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124节(2 / 4)
他正拉着熟悉的盛州商人说:“我就说江州丝坊数张氏最强吧,那吴氏不过是仗着与蒋家有亲,能拿到的丝茧多,靠量大才好似能和张氏平起平坐,但这布料放到一起来比,孰优孰劣何其明显,而且张氏丝坊还把布料挂起来方便我们看。”
被他拉着的盛州商人正要点头,却在走到这最后一家丝坊的彩棚外,只朝里看了一眼,便咽回了嘴里的应和声。
和张氏丝坊把布料悬挂起来的巧思相比,这家丝坊还多出一个悬挂样衣之举,且看这家布料高挂,那木架的高度就不可能是临时起意弄来的,但张氏丝坊的木架显然都是成衣铺的,谁学谁一目了然。
刚刚夸张氏丝坊的江州商人忍不住尴尬得脸红,刚想再找补几句,手里拉着的友人却大力的挣脱了自己,步伐急促的走了进去。
他也连忙跟了进去,和友人一起把辛氏丝坊的布料和成衣都上手仔细瞧了,他正在恍惚,就听友人说:“张氏丝坊虽好,但说起来只那些缎料比别家更丰富些,比起来还是辛氏丝坊这些料子更为独特,谁家都寻不到一样的。”
他听了友人这话,内心也赞同,但是不论是依着和张氏的交情,还是自己的私心,都还是更偏向张氏丝坊,于是还试着帮张氏辩白道:“可张氏
丝坊的布料纹理还是比辛氏丝坊的更细致些……”
他的友人打断了他的话,道:“你这便是吹毛求疵了,辛氏丝坊的布料纹理也不差,只是张氏丝坊经营多年,织娘们的手艺更熟练罢了,辛氏丝坊新开,能有这般质量已经非常优秀了,再过上些年,织娘们便也能手熟了。”
友人说完便不再犹豫,从跟在他身后的侍者手中的托盘上取了笔,翻开册子便给辛氏商行的布料全打了满分,并且在最后的推荐贡品布料里填满了辛氏商行的布料,只在写辛氏丝坊的两种缎料时犹豫了下,把张氏丝坊的龙纹缎、凤纹缎替换了上去。
这人见友人已经下了笔,便叹了一口气不再多言,转身也去自己的册子上打分,他先前给张氏丝坊的布料全打了满分,现在给辛氏丝坊打分,实在下不去手打低分,便咬着牙打了个仅次于满分的高分。
填写推荐的布料为贡品时,他把张氏丝坊的布料一一填上去,犹豫了半响还是把辛氏这边的龙锦、凤锦和云纱都加了上去。
至于那龙凤锦,他在心里说服自己,这料子是做喜服的,皇上只有娶皇后时才能用到正红布料,一个皇上大多一辈子也就娶一次皇后,这料子用得太少,就别占个贡品名额了。
说起来,这九人都是各州绸布生意做得最大的,但对今年贺州丝绸如何兴起,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而且今年辛氏丝坊的布料也不够多,并没有卖得到处都是,他们有些人只是听说了辛氏布料,却不曾见过实物。
毕竟像他们这样的大商人,早已不用每次都亲自去采购货品了,手底下养的人手可不是吃干饭用的。
贺州来的余老板倒是对辛氏了解颇深,他便是东安府人,潍县离东安府半天便到,他家的绸布庄也摆着一些辛氏的布匹在卖呢。
贺州的余老板自然支持自己本地的辛氏丝坊,便是不论同乡情谊,只看辛氏丝坊的布料他也觉得是二十家丝坊中最好的,也就张氏丝坊的缎能和辛氏丝坊的布料比一比,于是他填的和那盛州商人的差不多。
除此之外还有那湖州的绸布商人,辛月一眼就瞧见了他,竟然是和自家签了湖州专营权的那位顾老板。
顾老板虽没有上前与辛月攀谈,却笑着朝辛月拱了拱手,辛月也微笑着点头同他致意。
他是因为儿子成人成家了,有心培养儿子接班,今年才亲自带着儿子去江州采购布匹,因缘际会的碰见了贺州商人挑衅江州丝坊,这才抓住了机会去了贺州同辛氏商行签下了湖州专营权。
顾老板都花了大价钱买了辛氏绸布的专营权,这册子上推荐的自然全是辛氏的布料。
那安州、云州、赢州、滨州因为有贺州的商家在他们首府开了贺州丝绸铺子,这四州的绸布商人便也知晓一些。
