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1 / 2)
更何况......李晏低头看了看自己的佩剑,随即转身离开。
她本来就是为了沈念才这样。
保护沈存的两个士兵传来消息说沈存醒了,李晏得知后便立即动身前往沈存所在的寝宫,寝宫门口的士兵跟随李晏多年,沈存这个皇帝连命都是李晏救的,可以说此刻京城李晏最大,自然不会拦着她进去。
李晏踏进寝宫内,沈存正盯着天花板发呆,听到门口有动静,这才回过神来看向声音来源。
此刻京城尚且安宁,还请皇上早些定下继承大统之人。李晏身上还穿着盔甲,但没将剑带进来已经算得上是给沈存面子了,沈存见状,心知现在李晏就是那史书中的权臣,想坐住这江山和皇位,只能听李晏的话,便开口试图做最后的选择:秦王怎么没与李爱卿一同救驾?难不成是边境遭受入侵,秦王尚在抵御?
李晏倒了一杯水递给沈存:回皇上,秦王爷遭遇敌人围攻,战死了。
语气非常的平淡,以至于沈存没忍得住皱了皱眉,问道:李爱卿认为,秦王与公主,谁来继承大统更好?
李晏眼珠子动了动,回答:朝中无人不知臣是公主宠信之人,自然都认为臣希望是公主坐这位置。不过依臣所想,若是皇室尚有人,这太子之位理应由皇室之人来坐,公主一介女子,继承大统无论如何都不应该。
如爱卿此刻看到的一样,皇室没人了,太子秦王战死,旁支......更是没有。沈存闭上了眼睛,放弃了最后的挣扎,朕早已病入膏肓,不知何时会病死,或许真要如爱卿所愿,将这位置传于公主了。
李晏面色如常,丝毫没有被沈存这句话影响到什么:还请皇上三思。
这下倒变成沈存想将皇位传给沈念,李晏作为一个忠臣苦口婆心地劝阻他改变主意了,沈存盯着李晏看了很久,始终没从李晏脸上看出一点破绽,最终只能失望地收回目光:朕一直想不明白,爱卿无论如何都始终效忠大普,是因为忠于朕,还是忠于公主,今日,朕或许得到了答案。
李晏的眼神终于有了变化,只是片刻,便又回到了面无表情的状态:皇上想让臣忠于谁,臣便忠于谁。
不。沈存摇了摇头,笑道: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朕对不起你李家满门忠烈,现如今大普若是想回到之前的状态,恐怕只能依靠你,至于张褚衡......能用便用,待到明日将京中尚存的官员召集朝会,朕会将空出的位置全部任命补上,拜李爱卿为相。
原以为李晏想当权臣,沈存为了稳住她不让她叛变,只能满足她,没曾想李晏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丞相之位,臣担当不起,还请皇上另寻他人。
沈存闻言,愣住了,随即问道:爱卿想要何职位,朕都会同意,只希望爱卿能助我大普一臂之力,嗣安尚且年幼,只有爱卿得以托付。
李晏摇了摇头:臣所想要的,皇上怕是给不起。
此时的沈存认为,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自己都能给得起,就算自己不拜李晏为相,沈念登基后也注定会拜她为相,而虽然李晏功勋显赫,可要让那些京城的官员心甘情愿的同意李晏当上丞相的难度极大,等到沈念登基,这些大臣都已过了一段安逸日子,光靠沈念一个羽翼未满的皇帝自然不能说服他们让李晏当上丞相,所以这个恶人只能沈存自己做。
沈存虽然下定决心开始实施拜李晏为相的计划,但还需要象征性的问一下李晏想要什么:李爱卿直说想要何物,朕会不惜一切代价满足你。
第二天,在李晏的震慑下,沈存选定的所有大臣都被叫到了一起参加朝会。
要不怎么说这些大臣肯乖乖来呢,首先是叛军已被赶出城,且刚好与勤王大军撞上,被石耕带兵杀了个措手不及,死伤大半,在所有人看来,此次反叛被镇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他们倒也不用担忧新的政权上台的问题了,自然是同意来参加朝会,虚伪的祝贺一下顺便看看能不能捞点好处。
听到沈存想要拜李晏为相后,众臣自然是不愿意的,此刻最大的功臣李晏不在,他们自然可以随意发挥,一个兵部侍郎率先说话,也代表着这次对沈存的发难开始:皇上,在臣看来,李晏虽是镇北侯之后,可终究是一介女子,纵使救驾有功,也不至于拜相。
臣附议。底下的大臣纷纷开口,有一个兵部侍郎当这个出头鸟,谁不跟着说谁傻,反正皇帝记仇只会记在兵部侍郎头上,关他们屁事啊。
沈念被封为皇太女作为继承大统的人选,这堆大臣就算不想也只能勉强答应,毕竟沈存还是明面上的皇帝,现在皇室已经没人了,就剩沈念一个,况且控制沈念不是什么难事。可要是把沈念的宠臣给扶上高位,那控制她就是一件难事了。
可以说现在群臣最在意的是能不能控制下一任皇帝,而不是收复大普被吞噬的国土。
作者有话说:
有个事,我的存稿箱身体不太舒服,最近更新可能日期乱七八糟(人话:没存稿了)
第二十六章
在这群人的捣乱下,最终沈存还是没有成功拜相,只能怒气冲冲的让这场朝会结束。
沈存回了寝宫,立马让人叫来了李晏,李晏刚整顿完军队便接到了沈存的命令,进来时身后还跟着一个医师,李晏在来的路上看到了这个医师,询问后得知是按沈存的吩咐这个点给他端药的,便带着一起进来了。
这医师伺候沈存喝完药后便出去了,走的十分迅速,不免让李晏多看了两眼才收回视线:皇上选的这位医师倒是很有眼力见。 ↑返回顶部↑
她本来就是为了沈念才这样。
保护沈存的两个士兵传来消息说沈存醒了,李晏得知后便立即动身前往沈存所在的寝宫,寝宫门口的士兵跟随李晏多年,沈存这个皇帝连命都是李晏救的,可以说此刻京城李晏最大,自然不会拦着她进去。
李晏踏进寝宫内,沈存正盯着天花板发呆,听到门口有动静,这才回过神来看向声音来源。
此刻京城尚且安宁,还请皇上早些定下继承大统之人。李晏身上还穿着盔甲,但没将剑带进来已经算得上是给沈存面子了,沈存见状,心知现在李晏就是那史书中的权臣,想坐住这江山和皇位,只能听李晏的话,便开口试图做最后的选择:秦王怎么没与李爱卿一同救驾?难不成是边境遭受入侵,秦王尚在抵御?
