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2 / 3)
邹茂庭听得汗如雨下,不过几句话的功夫,怎么就吵上了?更让他震惊的是,这位姜见黎姜寺丞竟然胆大包天,竟敢出言嘲讽皇帝?就算她背后那人是摄政王殿下,也不该如此吧?
“陛下这话杀人诛心,灾区形势不明,就连邹刺史也不敢保证自己知晓那边的情形,您贸然前去,实在武断,臣只是为着您的安危着想,却不曾想陛下您是这么看待臣的,”姜见黎骨头硬,说出来的话更硬,她将杯盏重重一摔,转身就走。
杯盏碎了一地,邹茂庭也抖得厉害,不是被吓得,属实是因为太过惊讶。五品司农寺丞也不是什么高官,怎么她这般有恃无恐?
萧贞观盯着姜见黎远去的背影冷笑不止,“真是,真是……”
“陛……陛下……”邹茂庭颤巍巍地抬头,“臣,臣去安排明日前往灾区之事?”
萧贞观一副被气得头疼的模样,单手揉了揉额角,挥手道,“你去安排吧,明日,明日巳时从城内出发。”
“是!”邹茂庭如蒙大赦,急忙起身安排去了。
姜见黎离了刺史府,一路回到茅庐里头,约莫在院中等了一个时辰,才看见萧贞观姗姗归来的身影。
“陛下没同那邹刺史多说说话?”
“他快被你吓死了,你指望他还能说出什么有用的。”萧贞观拿起蒲扇扇了扇,“你今日演得有些过了啊!”
“那邹刺史不是信了么。”
“不仅邹茂庭信了,连朕也都快信了。”
“假意争吵,让邹茂庭骑虎难下,这不是陛下与臣一同定下的计策?”
“朕怎么觉得,你早就想寻个机会痛骂朕一顿了?”萧贞观逼近了几分,同姜见黎对视,“今日真不是借题发挥?”
“陛下都这么说了,臣还能反驳不成?”姜见黎后退半步,转身道,“陛下还是想一想,去了灾区后应当如何吧?”
萧贞观心里头清楚,她暗中前往竹州之事不可能一瞒再瞒,待梁述泉发现,一定会出手,亦或者,梁述泉早就已经动手了,只是她还不曾知晓罢了。
萧贞观离开长安半月有余,时间一晃就到了六月。这半个月里,国事皆由尚书令暂代,寻常政务,他倒是可以自己拿主意,总归以往都有章程,若是遇上些他无法裁决的,便只能上呈太康宫,请太上皇决断。
太上皇明面上久不管朝政,实则对前朝明里暗里的波澜一清二楚,今日尚书过太康宫呈奏西北边防之事,太上皇看了一眼奏疏后提笔写了几个字,尚书令便以为这事儿就尘埃落定了,正欲告退,就听到太上皇问他,“听闻司农寺昨日上奏,想要送一批赈灾的粮食去德阳郡?”
尚书令想了想,依稀记得有这回事,遂而解释道,“是,是蔡正卿亲自上的奏疏,说是万作园里头试验的一批作物,有些已经结了果,这些作物原本试验来就是作备荒赈灾之用,易种且产量高,就是我朝百姓没怎么见过,所以司农寺想趁着德阳赈灾的机会,试一试这些作物能否为我朝百姓所接受。”
“此事,是蔡正卿的意思?”太上皇点了点头,随口问道。
尚书令不明所以,“既是蔡正卿亲自上书,可见正卿对此事的重视,应是正卿的意思吧。”
“这么说,尚书令已经准了司农寺所请?”
“是。”尚书令敏锐地觉察到此事有异,“上皇,莫非此事,有何不妥?”
太上皇面色一松,笑道,“哪里有什么不妥,孤是想着,既然司农寺也要送东西去德阳,那么孤也就不另外派人去了,司农寺送赈灾粮的队伍何时启程?调用的是那一支府卫?”
“回上皇,臣昨日才批了蔡正卿的奏疏,余下许多事还没来得及同蔡正卿商议,”
尚书令的回话很合太上皇的意,“既如此,便由左武卫中郎将率领五百名左武卫押送赈灾粮,左武卫离京之前,让中郎将来太康宫一趟。”
“是。”
尚书令告退后,太上皇无奈地撇过头看向一侧的屏风后,苏后正目光如炬地盯着他。
“阿蘅,怎么了?”