现在又见到了辛氏丝坊许多没售卖的布料,匹匹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他们虽然来前各有熟悉交好的丝坊,可填布料的时候也都或多或少的写了些辛氏丝坊的布料上去。
这么一聊,便是不算那六个内监,光他们九人的册子上,便没有一家没写辛氏布料的,最少也都写上了辛氏的龙锦、凤锦,毕竟那两匹料子那般尊贵华美,若是这都不能做贡品,他们到底是说这布料不配皇家,还是皇家不配这等布料?岂不是找死……
江州商人脸有些发绿,他家作为江州最大的绸布商,虽不是江州织行的人,但与蒋家、徐家都是十分熟悉的,甚至自家还与他们能扯上点姻亲关系呢。
他自然知道织行行主蒋旭弄这个丝织大会是为了什么,目的就是要把贺州那辛氏丝坊的势头打压下去,可现在一对账,不算那六个内监大人,湖州商人全选辛氏丝坊,贺州商人和盛洲商人除了选了张氏丝坊的两种缎料,其余八种布料也都选的辛氏丝坊。
而他们剩下的六人也几乎各个都最少选了辛氏丝坊两到三种布料,剩下的七八种布料推荐的丝坊又都各不相同,把票数全都分散了。
可那六个内监大人却把票数集中给了辛氏丝坊,可想而知,除了张氏丝坊的两种缎料能够入选贡品外,江州丝坊几乎全军覆没!
六个宫中内监没有耳聋之人,便是九个绸布商人小声说话,可后宫之人最擅长的可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他们的对话全听得一清二楚,自然也算出最终结果定然是辛氏丝坊入选八种布料,张氏丝坊入选两种布料。
他们都知道辛氏和皇上的关系,自然各个都十分高兴,想来这个结果皇上一定会十分满意吧。
九个绸布商人里除了贺州、湖州和盛洲商人老神在在,其余六州的商人都面有难色,他们都得了蒋旭的叮嘱,本想着辛氏新建,没几匹拿得出手的布料,再加上便是皇上偏心辛氏,可内监大人只有六人,他们却有九人,怎么也不至于输。 ↑返回顶部↑
被他拉着的盛州商人正要点头,却在走到这最后一家丝坊的彩棚外,只朝里看了一眼,便咽回了嘴里的应和声。
和张氏丝坊把布料悬挂起来的巧思相比,这家丝坊还多出一个悬挂样衣之举,且看这家布料高挂,那木架的高度就不可能是临时起意弄来的,但张氏丝坊的木架显然都是成衣铺的,谁学谁一目了然。
刚刚夸张氏丝坊的江州商人忍不住尴尬得脸红,刚想再找补几句,手里拉着的友人却大力的挣脱了自己,步伐急促的走了进去。
他也连忙跟了进去,和友人一起把辛氏丝坊的布料和成衣都上手仔细瞧了,他正在恍惚,就听友人说:“张氏丝坊虽好,但说起来只那些缎料比别家更丰富些,比起来还是辛氏丝坊这些料子更为独特,谁家都寻不到一样的。”
他听了友人这话,内心也赞同,但是不论是依着和张氏的交情,还是自己的私心,都还是更偏向张氏丝坊,于是还试着帮张氏辩白道:“可张氏
丝坊的布料纹理还是比辛氏丝坊的更细致些……”
他的友人打断了他的话,道:“你这便是吹毛求疵了,辛氏丝坊的布料纹理也不差,只是张氏丝坊经营多年,织娘们的手艺更熟练罢了,辛氏丝坊新开,能有这般质量已经非常优秀了,再过上些年,织娘们便也能手熟了。”
友人说完便不再犹豫,从跟在他身后的侍者手中的托盘上取了笔,翻开册子便给辛氏商行的布料全打了满分,并且在最后的推荐贡品布料里填满了辛氏商行的布料,只在写辛氏丝坊的两种缎料时犹豫了下,把张氏丝坊的龙纹缎、凤纹缎替换了上去。
这人见友人已经下了笔,便叹了一口气不再多言,转身也去自己的册子上打分,他先前给张氏丝坊的布料全打了满分,现在给辛氏丝坊打分,实在下不去手打低分,便咬着牙打了个仅次于满分的高分。
填写推荐的布料为贡品时,他把张氏丝坊的布料一一填上去,犹豫了半响还是把辛氏这边的龙锦、凤锦和云纱都加了上去。
