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2 / 3)
殿中罕见地变得寂静无声,夸赞声没有,惊讶声没有,连呼吸声似乎都停滞了。
姜见黎进献的,是一盏四面走马灯。杨木为鼓,白帛糊面,四面图案以缠花嵌就,一面春景,平野花繁,一面夏景,夏荷满塘,一面秋景,银杏铺地,一面冬景,寒江垂钓。
心思奇巧,可谓狡猾。
殿中许多人大抵都这样想。
正旦不献奇技淫巧之灯,这是文武百官心照不宣的规则,而今夜的姜见黎,很显然在试探这个规则。
若说她犯了忌讳,她所用的材质皆十分普通,便是缠花,不过也是铜丝和蚕丝线制成,又不曾镶金嵌玉,算不上奢靡,可若说她没犯忌讳,在座臣工怕是也不能认同。
今日献什么灯的都有,偏她献了工艺繁复的走马灯,又别出心裁的以缠花代画笔,在四面绘出四季之景,这得耗费多少人力才能完成?
而说她狡猾,恰恰就在她用了缠花。
缠花是何人所创,在场谁人不知?那江宁郡主为大晋开辟四海商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的也不见个人影,一人可抵百万军,且又是真正的良将之后,便是看在这段因果上,他们也觉得姜见黎今日不会受到斥责。
若陛下喜欢,她赢了君心,若陛下不喜,明面上也会过得去。
进可攻退可守,不可谓不狡猾!
别管姜见黎在献灯时有没有想得这么深,反正在在场百官心中,她就是这么想的。
太上皇看见走马灯后,嘴角噙出了一抹笑,极为和蔼的,像是长辈见到晚辈绞尽脑汁为自己贺岁的那种慈爱的笑。
可他本就不是姜见黎名副其实的长辈,他是执掌了天下几十年的大晋承临帝。
姜见玥心中七上八下的,为姜见黎,更为翊王府捏了把汗,她忍不住去看萧贞观的神色。
萧贞观的面色已经变了几变,从一开始的惊叹,到错愕,再到眼下的紧张,而这紧张之中又潜藏着怎么都让人忽略不了的激动。
周遭一切打量的目光都似与姜见黎无关,她从容自若地跪在地上,端端正正地叉着手,等待高台之上的判决。
“姜寺丞这灯……”
太上皇的话才起了个头就被萧贞观截下了,“姜寺丞这灯,心思玲珑,”一旁压力重重的目光让她有一刹那的畏惧,但她还是咬牙顶了下来,“要论工艺,无可挑剔,只是……”她故意停顿一番,吊足了百官的胃口,而后才道,“罢了,今日正旦,合该喜乐,姜寺丞也是一番美意,朕不忍辜负,朕便拿自己私库里的钱买下这盏灯,姜寺丞,你将此灯换得的银子送去京中存善堂吧。”
姜见黎缓缓叩首,“是,臣谢陛下隆恩。”
第九十五章
太上皇含笑看过来时,萧贞观背上泛出密密麻麻的冷汗,仿佛坏了规矩的不是姜见黎而是她,忐忑不安地强行装出镇定之色。
好在太上皇依稀还记得今日乃正旦,他身边的这个人不再仅仅是他的幺女,而是大晋的帝王,并未与姜见黎为难,只是用不达眼底的笑意暗示萧贞观,可以了,献灯之仪该继续下去。
萧贞观松开发白的五指,冲吴大监道,“不知下一位献灯的是何人?”
吴大监暗自松了口气,急忙打开名册找到了五十五签之后紧跟着的名字,顿时喜笑颜开地回禀,“陛下,第五十五位献灯的乃是翊王府的魏娘子。”
魏延徽头一回入京,京中官吏显贵都不识得她,更从未听过翊王府有个什么魏娘子,一时之间,众人纷纷好奇地看向姜见玥那一侧。
萧九瑜不在京中,今日代替翊王府参加正旦大宴的,是岐阳县主姜见玥,而当众人看过去时,魏延徽还沉浸在对方才之事的思索之中,尚未来得及回神。
“阿徽,到你献灯了。”姜见玥右手隐在长案下,轻轻扯了扯魏延徽的衣袖。
魏延徽疑惑地抬头,却见殿中之人的目光齐刷刷地集中在自己身上,众目睽睽之下走了神,她求救一般看向姜见玥。
“吾还疑惑翊王府的魏娘子是何人呢,原来是阿徽啊,”苏后打破了一殿寂静,温和地朝魏延徽招了招手,“过来让太上皇和吾瞧瞧。” ↑返回顶部↑
姜见黎进献的,是一盏四面走马灯。杨木为鼓,白帛糊面,四面图案以缠花嵌就,一面春景,平野花繁,一面夏景,夏荷满塘,一面秋景,银杏铺地,一面冬景,寒江垂钓。
心思奇巧,可谓狡猾。
殿中许多人大抵都这样想。
正旦不献奇技淫巧之灯,这是文武百官心照不宣的规则,而今夜的姜见黎,很显然在试探这个规则。
若说她犯了忌讳,她所用的材质皆十分普通,便是缠花,不过也是铜丝和蚕丝线制成,又不曾镶金嵌玉,算不上奢靡,可若说她没犯忌讳,在座臣工怕是也不能认同。
今日献什么灯的都有,偏她献了工艺繁复的走马灯,又别出心裁的以缠花代画笔,在四面绘出四季之景,这得耗费多少人力才能完成?
