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2 / 2)
章问虞等到了午时,也没等来和亲旨意,但她并未觉得松了一口气,要说这世上最了解圣人之人,宁皇后无出其右。
今日没定下人选,是圣人还在权衡、等与东胡和谈之后。她甚至在想,不知是和亲之事先定下来,还是胥衡先打进京城。
众多思绪最后仍旧落在眼前最要紧的事——朱壬的秘密。
再等上三日,她还得给江姐姐传信和周全打算,如若宁皇后不肯再让她出宫,也必须有人应约。这一番下来,她身上的气力也恢复了些,琢磨片刻她唤来了心腹宫婢。
柳枝儿巷小院,江愁余送走前来报信的公孙水,上回湛玚走了之后,便是由公孙水时不时来逛一圈,每每说完正事,便是欲言又止。
江愁余知道他是想替他们两人说和,敷衍过后拿了备好的两份吃食给公孙水,便让先一步推开侧门眼神示意,公孙水只好闭上嘴,拎着沉甸甸的食盒左右环顾,再偷摸摸走了。
小院外边还有人盯着,她也干脆不出门,可今日特殊,江愁余放下手中的信件,同禾安绕过探子出了门,极快汇入大街的人流之中,街边高耸的榆树洒落,在青石板路上投下跳跃的光斑,周遭小贩的叫卖声、车轮碾过石板的辚辚声、妇人的谈笑声,奔腾的市声之海,扑面而来。
两人都带着斗笠,沿着街边走,就在这时一阵沉甸甸的铜锣声突兀地撕开了这片嘈杂。
“钦差大人离京——闲人退避——!”
尖锐的呼喝随之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原本熙攘的人流迅速向街道两旁退去。小贩们手忙脚乱地收拢摊子,行人低头垂目,不敢直视。
江愁余也被裹挟着退到路边,挨着一个卖绢花的摊子。她抬起头,只见一队鲜衣怒马的仪仗正缓缓行来。八人抬的朱漆官轿,轿顶镶着象征钦命的明黄装饰,在阳光下刺目耀眼。轿帘紧闭,绣着繁复的云纹。前后簇拥着持戟的兵丁和身着青色官袍的随从,个个神情肃穆,目不斜视。
她认出了那官轿的规制,也认出了轿前骑在高头大马上、身着绯红官袍的年轻官员的侧影——正是贺元良。
队伍行至她近前,她也懒得避开,毕竟戴着斗笠,谁人能认出。谁料骑在马背上本是平视前方的贺元良,似有所觉,忽而侧目,穿透了层层人群,落在了江愁余身上,莫名让人想到上一回他离开昌平镇时的场景。
江愁余不知他是否认出,干脆稍稍颔首,算作打招呼,谁知贺元良下颌忽而绷紧,收回视线,复又看向前方,仿佛路边的一切——包括那个颔首的女子——都不过是无需入眼的尘埃。
“啧啧,好俊的大人!”旁边卖绢花的老妪压低了声音,语气里满是敬畏和慨叹。
江愁余看到贺元良的动作愣怔一下,也没多想,见着人散了些,同禾安继续朝着城动去。
王华清捎了信来,她夫君这次来京城送货,她也跟着来了,就住在城东的悦来客栈,特意约了江愁余今日相见。
两人步履轻快地穿过几条巷子,远远就看见王华清坐在张记铺子里用着小食,一眼便瞧见戴着斗笠的江愁余,朝她招手。
“余余!这儿呢!”王华清笑容灿烂,声音清脆。
“可算等到你了!喏,刚出炉的,还热乎着呢!”她拉着江愁余坐下,不由分说地把一个散发着浓郁甜香的花糕塞到
江愁余口中。
“京城真大啊,”同时她环顾着四周车水马龙、店铺林立的景象,由衷地感叹,“比昌平镇热闹百倍不止!瞧瞧这楼,这铺子,这人流……”她顿了顿,目光从繁华的街景收回来,落在江愁余的脸上,“你怎么还瘦了些?”
江愁余看着王华清明显丰腴了些的脸笑道:“哪瘦了?我分明还是一日三顿,顿顿不落。”
王华清指着自己双眼:“瞎说,我的眼睛看得明明白白,就是瘦了!”说着心疼地捏捏江愁余的手。
江愁余赶紧拿了块糕点塞给她,“好了,我现在吃开始补,行了吧?”
同时打量着王华清红润的脸颊和身上质地不错的衣裳,打趣道:“看你气色这么好,想必婚后日子过得极滋润?你家那位待你如何?”