至于那龙凤锦,他在心里说服自己,这料子是做喜服的,皇上只有娶皇后时才能用到正红布料,一个皇上大多一辈子也就娶一次皇后,这料子用得太少,就别占个贡品名额了。
说起来,这九人都是各州绸布生意做得最大的,但对今年贺州丝绸如何兴起,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而且今年辛氏丝坊的布料也不够多,并没有卖得到处都是,他们有些人只是听说了辛氏布料,却不曾见过实物。
毕竟像他们这样的大商人,早已不用每次都亲自去采购货品了,手底下养的人手可不是吃干饭用的。
贺州来的余老板倒是对辛氏了解颇深,他便是东安府人,潍县离东安府半天便到,他家的绸布庄也摆着一些辛氏的布匹在卖呢。
贺州的余老板自然支持自己本地的辛氏丝坊,便是不论同乡情谊,只看辛氏丝坊的布料他也觉得是二十家丝坊中最好的,也就张氏丝坊的缎能和辛氏丝坊的布料比一比,于是他填的和那盛州商人的差不多。
除此之外还有那湖州的绸布商人,辛月一眼就瞧见了他,竟然是和自家签了湖州专营权的那位顾老板。
顾老板虽没有上前与辛月攀谈,却笑着朝辛月拱了拱手,辛月也微笑着点头同他致意。
他是因为儿子成人成家了,有心培养儿子接班,今年才亲自带着儿子去江州采购布匹,因缘际会的碰见了贺州商人挑衅江州丝坊,这才抓住了机会去了贺州同辛氏商行签下了湖州专营权。
顾老板都花了大价钱买了辛氏绸布的专营权,这册子上推荐的自然全是辛氏的布料。
那安州、云州、赢州、滨州因为有贺州的商家在他们首府开了贺州丝绸铺子,这四州的绸布商人便也知晓一些。
现在又见到了辛氏丝坊许多没售卖的布料,匹匹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他们虽然来前各有熟悉交好的丝坊,可填布料的时候也都或多或少的写了些辛氏丝坊的布料上去。
这么一聊,便是不算那六个内监,光他们九人的册子上,便没有一家没写辛氏布料的,最少也都写上了辛氏的龙锦、凤锦,毕竟那两匹料子那般尊贵华美,若是这都不能做贡品,他们到底是说这布料不配皇家,还是皇家不配这等布料?岂不是找死……
江州商人脸有些发绿,他家作为江州最大的绸布商,虽不是江州织行的人,但与蒋家、徐家都是十分熟悉的,甚至自家还与他们能扯上点姻亲关系呢。
他自然知道织行行主蒋旭弄这个丝织大会是为了什么,目的就是要把贺州那辛氏丝坊的势头打压下去,可现在一对账,不算那六个内监大人,湖州商人全选辛氏丝坊,贺州商人和盛洲商人除了选了张氏丝坊的两种缎料,其余八种布料也都选的辛氏丝坊。
而他们剩下的六人也几乎各个都最少选了辛氏丝坊两到三种布料,剩下的七八种布料推荐的丝坊又都各不相同,把票数全都分散了。
可那六个内监大人却把票数集中给了辛氏丝坊,可想而知,除了张氏丝坊的两种缎料能够入选贡品外,江州丝坊几乎全军覆没!
六个宫中内监没有耳聋之人,便是九个绸布商人小声说话,可后宫之人最擅长的可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他们的对话全听得一清二楚,自然也算出最终结果定然是辛氏丝坊入选八种布料,张氏丝坊入选两种布料。
他们都知道辛氏和皇上的关系,自然各个都十分高兴,想来这个结果皇上一定会十分满意吧。
九个绸布商人里除了贺州、湖州和盛洲商人老神在在,其余六州的商人都面有难色,他们都得了蒋旭的叮嘱,本想着辛氏新建,没几匹拿得出手的布料,再加上便是皇上偏心辛氏,可内监大人只有六人,他们却有九人,怎么也不至于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