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埃伦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啊。据说,有好多黑人都是从北佬那边跑过来的了。来到我们这里的时候,大多衣衫褴褛,还都是饿了好些日子的模样。听说,这些人在北面的时候,一天至少要工作十二个小时,有的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还不止。偏偏他们这么努力工作还填不饱肚子。所以,听说我们这里有吃有穿,每天还只需要工作八个小时、超过八个小时算加班,他们都乐疯了。好些黑人来了就不想走了。而且我们也不好敢他们走。不说他们还能去哪里,就说这么多的人,在南方随意走动,若是闯进了人家家里也是个不小的麻烦。所以,我们也只有尽力安排他们了。”
  说着,苏埃伦就转向米德大夫:“大夫,说起来,我还要谢谢您。如果不是您也签了字的话,我们蔷薇庄园和巴顿庄园是不可能有如今的气象的。”
  米德大夫道:“如果您真的要谢我,那就请您尽量增加出产吧。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威尔克斯先生,我还以为是愚人节玩笑呢。”
  第32章
  米德大夫说的威尔克斯先生指的,便是阿什利·威尔克斯的父亲约翰·威尔克斯。作为一个老牌的绅士,约翰·威尔克斯先生可不是杰拉尔德这种爱尔兰移民能够比得上的。
  是的,在这个时代,爱尔兰移民也是被人瞧不起的。他们的地位也就比黑人好一点儿而已。跟杰拉尔德这样,成为大庄园主还迎娶了萨凡纳最高门第家的小姐的,更是南方独此一份。甚至可以说,奥哈拉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上等人家的一员,主要原因是因为埃伦而不是因为杰拉尔德。
  因此,在很多时候,连斯卡利特都对父亲腹诽不已,将父亲称之为任性、不负责任的小东西,可是在整个佐治亚,约翰·威尔克斯都是十分有影响力的人物。
  威尔克斯家的男人都十分喜欢书籍,也擅长思考。阿什利都能够看到战争对南方的不利,更不要说他的父亲约翰·威尔克斯先生了。
  这位可敬的老先生早就看到了南方的未来,可是为了南方,他还是把儿子送上了战场。同样,这位可敬的老先生也看到了奥哈拉姐妹俩的困境,所以,这位老先生主动联系他的那些老朋友,为玛格和苏埃伦向州政府请命,希望州政府考虑巴顿庄园和蔷薇庄园的实际情况,以安抚人心、安顿那些黑人为先。
  这位可敬的老先生写了一份倡议书,运用自己的影响力,让许多人都签了字。也就是因为这份倡议书,州政府和南方政府都不敢太过逼迫玛格和苏埃伦,甚至通过了一项议案,让政府出钱购买巴顿庄园和蔷薇庄园的出产,而不是让这两个庄园把物资捐献出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