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2 / 2)
李晏愣了愣,听出这是邵余炀的声音,便让人进来了。
邵余炀走了进来,看着帐内的凌乱和李晏略显憔悴的面容,不由得叹息:近些时日,军中有些许动静,军心怕是不稳啊。
李晏叹了口气,邵余炀都来到自己这里了,这说明军中的情况确实有些严重了,邵余炀作为军中最年轻的副将,属于一个武痴,平日里只管打仗,别的都不想管,这下连他都察觉到军心不稳,都不敢想军中怨气得多高。
朝廷始终不准许犒赏将士,反而还勒令死战到底,此等行为李晏说到这,便不愿再说下去,接下来的事情,不用说邵余炀也知道。
朝廷不出钱犒赏还硬要李晏撑着打下去的行为很明显是想让李晏带着兵去送死,军中的将士这些天都意识到了,更有甚者已经开始想当逃兵了,再这样下去,怕是要不了多久军队就要乱成一团了。
邵余炀现在对朝廷并算不上忠心,刚经历过叛军进京、先帝驾崩的动乱,大普早已是千疮百孔,自己会留在这给他们卖命只是因为给的军饷尚且还足够再加上服李晏,最关键的是他自命清高看不上那些人,但现在大普连军饷都不给了,还想着要将士们去送死,他怎么可能会继续留在这。
此次前来,也只是为了劝说李晏,他多少有点猜到李晏至今还在坚守的原因,开口道:现在这番情况了,将军还要为皇上卖命吗?
闻言,李晏沉默了,邵余炀知道自己不是在为大普卖命,而是为沈念,眼下说出这话,自然是想试探自己的想法,毕竟朝廷不给钱,这里面的决定权沈念也多多少少是有点的,邵余炀想知道,当李晏明白沈念想让自己去送死后的样子会是怎么样,继续为她卖命,还是一走了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李晏神色淡然,似乎没有听懂邵余炀的言外之意,军中若是饷银不足致使军心不稳,拿镇北候府的存银犒赏将士们便是了,传我命令,待再攻下两城便班师回京。
这段话听的邵余炀眉头直皱,连忙制止:你今日能拿镇北候府存银稳住军心,那么下次和下下次呢?朝廷见你回去,定会再派你收复国土,直至死在沙场上,在此时间内,你一个镇北候府足矣,那么剩下的呢?难不成镇北候还有几个另造的镇北侯府?
这次,李晏没再跟邵余炀废话,而是带着几分威胁地对邵余炀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朝中的局势你并不了解,身处高位,终有许多迫不得已,我能做的,只有信任了。 ↑返回顶部↑
邵余炀走了进来,看着帐内的凌乱和李晏略显憔悴的面容,不由得叹息:近些时日,军中有些许动静,军心怕是不稳啊。
李晏叹了口气,邵余炀都来到自己这里了,这说明军中的情况确实有些严重了,邵余炀作为军中最年轻的副将,属于一个武痴,平日里只管打仗,别的都不想管,这下连他都察觉到军心不稳,都不敢想军中怨气得多高。
朝廷始终不准许犒赏将士,反而还勒令死战到底,此等行为李晏说到这,便不愿再说下去,接下来的事情,不用说邵余炀也知道。
朝廷不出钱犒赏还硬要李晏撑着打下去的行为很明显是想让李晏带着兵去送死,军中的将士这些天都意识到了,更有甚者已经开始想当逃兵了,再这样下去,怕是要不了多久军队就要乱成一团了。
邵余炀现在对朝廷并算不上忠心,刚经历过叛军进京、先帝驾崩的动乱,大普早已是千疮百孔,自己会留在这给他们卖命只是因为给的军饷尚且还足够再加上服李晏,最关键的是他自命清高看不上那些人,但现在大普连军饷都不给了,还想着要将士们去送死,他怎么可能会继续留在这。
此次前来,也只是为了劝说李晏,他多少有点猜到李晏至今还在坚守的原因,开口道:现在这番情况了,将军还要为皇上卖命吗?
闻言,李晏沉默了,邵余炀知道自己不是在为大普卖命,而是为沈念,眼下说出这话,自然是想试探自己的想法,毕竟朝廷不给钱,这里面的决定权沈念也多多少少是有点的,邵余炀想知道,当李晏明白沈念想让自己去送死后的样子会是怎么样,继续为她卖命,还是一走了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李晏神色淡然,似乎没有听懂邵余炀的言外之意,军中若是饷银不足致使军心不稳,拿镇北候府的存银犒赏将士们便是了,传我命令,待再攻下两城便班师回京。
这段话听的邵余炀眉头直皱,连忙制止:你今日能拿镇北候府存银稳住军心,那么下次和下下次呢?朝廷见你回去,定会再派你收复国土,直至死在沙场上,在此时间内,你一个镇北候府足矣,那么剩下的呢?难不成镇北候还有几个另造的镇北侯府?
这次,李晏没再跟邵余炀废话,而是带着几分威胁地对邵余炀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朝中的局势你并不了解,身处高位,终有许多迫不得已,我能做的,只有信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