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姜见黎意外地挑眉,没想到傅缙这么快就意识到了不寻常之处,她告诉他,“不是,是岳州的清暨稻,且,并非两年以上的旧粮。”
  “莫非是新粮?”傅缙倒抽一口凉气,“岳州也在湘宁郡,湘宁郡去岁遭了雪灾,怎会有新粮?”
  “遭雪灾是去岁腊月的事,可不影响去岁秋收。”
  傅缙沉吟,“若真如主簿所言,隆化仓,怕是有问题。”
  姜见黎拍了拍文册,“所以要查,只要查出一处,我们就能动手了。”
  “动手?”
  “将拦路的全部都扫去,才能让余下的人齐心协力。”
  傅缙叹了声,“只是怕江南的百姓等不及我们查清。”
  姜见黎不再开口,傅缙见状便知她拿定了主意不会再改,应承道,“下官这就去翻阅文册,争取早日理清头绪。”
  傅缙唤人来将文册抬走,姜见黎走到窗前轻轻推开了窗子,她的寝卧在驿站的二楼,这面窗户又正对着留宫的方向,放眼远眺,隐约能看到留宫前围满了人。
  抬手撑在窗棂上,指尖叩击两下,两下就戛然而止。
  隐在暗处的暗卫百思不得其解,前奏分明已经响起,为何偏又断了?黎娘子不会是随意叩的吧?
  姜见黎临窗站了约有一炷香的时间,等到暑气渐渐涌上来,才阖上了窗。
  四周安静得像皇陵地宫。
  第七十二章
  山林树海间,一辆青篷马车在阴影处缓慢移动,马车篷几乎与林海融为一体,移动时像风拂过林间涌起的绿浪。
  今岁北方多旱,山间的树木却长得格外好,绿幽幽一片,参天高树遮住了头顶日光,酷暑与烈日被崇山峻岭隔绝,一入山中,清爽之气扑面而来。
  此行随姜见玥一道离京的是一个唤作绛音的婢女,绛音从小习武,是宋渭半个徒弟,人瞧着瘦弱,却习得一身好身手,便是在宋渭手底下也能拆上八招。为了不引人注意,姜见玥这一回明面上只带了绛音和一名伪装成车夫的王府护卫宋遇。
  三人出了京畿,一开始还走官道,但是越往东南靠近黄河的几个郡,遇上的流民就越多,大晋太平久了,一旦不那么太平的时候,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于是宋遇提议走山林道。
  起初姜见玥心有犹豫,她想早些到达楚州,担忧走山林道会耽误过江的时间,经过绛音的劝说,才勉强同意走山林。此次出来是微服,马车上既没插摄政王府的府旗,也没挂翊王府的府灯,大灾之年,活不下去的百姓难免会有落草为寇的,若是走官道被盯上,他们人多势众,即便绛音和宋遇能招架得住,她也不想对被世道所迫的百姓动手。
  还是走山林吧。宋遇从前当过山野流寇,后来时运不济劫了萧九瑜的车,被宋渭打得心服口服,给比自己打了两轮的宋渭当干儿子,跟随萧九瑜天南海北地走过几年,萧九瑜游历时就分外喜欢往山林里头钻,因而宋遇对走山林道有经验,加上有堪舆图,应当不会耽搁几日。
  入了山才发现,原来山里头这么凉快。
  可是姜见玥的心却并未跟着安定下来,她担心楚州那边的情形,担心得彻夜难眠,大灾之下,人心难测,何况江南富庶之地,利益牵扯盘根错节,行事一个不慎,后果难料。而姜见黎行事有时候不计后果,什么饵都敢放,她怕她将江南道的水越搅越混,终至局势失控。
  想到此,姜见玥忍不住倾身敲了敲马车门,“宋遇,我们何时才能渡河?”
  “娘子,最迟三日后便可抵达黄河岸。”宋遇的声音隔着马车门传至姜见玥耳中,她闻言蹙眉问到,“能不能再快些?”
  “娘子,若是再快,怕是马也吃不住。”
  姜见玥只好按捺住焦躁不安的心,靠回了凭几上。绛音拧开水囊递给姜见玥,“娘子,稍安勿躁,我们的脚程已经很快了,不会耽搁几日的。”
  姜见玥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手抵着水囊将它推回去,“绛音,我记得你是江南人吧?”
  绛音拧上木塞,回道,“是,婢子江南道浙安郡人。”
  姜见玥原还想问什么,但随即又记起绛音是个孤女,很小之时就被她阿娘带了回来随她北上京城,应当不记得家乡之事,便住了口,靠在凭几上阖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