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120节(1 / 4)
江州的丝织品里没有锦,也没有纱。
辛月不是服装、纺织专业,也没有学过古代服装史,她对古代布料的了解全来自于从小到大看过的古装影视剧。
她记得纱,是比罗更薄的一种布料,至于锦,好似是由多种彩色丝线经纬交织而成。
纱,辛月托给了族中一位婶娘,这位婶娘不知为何,极爱节省
丝线,大家都织罗,罗本就轻薄,她织出来的总是比别人织出来的更轻薄些,辛月仔细盯了她许久才发现,她用丝比别人用得少了些许。
辛月问她为何,这位婶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回答道:“我以前就在家织麻布,我家孩子多,单给谁做新的会被孩子们责怪偏心,只好都做,可都要做衣裳用的布料太多,以前家里又穷,只能试着用更少的线织出更长的布来。”
这位婶娘还以为自己这样会被责怪,忙说:“大管事,我日后定然控制自己,多用些丝来织布。”
辛月却连连摇头,单独拉了她出来说:“你日后不跟大家一样织布,单研究如何用更少的丝线织出更轻薄的布来,最好织得薄如蝉翼那才好呢。”
这位婶娘听了辛月的要求颇为不解,这布料越薄越透,若比罗还轻薄,薄如蝉翼,那布料如何做衣裳?谁能穿得出去?
听了这位婶娘的疑惑,辛月忙和她解释:“婶娘,这一层布料薄如蝉翼定然是透的,可是这布料轻薄,做衣裳时多用几层,层层叠叠便不透了。”
可听了辛月的解释,这位婶娘心中疑惑更多,又要做得薄,又要多用几层布,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可见辛月表情坚定,这位婶娘便压下了心中的疑惑,她没再多问,只按着辛月的要求去试。
她是农家女子,小时候和同伴们也捉过蝉来玩,蝉翼有多薄她是知晓的,她曾举着蝉翼看人,几乎能把蝉翼后的人看得清清楚楚。
织出几尺她便伸手在布料后面,从前面看,看不见手,那便还不够薄。
这么试了许久,终于有一天,她举起新织的布料瞧见了自己的手,也能瞧见布料后面的所有人和景,她忙举着这节布料去寻辛月,问:“大管事,这可够薄?”
辛月见这位婶娘高举着布料,布料后便是她的脸,辛月隔着这层布料瞧见了她的脸,脸上的五官和表情都看得十分清楚。
这布料真的能如蝉翼媲美,薄如蝉翼可称纱。
辛月肯定了她织出的布料,说起来一直叫她婶娘,还听别的族人叫她林氏,却不知她的名字。
这纱是她织出的,辛月便想用她的名字命名,于是问她:“婶娘,你的闺名叫什么?”
这位婶娘愣了愣,自嫁为人妇后,这辛氏族人都称自己为林氏,夫君也只喊自己娘子,便是回了娘家,爹娘也都喊她的排行二娘得多,闺名已经许久不曾用过了,她不知辛月为何要问她的闺名,但这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于是回答道:“云娘。”
杨家有位芸娘姐姐,辛月又问:“是哪个云?”
林氏抬头指着天上的白云说:“云朵的云,我出生时天上有许多云彩,我爹便说叫云娘吧。”
辛月从林氏手里接过这几尺素纱,透着素纱瞧着天上的云朵,这纱真薄,连那么远的云都瞧得见呢,辛月嘴角带笑意的说:“婶娘,这布料是你亲手织出来的,便让它从你的名字叫云纱吧?”
“我的名字……”林氏吃了一惊,让这布料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林氏从未想过,可她的心脏随着辛月的话激烈的跳动起来。
她作为丝坊的织工,如何不知道辛氏的布料卖得有多火,九州各地都有商人来买辛氏的布料,若这布料被卖至九州,她无人知晓的名字也会随之传到天下,许是大家会说这云纱为何叫云纱?因为织它的织工叫云娘……
林氏不想推拒,她抬头看着辛月,眼里闪着渴望,嘴里说:“真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辛月肯定的点点头,不止让这纱随了林氏的名字,她还说:“婶娘日后把这云纱的织法传授给大家,日后咱们丝坊所有售出的云纱,都要给婶娘提一成的利润。”
林氏捂住胸口,许久说不出话来,最后只颤抖的说出一句:“多谢大管事。”
有林氏为例,辛月和所有来织新布的织工们说,她们但凡织出创新的布料,这布料日后成为辛氏丝坊的固定织品,便会给创作者一成的利润提成。
有这么大的利益诱惑,织工们纷纷被打了鸡血,负责织花缎的三位江州织工日日凑在一起研究如何织出牡丹花与莲花,另外十几人被辛月安排了研究如何织出锦。
时人不知何是锦,辛月也不敢说自己了解锦,她只能从家中拿出了些娘亲留在家中的绣品来,说:“这些图案都是绣娘在布料上手绣出来的,而锦,我希望是布料上自带织出的如绣般华丽的图案。” ↑返回顶部↑
辛月不是服装、纺织专业,也没有学过古代服装史,她对古代布料的了解全来自于从小到大看过的古装影视剧。
她记得纱,是比罗更薄的一种布料,至于锦,好似是由多种彩色丝线经纬交织而成。
纱,辛月托给了族中一位婶娘,这位婶娘不知为何,极爱节省
丝线,大家都织罗,罗本就轻薄,她织出来的总是比别人织出来的更轻薄些,辛月仔细盯了她许久才发现,她用丝比别人用得少了些许。
辛月问她为何,这位婶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回答道:“我以前就在家织麻布,我家孩子多,单给谁做新的会被孩子们责怪偏心,只好都做,可都要做衣裳用的布料太多,以前家里又穷,只能试着用更少的线织出更长的布来。”
这位婶娘还以为自己这样会被责怪,忙说:“大管事,我日后定然控制自己,多用些丝来织布。”
辛月却连连摇头,单独拉了她出来说:“你日后不跟大家一样织布,单研究如何用更少的丝线织出更轻薄的布来,最好织得薄如蝉翼那才好呢。”
这位婶娘听了辛月的要求颇为不解,这布料越薄越透,若比罗还轻薄,薄如蝉翼,那布料如何做衣裳?谁能穿得出去?
