象是一个封闭的房间里。跳动的烛火只照亮了前方的方寸之地,一个人影背对弘安帝跪着。
  【这是电视剧景化大帝选段,有部分艺术加工,但总体还算贴合历史,咱们刚好来看一下。】
  画面中,弘安帝往前走了两步,他的声音有些疲惫。
  “行远,我知道你是故意的。”
  那背影微微一颤,片刻后,他转过身来。年轻的中宗看起来很沉默,大约也是长久的禁足中,终于磨去了他那些浮躁的气质。
  他正对弘安帝叩首,只说了一句:“臣有罪。”
  弘安帝没有理会他的回复。他缓步走到蒲团前,看到前方摆着的牌位,忽然笑了笑:“你倒是会装模装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