李晏倒了一杯水递给沈存:回皇上,秦王爷遭遇敌人围攻,战死了。
语气非常的平淡,以至于沈存没忍得住皱了皱眉,问道:李爱卿认为,秦王与公主,谁来继承大统更好?
李晏眼珠子动了动,回答:朝中无人不知臣是公主宠信之人,自然都认为臣希望是公主坐这位置。不过依臣所想,若是皇室尚有人,这太子之位理应由皇室之人来坐,公主一介女子,继承大统无论如何都不应该。
如爱卿此刻看到的一样,皇室没人了,太子秦王战死,旁支......更是没有。沈存闭上了眼睛,放弃了最后的挣扎,朕早已病入膏肓,不知何时会病死,或许真要如爱卿所愿,将这位置传于公主了。
李晏面色如常,丝毫没有被沈存这句话影响到什么:还请皇上三思。
这下倒变成沈存想将皇位传给沈念,李晏作为一个忠臣苦口婆心地劝阻他改变主意了,沈存盯着李晏看了很久,始终没从李晏脸上看出一点破绽,最终只能失望地收回目光:朕一直想不明白,爱卿无论如何都始终效忠大普,是因为忠于朕,还是忠于公主,今日,朕或许得到了答案。
李晏的眼神终于有了变化,只是片刻,便又回到了面无表情的状态:皇上想让臣忠于谁,臣便忠于谁。
不。沈存摇了摇头,笑道: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朕对不起你李家满门忠烈,现如今大普若是想回到之前的状态,恐怕只能依靠你,至于张褚衡......能用便用,待到明日将京中尚存的官员召集朝会,朕会将空出的位置全部任命补上,拜李爱卿为相。
原以为李晏想当权臣,沈存为了稳住她不让她叛变,只能满足她,没曾想李晏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丞相之位,臣担当不起,还请皇上另寻他人。
沈存闻言,愣住了,随即问道:爱卿想要何职位,朕都会同意,只希望爱卿能助我大普一臂之力,嗣安尚且年幼,只有爱卿得以托付。
李晏摇了摇头:臣所想要的,皇上怕是给不起。
此时的沈存认为,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自己都能给得起,就算自己不拜李晏为相,沈念登基后也注定会拜她为相,而虽然李晏功勋显赫,可要让那些京城的官员心甘情愿的同意李晏当上丞相的难度极大,等到沈念登基,这些大臣都已过了一段安逸日子,光靠沈念一个羽翼未满的皇帝自然不能说服他们让李晏当上丞相,所以这个恶人只能沈存自己做。
沈存虽然下定决心开始实施拜李晏为相的计划,但还需要象征性的问一下李晏想要什么:李爱卿直说想要何物,朕会不惜一切代价满足你。
第二天,在李晏的震慑下,沈存选定的所有大臣都被叫到了一起参加朝会。
要不怎么说这些大臣肯乖乖来呢,首先是叛军已被赶出城,且刚好与勤王大军撞上,被石耕带兵杀了个措手不及,死伤大半,在所有人看来,此次反叛被镇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他们倒也不用担忧新的政权上台的问题了,自然是同意来参加朝会,虚伪的祝贺一下顺便看看能不能捞点好处。
听到沈存想要拜李晏为相后,众臣自然是不愿意的,此刻最大的功臣李晏不在,他们自然可以随意发挥,一个兵部侍郎率先说话,也代表着这次对沈存的发难开始:皇上,在臣看来,李晏虽是镇北侯之后,可终究是一介女子,纵使救驾有功,也不至于拜相。
臣附议。底下的大臣纷纷开口,有一个兵部侍郎当这个出头鸟,谁不跟着说谁傻,反正皇帝记仇只会记在兵部侍郎头上,关他们屁事啊。
沈念被封为皇太女作为继承大统的人选,这堆大臣就算不想也只能勉强答应,毕竟沈存还是明面上的皇帝,现在皇室已经没人了,就剩沈念一个,况且控制沈念不是什么难事。可要是把沈念的宠臣给扶上高位,那控制她就是一件难事了。
可以说现在群臣最在意的是能不能控制下一任皇帝,而不是收复大普被吞噬的国土。
作者有话说:
有个事,我的存稿箱身体不太舒服,最近更新可能日期乱七八糟(人话:没存稿了)
第二十六章
在这群人的捣乱下,最终沈存还是没有成功拜相,只能怒气冲冲的让这场朝会结束。
沈存回了寝宫,立马让人叫来了李晏,李晏刚整顿完军队便接到了沈存的命令,进来时身后还跟着一个医师,李晏在来的路上看到了这个医师,询问后得知是按沈存的吩咐这个点给他端药的,便带着一起进来了。
这医师伺候沈存喝完药后便出去了,走的十分迅速,不免让李晏多看了两眼才收回视线:皇上选的这位医师倒是很有眼力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