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1 / 3)
林沽当然不能说唐突,便是姜见黎今日想将四百二十个窖都一一检查过去,他也得笑脸奉陪。
“怎会,只是下官只带了粮窖的钥匙,若要看盐,还得命人回文司去取,一来一回,只怕让特使久等,”林沽想了个折中的法子,“不若下官派人去取钥匙,等候的时间里,下官引您去瞧瞧小粮窖?”
姜见黎略一思索,也是这个理,“就依林总管所言吧。”
小粮窖同大粮窖长得差不多,只不过口径小了数倍,姜见黎看过几个后,就露出恹色,似乎有些不耐,林沽善解人意地开口,“其实粮窖都差不多,不过是存粮多少的区别,时辰差不多了,下官引特使去盐窖?”
第七十一章 守几
盐窖从外头瞧上去,同粮窖无甚差别,入内细看,墙壁四周悬了一串串巴掌大的布袋,像农家过正旦时晾晒的香肠。
不等姜见黎开口询问,林沽便主动解释,“特使,这些布袋里都是干灰,盐比稻更容易受潮,这些干灰是用来除潮的。”
盐窖里头的盐都是粗盐,泛着淡淡的青色,姜见黎只瞥了一眼就不看了,“走吧。”
出去的路上,姜见黎想起了此行最为重要之事,便问道,“眼下四百二十座粮窖,可有空窖?”
她不问四百二十座粮窖是否满窖,而是问是否有空窖,听得林沽脚下一顿,随即才反应过来,“回特使,确有空窖。”
“哦?”姜见黎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让林沽低下了头,她脚下不停,继续问,“那么空窖有多少?”
林沽神色紧绷,含糊道,“约莫二十窖之数。”
“粮窖因何而空?”姜见黎追问。
林沽再次用帕子抹了抹额上的汗珠,“不瞒特使,楚州前一段时日的雨实在太多太大了些,冲毁了西面巷子里的一座酒楼,酒楼倒塌之时又砸到了西面的仓墙,水渗了进来,前几日下官开仓查验存粮时,发现那些稻子都被泡发得不成样子,于是就做了空窖,将霉米全部清走了。”
“西面?”姜见黎盯着一处走出,“就是那里的一片?”
“是,是最西面的二十窖。”林沽急匆匆地追上姜见黎的脚步,“这几日天才好转,破漏的仓墙修得仓促,还不曾完全建好……”
“无事,本官只是看看,”姜见黎走到近处,只见断壁残垣上果真有雨水浸染过的痕迹,便不再细究,转身看向林沽。
林沽心下狂跳不止,“特使您还想去何处瞧一瞧?”
“不必了,”姜见黎以手遮额,林沽见状立即接过下吏手中的伞,撑在姜见黎的头上,提议道,“眼看日头就要至中天了,午时将至,想来特使您也累了,不若臣引您去饭堂用膳?”
姜见黎摇头道,“不必,林总管将五年内隆化仓进出粮食的造册给本官就好。”
林沽握着伞的手隐隐发白,极力克制之下,才使自己的声音听上去不那么怪异,“特使您想看五年的出纳册?”
“不可吗?”姜见黎又摆出一副“不能就算了”的无畏模样,林沽敛眸调整了呼吸,才张口道,“文书都在文司,恐需时间整理。”
“无妨,本官等得,”姜见黎慢悠悠地从林沽手中抽出伞柄,而后将他维持着撑伞姿势的那只胳膊缓缓按下,拍了拍道,“文司在何处?一同前去瞧瞧,劳烦林总管了。”
宫门前,监门卫整肃而立,二三十位身着宫服的宫人架着药庐,在搭起的凉棚下煮药,煮好的药被一壶接着一壶地倒入那口大锅中,浓重的药气飘荡得到处都是,引来了许多百姓好奇地围观,却谁都不敢上前询问一句。
待大锅中装满药汤,距离开炉煮药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
留宫之中也有司药司,只是这里的司药司不负责给皇亲贵胄看病,平素里只负责给留宫之中看守殿宇的宫人看病,她们隐于深宫,与宫人一样鲜少出现在人前,这还是楚州百姓第一回在大庭广众之下见到她们。
宫医们检查完锅中的药汤,又将余下的药材分发给宫人继续熬煮后,在为首的邓司药的带领下自动分成了两列,来到一旁搭建好的单独的凉棚下。
邓司药是江宁郡扬州人士,承临二十三年任留宫司药司的司药一职,差不多十年过去,还有三四年便要卸任告老,她从未想过在任的最后几年里,有朝一日会在宫门前摆摊给百姓看病,与市井里头的郎中一般无二。起初还倍感局促,不过一个时辰过去,众目睽睽盯得多了久了,她也能从容自若起来,想着等日后告老还乡,去集市上支个摊子,或者在坊间盘下个药铺,大抵也不错。
“司药,一切都按您说的备好了,接下来下官等该如何做?”紧挨着邓司药的一名宫医问。
“准备好了那便开始吧。”邓司药朝拎着铜锣的监门卫卫长点了点头,霎时,一声铜锣的脆响贯彻天地。 ↑返回顶部↑
“怎会,只是下官只带了粮窖的钥匙,若要看盐,还得命人回文司去取,一来一回,只怕让特使久等,”林沽想了个折中的法子,“不若下官派人去取钥匙,等候的时间里,下官引您去瞧瞧小粮窖?”