而说她狡猾,恰恰就在她用了缠花。
缠花是何人所创,在场谁人不知?那江宁郡主为大晋开辟四海商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的也不见个人影,一人可抵百万军,且又是真正的良将之后,便是看在这段因果上,他们也觉得姜见黎今日不会受到斥责。
若陛下喜欢,她赢了君心,若陛下不喜,明面上也会过得去。
进可攻退可守,不可谓不狡猾!
别管姜见黎在献灯时有没有想得这么深,反正在在场百官心中,她就是这么想的。
太上皇看见走马灯后,嘴角噙出了一抹笑,极为和蔼的,像是长辈见到晚辈绞尽脑汁为自己贺岁的那种慈爱的笑。
可他本就不是姜见黎名副其实的长辈,他是执掌了天下几十年的大晋承临帝。
姜见玥心中七上八下的,为姜见黎,更为翊王府捏了把汗,她忍不住去看萧贞观的神色。
萧贞观的面色已经变了几变,从一开始的惊叹,到错愕,再到眼下的紧张,而这紧张之中又潜藏着怎么都让人忽略不了的激动。
周遭一切打量的目光都似与姜见黎无关,她从容自若地跪在地上,端端正正地叉着手,等待高台之上的判决。
“姜寺丞这灯……”
太上皇的话才起了个头就被萧贞观截下了,“姜寺丞这灯,心思玲珑,”一旁压力重重的目光让她有一刹那的畏惧,但她还是咬牙顶了下来,“要论工艺,无可挑剔,只是……”她故意停顿一番,吊足了百官的胃口,而后才道,“罢了,今日正旦,合该喜乐,姜寺丞也是一番美意,朕不忍辜负,朕便拿自己私库里的钱买下这盏灯,姜寺丞,你将此灯换得的银子送去京中存善堂吧。”
姜见黎缓缓叩首,“是,臣谢陛下隆恩。”
第九十五章
太上皇含笑看过来时,萧贞观背上泛出密密麻麻的冷汗,仿佛坏了规矩的不是姜见黎而是她,忐忑不安地强行装出镇定之色。
好在太上皇依稀还记得今日乃正旦,他身边的这个人不再仅仅是他的幺女,而是大晋的帝王,并未与姜见黎为难,只是用不达眼底的笑意暗示萧贞观,可以了,献灯之仪该继续下去。
萧贞观松开发白的五指,冲吴大监道,“不知下一位献灯的是何人?”
吴大监暗自松了口气,急忙打开名册找到了五十五签之后紧跟着的名字,顿时喜笑颜开地回禀,“陛下,第五十五位献灯的乃是翊王府的魏娘子。”
魏延徽头一回入京,京中官吏显贵都不识得她,更从未听过翊王府有个什么魏娘子,一时之间,众人纷纷好奇地看向姜见玥那一侧。
萧九瑜不在京中,今日代替翊王府参加正旦大宴的,是岐阳县主姜见玥,而当众人看过去时,魏延徽还沉浸在对方才之事的思索之中,尚未来得及回神。
“阿徽,到你献灯了。”姜见玥右手隐在长案下,轻轻扯了扯魏延徽的衣袖。
魏延徽疑惑地抬头,却见殿中之人的目光齐刷刷地集中在自己身上,众目睽睽之下走了神,她求救一般看向姜见玥。
“吾还疑惑翊王府的魏娘子是何人呢,原来是阿徽啊,”苏后打破了一殿寂静,温和地朝魏延徽招了招手,“过来让太上皇和吾瞧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