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9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辛丰收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但脑子还是清醒的,听了这话连连点头,拉着那官差请他进去。
  京城来的官差笑了笑,说:“潍县本地的县令大人也来给您家贺喜了。”
  一群人四处寻找,才发现县令大人被落在人群之外,瞧见大家都盯着自己,脸上尴尬的笑了笑,拱手道:“恭喜辛老太爷培养了一个好儿子!”
  上回县令大人召辛氏商行的管事们去县衙敲打时还不是这副样子呢,不过今日是辛氏的大好日子,没人会败兴致,辛祝当做不曾有过前嫌般主动请县令大人也进去喝茶。
  在他们进去后,辛祝推了还在发愣的辛长安、辛长康两兄弟,小声的说:“打赏的荷包可准备好了?官差一路从京城赶来咱们这送喜报,荷包可得装厚些。”
  “嗳。”辛长安回过神来忙跑回隔壁去装银子,他们家里现在都不缺银子,想着族长叔爷的话,辛长安拿出一个整十两的银锭子,又从箱子里特意翻出一个喜庆的红荷包来装好。
  回到大哥的院子,那官差正在讲大哥中状元游街那日的盛况,听得满院子的族人都面带红光与有荣焉,他爹也终于发出了声音,一声声的道着好。
  辛长安站到他爹身后,把荷包悄悄递给他爹,辛丰收摸到荷包里的银锭子立刻反应过来,等那官差说完了话,便满脸是笑的把荷包递到官差的手上,笑着说:“劳烦大人一路辛苦前来报喜,这点银子给大人买点酒吃。”
  这种荷包都是可以收的,官差也没客气,茶也喝了,喜钱也收到了,官差便起身告辞,潍县县令如坐针毡,连忙也跟着告辞,辛氏的人也没有留他。
  把他们都送走后,辛长康嗤笑道:“那县令大人真是一副前倨后恭的模样,先前欺负月娘年幼,黑着脸唬人,一口一个辛氏纳税不足大逆不道的,若不是月娘虽年幼但胆子甚大,还早就读完了朝廷税法,他恨不得当场压着月娘签字认下那五成重税呢!”
  辛丰收不懂商行的那些事,只是一脸激动的捧着那明黄的喜报,嘴里念叨着要把喜报裱起来挂在堂屋里供起来。
  辛祝听了忙拦下说:“堂哥,咱们得开祠堂,把这喜报供到祖宗牌位前,让列祖列宗都知晓咱们长平考上状元了,以后辛氏改换门庭了!”
  “是,是,是。”辛丰收连连点头,转脸去喊两个儿子道:“快去县城叫你们大嫂带着盛哥儿、月娘、年哥儿他们回来,还有你们大姐和玉娘,这是咱家的大喜事,快都接回来。”
  辛长安和辛长康忙去给家里的大青驴套上车,架着车辛长康随口抱怨了一句道:“早知道买匹马了,这驴走得太慢。”
  徐乙挤在人群里瞧了半天的热闹,还打听出了这新科状元家里的人际关系,知道这两人是新科状元的亲弟弟,还是辛氏商行的股东、管事,忙笑着凑上去说:“两位老爷,我有马,我能帮你们去报信。”
  瞧见面生的徐乙,辛长康疑惑的问:“你是何人?”
  徐乙连忙自报家门,说自己是来潍县买绸布的,路上正好遇到官差去潍县报喜,便一路跟随着从县城跟到了长河村。
  辛长康管着蚕所,自然知道今年为了扩大规模,开春后的第一批蚕大都要留着产卵,能制成丝茧去缫丝织布的不多,虽然简王要夏季才运布去滨州,可自家收了褚家的大笔银子,如今有产量需得优先供应褚家,估摸着只能漏出点少量的布料散卖给自己来买货的绸布商人。
  去年那玄紫绸卖得极好,但凡是进了这绸布的商人都赚了不少银子,这消息一漏出去,便有不少商人上门来要提前预定。
  可如今蚕宝宝们才刚养了月余,才开始有吐丝结茧的迹象,老蚕户还要筛选出强壮的蚕来繁育产卵,能有多少淘汰下来做丝茧,他们还不晓得数呢,自然不能随便许诺。
  于是侄女儿月娘说等确定了数量,再留够褚家要的数,剩下的便给要订货的商家发订货单,拿到订货单的过两月便可以来取货,没拿到的就不用等了,等再一下批再来买吧。
  谁知这消息放出去,那外地来的商人都不敢走了,就在清水镇上的客栈开了房住下,每日都跑到长河村来混脸熟攀交情。
  见他们外来的商人这样,潍县本地的商人也跟着日日来长河村守着,别自己家门口的货,最后全被外地人抢走了。
  所以听到徐乙说自己是来买绸布的,辛长康忙说:“你帮我们送信也不能答应先给你绸布的,我们辛氏讲究公平,连我们股东胡娘子家的绸布庄要买绸布,都派了人来候着放订货单呢。”
  见辛家人误会,徐乙忙摇头解释道:“嗳,我没那个意思,我只是想讨点喜钱回去给我孩儿戴着,保佑他们聪明伶俐。”
  辛长康听了这才松了脸色,笑着问:“这样啊,那没问题,不止给你喜钱,回来还请你喝喜酒,你家几个孩子?”
  “那好,那好,喝了状元郎的喜酒,我自己也能蹭点喜气。”徐乙高兴的笑起来,听辛长康问他有几个孩子,他不好意思的说:“还没生呢,我去年才成的亲,先备着早晚能用上。”
  辛长康被逗笑了,说:“那好,你骑着马快,帮我去黎山脚下的杨氏居地,到黎山书院帮我把我大侄儿接来,他叫辛盛。”
  徐乙一听,笑着说:“状元郎家的少爷吗?怕不是将来又是一个状元郎!老爷放心,我定好好把少爷接来!”
  辛家出了辛长平这个状元郎,已经是改换了门楣,若是他儿子辛盛再中了状元,那这辛氏可就彻底翻身了,两代状元起码能保辛氏五十年,听徐乙这话辛家两兄弟自然高兴,辛长康笑着说:“借你吉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