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2 / 3)
苏后无奈地摇头,“吾儿今日莫不是酒饮多了,你阿耶问你,阿徽的这盏鹊灯做得如何?”
“雀灯?哦?”萧贞观装作感兴趣的样子,接过青菡奉上的灯,仔细看了看,才发现不是雀灯,而是鹊灯,笑意立时便有些僵。
“魏娘子亲手做的?”萧贞观问。
魏延徽往萧贞观处测了侧身,低头回道,“是臣女亲手所做,臣女不擅制灯,着实简陋了些,比不得……请陛下您不要见怪才好。”
“怎会,一盏灯,最重要的是心意,”萧贞观拨了拨鹊灯的尾巴又问,“不知魏娘子为何会想要将灯做成鹊灯呢?”
魏延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鹊鸟报喜,臣女祝愿陛下新岁安康无忧,我大晋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魏延徽的话不似作假。
萧贞观暗道自己多思多虑,魏延徽不过十五六岁,在楚州时连门都没出过几回,怎会有什么别的心思。
喜鹊喜鹊,鹊鸟的确报喜。寻常见到鹊鸟,想到的该是喜事,她怎么会联想到“鸠占鹊巢”一词?
不该,实在不该妄自揣度一个刚及笄的女儿家的心思,认为她是借机在嘲讽什么,而且这个女孩还是阿玥的亲妹妹。
想到此,萧贞观眸中的冷色淡了些,“多谢魏娘子,此灯不错。”
魏延徽惊喜地起身拜谢,“臣女谢陛下赞。”
“都言你身子弱,快坐下吧,”萧贞观朝吴大监点头,“继续献灯,下一个到哪位卿家了?”
今日还当真巧得厉害。
紧接着魏延徽献灯的,是傅缙。
平平无奇的一盏六角宫灯,糊得尚算工整,白宣黑骨,非黑即白,是探花郎的眼光。
这灯一出现,姜见黎就明白,今日的灯魁已经出现。
献什么灯不重要,重要的是献灯的那个人。
只是虽这般笃定,但她还是忍不住想,萧贞观会不会同她一般,不按规矩行事?会不会让在场所有人惊讶一番?
这样的念头也只是一晃而过罢了。
萧贞观不会,她知道。
“这灯,做得不错,可见太仓令花了功夫。”萧贞观绞尽脑汁地夸赞道。
“吾儿这话,怕不是太仓令希望听到的,”太上皇目露欣赏之色,“这灯嘛,最重要的就是能照亮一方黑夜,譬如我大晋的一官一吏,最重要的是各司其职,各谙其事,在其位谋其政,天下哪有什么全才,能奋力做好该做之事,忠于国朝,忠于百姓,忠于大晋,就算得上是良臣、忠臣了,太仓令这盏灯做得素净坦荡,能照一方黑夜,孤也希望太仓令能成为我大晋良臣。”
傅缙闻言几乎如遇知音,激动地当庭跪拜,“臣谨遵太上皇教诲!”
“起来吧,”太上皇欣慰地抬手,随即询问萧贞观,“吾儿以为呢?”
第九十六章
高台之下,文武百官心思各异,都在等着萧贞观的反应,姜见黎也在等,等着萧贞观能将傅缙那盏灯夸出什么花来。
出乎她意料的是,萧贞观只道,“阿耶言之有理,太仓令,望你终有一日能成为我大晋良臣。”
献灯的结果至此明了,灯魁出自何人之手不言而喻。
今日魁首的赏赐是一副前朝画圣王述本的真迹,《早春溪行图》。傅缙擅画,尤爱王述本的写意画风,这赏赐也算投其所好。 ↑返回顶部↑
“雀灯?哦?”萧贞观装作感兴趣的样子,接过青菡奉上的灯,仔细看了看,才发现不是雀灯,而是鹊灯,笑意立时便有些僵。
“魏娘子亲手做的?”萧贞观问。
魏延徽往萧贞观处测了侧身,低头回道,“是臣女亲手所做,臣女不擅制灯,着实简陋了些,比不得……请陛下您不要见怪才好。”
“怎会,一盏灯,最重要的是心意,”萧贞观拨了拨鹊灯的尾巴又问,“不知魏娘子为何会想要将灯做成鹊灯呢?”
魏延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鹊鸟报喜,臣女祝愿陛下新岁安康无忧,我大晋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魏延徽的话不似作假。
萧贞观暗道自己多思多虑,魏延徽不过十五六岁,在楚州时连门都没出过几回,怎会有什么别的心思。
喜鹊喜鹊,鹊鸟的确报喜。寻常见到鹊鸟,想到的该是喜事,她怎么会联想到“鸠占鹊巢”一词?
不该,实在不该妄自揣度一个刚及笄的女儿家的心思,认为她是借机在嘲讽什么,而且这个女孩还是阿玥的亲妹妹。
想到此,萧贞观眸中的冷色淡了些,“多谢魏娘子,此灯不错。”
魏延徽惊喜地起身拜谢,“臣女谢陛下赞。”
“都言你身子弱,快坐下吧,”萧贞观朝吴大监点头,“继续献灯,下一个到哪位卿家了?”
今日还当真巧得厉害。
紧接着魏延徽献灯的,是傅缙。
平平无奇的一盏六角宫灯,糊得尚算工整,白宣黑骨,非黑即白,是探花郎的眼光。
这灯一出现,姜见黎就明白,今日的灯魁已经出现。
献什么灯不重要,重要的是献灯的那个人。
只是虽这般笃定,但她还是忍不住想,萧贞观会不会同她一般,不按规矩行事?会不会让在场所有人惊讶一番?
这样的念头也只是一晃而过罢了。
萧贞观不会,她知道。
“这灯,做得不错,可见太仓令花了功夫。”萧贞观绞尽脑汁地夸赞道。
“吾儿这话,怕不是太仓令希望听到的,”太上皇目露欣赏之色,“这灯嘛,最重要的就是能照亮一方黑夜,譬如我大晋的一官一吏,最重要的是各司其职,各谙其事,在其位谋其政,天下哪有什么全才,能奋力做好该做之事,忠于国朝,忠于百姓,忠于大晋,就算得上是良臣、忠臣了,太仓令这盏灯做得素净坦荡,能照一方黑夜,孤也希望太仓令能成为我大晋良臣。”
傅缙闻言几乎如遇知音,激动地当庭跪拜,“臣谨遵太上皇教诲!”
“起来吧,”太上皇欣慰地抬手,随即询问萧贞观,“吾儿以为呢?”
第九十六章
高台之下,文武百官心思各异,都在等着萧贞观的反应,姜见黎也在等,等着萧贞观能将傅缙那盏灯夸出什么花来。
出乎她意料的是,萧贞观只道,“阿耶言之有理,太仓令,望你终有一日能成为我大晋良臣。”
献灯的结果至此明了,灯魁出自何人之手不言而喻。
今日魁首的赏赐是一副前朝画圣王述本的真迹,《早春溪行图》。傅缙擅画,尤爱王述本的写意画风,这赏赐也算投其所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