姜见黎略一思索,也是这个理,“就依林总管所言吧。”
小粮窖同大粮窖长得差不多,只不过口径小了数倍,姜见黎看过几个后,就露出恹色,似乎有些不耐,林沽善解人意地开口,“其实粮窖都差不多,不过是存粮多少的区别,时辰差不多了,下官引特使去盐窖?”
第七十一章 守几
盐窖从外头瞧上去,同粮窖无甚差别,入内细看,墙壁四周悬了一串串巴掌大的布袋,像农家过正旦时晾晒的香肠。
不等姜见黎开口询问,林沽便主动解释,“特使,这些布袋里都是干灰,盐比稻更容易受潮,这些干灰是用来除潮的。”
盐窖里头的盐都是粗盐,泛着淡淡的青色,姜见黎只瞥了一眼就不看了,“走吧。”
出去的路上,姜见黎想起了此行最为重要之事,便问道,“眼下四百二十座粮窖,可有空窖?”
她不问四百二十座粮窖是否满窖,而是问是否有空窖,听得林沽脚下一顿,随即才反应过来,“回特使,确有空窖。”
“哦?”姜见黎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让林沽低下了头,她脚下不停,继续问,“那么空窖有多少?”
林沽神色紧绷,含糊道,“约莫二十窖之数。”
“粮窖因何而空?”姜见黎追问。
林沽再次用帕子抹了抹额上的汗珠,“不瞒特使,楚州前一段时日的雨实在太多太大了些,冲毁了西面巷子里的一座酒楼,酒楼倒塌之时又砸到了西面的仓墙,水渗了进来,前几日下官开仓查验存粮时,发现那些稻子都被泡发得不成样子,于是就做了空窖,将霉米全部清走了。”
“西面?”姜见黎盯着一处走出,“就是那里的一片?”
“是,是最西面的二十窖。”林沽急匆匆地追上姜见黎的脚步,“这几日天才好转,破漏的仓墙修得仓促,还不曾完全建好……”
“无事,本官只是看看,”姜见黎走到近处,只见断壁残垣上果真有雨水浸染过的痕迹,便不再细究,转身看向林沽。
林沽心下狂跳不止,“特使您还想去何处瞧一瞧?”
“不必了,”姜见黎以手遮额,林沽见状立即接过下吏手中的伞,撑在姜见黎的头上,提议道,“眼看日头就要至中天了,午时将至,想来特使您也累了,不若臣引您去饭堂用膳?”
姜见黎摇头道,“不必,林总管将五年内隆化仓进出粮食的造册给本官就好。”
林沽握着伞的手隐隐发白,极力克制之下,才使自己的声音听上去不那么怪异,“特使您想看五年的出纳册?”
“不可吗?”姜见黎又摆出一副“不能就算了”的无畏模样,林沽敛眸调整了呼吸,才张口道,“文书都在文司,恐需时间整理。”
“无妨,本官等得,”姜见黎慢悠悠地从林沽手中抽出伞柄,而后将他维持着撑伞姿势的那只胳膊缓缓按下,拍了拍道,“文司在何处?一同前去瞧瞧,劳烦林总管了。”
宫门前,监门卫整肃而立,二三十位身着宫服的宫人架着药庐,在搭起的凉棚下煮药,煮好的药被一壶接着一壶地倒入那口大锅中,浓重的药气飘荡得到处都是,引来了许多百姓好奇地围观,却谁都不敢上前询问一句。
待大锅中装满药汤,距离开炉煮药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
留宫之中也有司药司,只是这里的司药司不负责给皇亲贵胄看病,平素里只负责给留宫之中看守殿宇的宫人看病,她们隐于深宫,与宫人一样鲜少出现在人前,这还是楚州百姓第一回在大庭广众之下见到她们。
宫医们检查完锅中的药汤,又将余下的药材分发给宫人继续熬煮后,在为首的邓司药的带领下自动分成了两列,来到一旁搭建好的单独的凉棚下。
邓司药是江宁郡扬州人士,承临二十三年任留宫司药司的司药一职,差不多十年过去,还有三四年便要卸任告老,她从未想过在任的最后几年里,有朝一日会在宫门前摆摊给百姓看病,与市井里头的郎中一般无二。起初还倍感局促,不过一个时辰过去,众目睽睽盯得多了久了,她也能从容自若起来,想着等日后告老还乡,去集市上支个摊子,或者在坊间盘下个药铺,大抵也不错。
“司药,一切都按您说的备好了,接下来下官等该如何做?”紧挨着邓司药的一名宫医问。
“准备好了那便开始吧。”邓司药朝拎着铜锣的监门卫卫长点了点头,霎时,一声铜锣的脆响贯彻天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