听了这位婶娘的疑惑,辛月忙和她解释:“婶娘,这一层布料薄如蝉翼定然是透的,可是这布料轻薄,做衣裳时多用几层,层层叠叠便不透了。”
可听了辛月的解释,这位婶娘心中疑惑更多,又要做得薄,又要多用几层布,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可见辛月表情坚定,这位婶娘便压下了心中的疑惑,她没再多问,只按着辛月的要求去试。
她是农家女子,小时候和同伴们也捉过蝉来玩,蝉翼有多薄她是知晓的,她曾举着蝉翼看人,几乎能把蝉翼后的人看得清清楚楚。
织出几尺她便伸手在布料后面,从前面看,看不见手,那便还不够薄。
这么试了许久,终于有一天,她举起新织的布料瞧见了自己的手,也能瞧见布料后面的所有人和景,她忙举着这节布料去寻辛月,问:“大管事,这可够薄?”
辛月见这位婶娘高举着布料,布料后便是她的脸,辛月隔着这层布料瞧见了她的脸,脸上的五官和表情都看得十分清楚。
这布料真的能如蝉翼媲美,薄如蝉翼可称纱。
辛月肯定了她织出的布料,说起来一直叫她婶娘,还听别的族人叫她林氏,却不知她的名字。
这纱是她织出的,辛月便想用她的名字命名,于是问她:“婶娘,你的闺名叫什么?”
这位婶娘愣了愣,自嫁为人妇后,这辛氏族人都称自己为林氏,夫君也只喊自己娘子,便是回了娘家,爹娘也都喊她的排行二娘得多,闺名已经许久不曾用过了,她不知辛月为何要问她的闺名,但这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于是回答道:“云娘。”
杨家有位芸娘姐姐,辛月又问:“是哪个云?”
林氏抬头指着天上的白云说:“云朵的云,我出生时天上有许多云彩,我爹便说叫云娘吧。”
辛月从林氏手里接过这几尺素纱,透着素纱瞧着天上的云朵,这纱真薄,连那么远的云都瞧得见呢,辛月嘴角带笑意的说:“婶娘,这布料是你亲手织出来的,便让它从你的名字叫云纱吧?”
“我的名字……”林氏吃了一惊,让这布料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林氏从未想过,可她的心脏随着辛月的话激烈的跳动起来。
她作为丝坊的织工,如何不知道辛氏的布料卖得有多火,九州各地都有商人来买辛氏的布料,若这布料被卖至九州,她无人知晓的名字也会随之传到天下,许是大家会说这云纱为何叫云纱?因为织它的织工叫云娘……
林氏不想推拒,她抬头看着辛月,眼里闪着渴望,嘴里说:“真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辛月肯定的点点头,不止让这纱随了林氏的名字,她还说:“婶娘日后把这云纱的织法传授给大家,日后咱们丝坊所有售出的云纱,都要给婶娘提一成的利润。”
林氏捂住胸口,许久说不出话来,最后只颤抖的说出一句:“多谢大管事。”
有林氏为例,辛月和所有来织新布的织工们说,她们但凡织出创新的布料,这布料日后成为辛氏丝坊的固定织品,便会给创作者一成的利润提成。
有这么大的利益诱惑,织工们纷纷被打了鸡血,负责织花缎的三位江州织工日日凑在一起研究如何织出牡丹花与莲花,另外十几人被辛月安排了研究如何织出锦。
时人不知何是锦,辛月也不敢说自己了解锦,她只能从家中拿出了些娘亲留在家中的绣品来,说:“这些图案都是绣娘在布料上手绣出来的,而锦,我希望是布料上自带织出的如绣般华丽的图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