提到这事,王华清闻言,下巴微扬,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拍了下江愁余的手背:“好着呢!在家还是我管账,说一不二!他呀,可不敢在我面前耍横。”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带着点狡黠的笑意,“再说了,我娘也不是吃素的,他敢不听话?我娘第一个饶不了他!” ↑返回顶部↑
今日没定下人选,是圣人还在权衡、等与东胡和谈之后。她甚至在想,不知是和亲之事先定下来,还是胥衡先打进京城。
众多思绪最后仍旧落在眼前最要紧的事——朱壬的秘密。
再等上三日,她还得给江姐姐传信和周全打算,如若宁皇后不肯再让她出宫,也必须有人应约。这一番下来,她身上的气力也恢复了些,琢磨片刻她唤来了心腹宫婢。
柳枝儿巷小院,江愁余送走前来报信的公孙水,上回湛玚走了之后,便是由公孙水时不时来逛一圈,每每说完正事,便是欲言又止。
江愁余知道他是想替他们两人说和,敷衍过后拿了备好的两份吃食给公孙水,便让先一步推开侧门眼神示意,公孙水只好闭上嘴,拎着沉甸甸的食盒左右环顾,再偷摸摸走了。
小院外边还有人盯着,她也干脆不出门,可今日特殊,江愁余放下手中的信件,同禾安绕过探子出了门,极快汇入大街的人流之中,街边高耸的榆树洒落,在青石板路上投下跳跃的光斑,周遭小贩的叫卖声、车轮碾过石板的辚辚声、妇人的谈笑声,奔腾的市声之海,扑面而来。
两人都带着斗笠,沿着街边走,就在这时一阵沉甸甸的铜锣声突兀地撕开了这片嘈杂。
“钦差大人离京——闲人退避——!”
尖锐的呼喝随之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原本熙攘的人流迅速向街道两旁退去。小贩们手忙脚乱地收拢摊子,行人低头垂目,不敢直视。
江愁余也被裹挟着退到路边,挨着一个卖绢花的摊子。她抬起头,只见一队鲜衣怒马的仪仗正缓缓行来。八人抬的朱漆官轿,轿顶镶着象征钦命的明黄装饰,在阳光下刺目耀眼。轿帘紧闭,绣着繁复的云纹。前后簇拥着持戟的兵丁和身着青色官袍的随从,个个神情肃穆,目不斜视。
她认出了那官轿的规制,也认出了轿前骑在高头大马上、身着绯红官袍的年轻官员的侧影——正是贺元良。
队伍行至她近前,她也懒得避开,毕竟戴着斗笠,谁人能认出。谁料骑在马背上本是平视前方的贺元良,似有所觉,忽而侧目,穿透了层层人群,落在了江愁余身上,莫名让人想到上一回他离开昌平镇时的场景。
江愁余不知他是否认出,干脆稍稍颔首,算作打招呼,谁知贺元良下颌忽而绷紧,收回视线,复又看向前方,仿佛路边的一切——包括那个颔首的女子——都不过是无需入眼的尘埃。
“啧啧,好俊的大人!”旁边卖绢花的老妪压低了声音,语气里满是敬畏和慨叹。
江愁余看到贺元良的动作愣怔一下,也没多想,见着人散了些,同禾安继续朝着城动去。
王华清捎了信来,她夫君这次来京城送货,她也跟着来了,就住在城东的悦来客栈,特意约了江愁余今日相见。
两人步履轻快地穿过几条巷子,远远就看见王华清坐在张记铺子里用着小食,一眼便瞧见戴着斗笠的江愁余,朝她招手。
“余余!这儿呢!”王华清笑容灿烂,声音清脆。
“可算等到你了!喏,刚出炉的,还热乎着呢!”她拉着江愁余坐下,不由分说地把一个散发着浓郁甜香的花糕塞到
江愁余口中。
“京城真大啊,”同时她环顾着四周车水马龙、店铺林立的景象,由衷地感叹,“比昌平镇热闹百倍不止!瞧瞧这楼,这铺子,这人流……”她顿了顿,目光从繁华的街景收回来,落在江愁余的脸上,“你怎么还瘦了些?”
江愁余看着王华清明显丰腴了些的脸笑道:“哪瘦了?我分明还是一日三顿,顿顿不落。”
王华清指着自己双眼:“瞎说,我的眼睛看得明明白白,就是瘦了!”说着心疼地捏捏江愁余的手。
江愁余赶紧拿了块糕点塞给她,“好了,我现在吃开始补,行了吧?”
同时打量着王华清红润的脸颊和身上质地不错的衣裳,打趣道:“看你气色这么好,想必婚后日子过得极滋润?你家那位待你如何?”
提到这事,王华清闻言,下巴微扬,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拍了下江愁余的手背:“好着呢!在家还是我管账,说一不二!他呀,可不敢在我面前耍横。”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带着点狡黠的笑意,“再说了,我娘也不是吃素的,他敢不听话?我娘第一个饶不了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