苏后缓缓从屏后走了出来,“左武卫?” ↑返回顶部↑
“陛下这话杀人诛心,灾区形势不明,就连邹刺史也不敢保证自己知晓那边的情形,您贸然前去,实在武断,臣只是为着您的安危着想,却不曾想陛下您是这么看待臣的,”姜见黎骨头硬,说出来的话更硬,她将杯盏重重一摔,转身就走。
杯盏碎了一地,邹茂庭也抖得厉害,不是被吓得,属实是因为太过惊讶。五品司农寺丞也不是什么高官,怎么她这般有恃无恐?
萧贞观盯着姜见黎远去的背影冷笑不止,“真是,真是……”
“陛……陛下……”邹茂庭颤巍巍地抬头,“臣,臣去安排明日前往灾区之事?”
萧贞观一副被气得头疼的模样,单手揉了揉额角,挥手道,“你去安排吧,明日,明日巳时从城内出发。”
“是!”邹茂庭如蒙大赦,急忙起身安排去了。
姜见黎离了刺史府,一路回到茅庐里头,约莫在院中等了一个时辰,才看见萧贞观姗姗归来的身影。
“陛下没同那邹刺史多说说话?”
“他快被你吓死了,你指望他还能说出什么有用的。”萧贞观拿起蒲扇扇了扇,“你今日演得有些过了啊!”
“那邹刺史不是信了么。”
“不仅邹茂庭信了,连朕也都快信了。”
“假意争吵,让邹茂庭骑虎难下,这不是陛下与臣一同定下的计策?”
“朕怎么觉得,你早就想寻个机会痛骂朕一顿了?”萧贞观逼近了几分,同姜见黎对视,“今日真不是借题发挥?”
“陛下都这么说了,臣还能反驳不成?”姜见黎后退半步,转身道,“陛下还是想一想,去了灾区后应当如何吧?”
萧贞观心里头清楚,她暗中前往竹州之事不可能一瞒再瞒,待梁述泉发现,一定会出手,亦或者,梁述泉早就已经动手了,只是她还不曾知晓罢了。
萧贞观离开长安半月有余,时间一晃就到了六月。这半个月里,国事皆由尚书令暂代,寻常政务,他倒是可以自己拿主意,总归以往都有章程,若是遇上些他无法裁决的,便只能上呈太康宫,请太上皇决断。
太上皇明面上久不管朝政,实则对前朝明里暗里的波澜一清二楚,今日尚书过太康宫呈奏西北边防之事,太上皇看了一眼奏疏后提笔写了几个字,尚书令便以为这事儿就尘埃落定了,正欲告退,就听到太上皇问他,“听闻司农寺昨日上奏,想要送一批赈灾的粮食去德阳郡?”
尚书令想了想,依稀记得有这回事,遂而解释道,“是,是蔡正卿亲自上的奏疏,说是万作园里头试验的一批作物,有些已经结了果,这些作物原本试验来就是作备荒赈灾之用,易种且产量高,就是我朝百姓没怎么见过,所以司农寺想趁着德阳赈灾的机会,试一试这些作物能否为我朝百姓所接受。”
“此事,是蔡正卿的意思?”太上皇点了点头,随口问道。
尚书令不明所以,“既是蔡正卿亲自上书,可见正卿对此事的重视,应是正卿的意思吧。”
“这么说,尚书令已经准了司农寺所请?”
“是。”尚书令敏锐地觉察到此事有异,“上皇,莫非此事,有何不妥?”
太上皇面色一松,笑道,“哪里有什么不妥,孤是想着,既然司农寺也要送东西去德阳,那么孤也就不另外派人去了,司农寺送赈灾粮的队伍何时启程?调用的是那一支府卫?”
“回上皇,臣昨日才批了蔡正卿的奏疏,余下许多事还没来得及同蔡正卿商议,”
尚书令的回话很合太上皇的意,“既如此,便由左武卫中郎将率领五百名左武卫押送赈灾粮,左武卫离京之前,让中郎将来太康宫一趟。”
“是。”
尚书令告退后,太上皇无奈地撇过头看向一侧的屏风后,苏后正目光如炬地盯着他。
“阿蘅,怎么了?”
苏后缓缓从屏后走了出来,“左武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