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次辅进言后,便有他的党羽出面附和。
  年轻帝王脸色逐渐沉下,隔着珠帘,底下的官员瞧不见。
  黄内侍离得最近,透过珠帘缝隙看得一清二楚,索性垂眸不语。
  他与小内侍福贵同为陛下最亲近的宦官,二人职责却天差地别,福贵主要陪着年轻帝王长大,陪着胡闹耍玩,黄内侍却要兼顾朝堂,充当皇帝的耳目爪牙,督查百官,随时汇报消息。
  所以他同样是最了解皇帝的人,王次辅结党营私,又极力阻碍新政,早就失了圣心。
  果然,等王党进言过后良久,年轻帝王才冷声道,“李彻资质平平,外放三年并无政绩,他能有此贤妻,已是福分,凭何还要天家赏赐?他有哪一点受得起?”
  “凭他与你王仰止即将有姻亲关系吗?”
  此话犹如惊雷炸响,王次辅扑通跪地,表明自己一片赤诚,绝无私心。
  只换来帝王一声冷笑,“不过朕倒是从你嘴里听出了不满,是觉得朕的赏赐不够?也罢,朕就给正主一道册封旨意。”
  在百官看来,帝王此举又一次抬举赵家,却不知,他从始至终想抬举的唯有赵清仪一人。
  赵清仪在京中已有声望,缺的是一个身份,有当今天子为她正身,来日即便和离,谁敢议论她半句不是?
  散朝后,许多官员聚在赵怀义身旁恭贺道喜,在朝为官,讲究一个站队,如今赵怀义风光,不少人认为他会是继张首辅后,最得陛下器重之人。
  而挨了训斥的王次辅身旁仅有寥寥几人。
  王次辅神色阴冷,冲对面冷哼,转头去寿康宫拜见太皇太后。
  太上皇早早退位,与太后双双隐世,杳无踪迹,如今住在寿康宫的是陛下的祖母,亦与王次辅同宗,排起辈分,王次辅还得称太皇太后一声姑母。
  这也是他横行朝堂的倚仗之一。
  太皇太后已六十有余,出身望族王氏,身份高贵,从王次辅口中得知赵家女被册封的消息,她还优哉游哉品着今岁新贡的九曲红梅。
  “赵氏所作所为,哀家在宫里有所耳闻,她确确实实做了利国利民之事,皇帝看重她乃情理之中,你又何必气闷?”
  王次辅觉得姑母久居深宫,安逸惯了,已经没有危机感了。
  “姑母切莫小看此事,陛下分明是想逐步瓦解世家权势,您若不肯出面,将来这朝堂,哪里还有王氏的一席之地?”
  他言辞恳切,但在太皇太后看来,他还是过于紧张了,“哀家会留意的,你且退下吧。”
  等王次辅走后,太皇太后才搁下茶盏,一双凤目狭长。
  楚元河是在她眼皮底下长成的,他是何性子,她做祖母的很清楚。
  ——他不是昏君,可也绝不算好人,他能看中赵氏,一定有更深的缘由。
  “去查查这个赵氏,究竟是何方神圣?”
  ……
  三日后,内阁拟定的册封圣旨下来了。
  之所以耽搁三日,是卡在封号上,内阁与司礼监共同商议,誊写了好几个封号,皆被皇帝驳回,最后还是皇帝自己定了一个,且有由黄内侍亲自领旨前往李家。
  这几日功夫,罗氏已经苏醒,不过她大受打击,身子骨不复往日健朗,可一听说宫里来了圣旨,还是司礼监秉笔亲自宣旨,罗氏便强撑病体起来,叫底下人给她梳妆。
  在她的认知中,能让陛下最亲近的太监前来宣旨,就意味这道圣旨不同凡响,说不定就是给她家彻儿加官进爵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