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个婢子都跟着心急,“这些都是流民,朝廷不好好安顿,反而如此驱赶,实在不该。”
  又感叹天灾无情,祈祷朝廷尽快拿个主意,救治灾民。
  两个婢子不知情,赵清仪却知道,那救灾之策早就上呈陛下,陛下也已采纳,但灾情并未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只能说明其中不仅是天灾,还有人祸。
  上至朝中权贵清流,下至地方父母官,无一不拥有特权,天灾是他们利用自身权势,盘剥百姓的大好机会,通常会利用灾情哄着百姓贱卖祖产田地,这帮官员才会实施救灾。
  可如此一来,即便灾情得到控制,百姓的苦难依旧存在。
  失去土地,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一旦黎民百姓的怨气聚集,这天下就该动荡飘摇了,届时又不知会是如何腥风血雨。
  赵清仪不忍见到那一幕,当务之急,是稳住局势。
  她让人把李家老宅收拾出来,用以接纳流民,并在门前搭起粥棚,但一个老宅容纳不下太多人,孟嘉文见此情形,几乎出动了孟家所有人力帮忙,还在郊外搭建帐篷,把多余的庄子都腾出来。
  赵清仪与孟嘉文的举动在民间赢得不少声望,许许多多的流民涌向两家,得到妥善安置后,京中治安稳定许多。
  一个是高门贵女,一个是京城皇商,有她们作为表率,底下不少想挣名声的富商官员纷纷效仿,一来二去,算是暂时稳住了局面。
  但这还不够,救灾需要大量银钱,之后还会有更多的流民,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新政改革势在必行。
  赵清仪深思熟虑过后,在正月初八这日又回了一趟娘家,见到父亲,她便将三万两银票呈上,“这是女儿一点心意,希望这笔钱能帮助朝廷渡过这场灾祸。”
  三万两,正好是李素素所需的嫁妆数目,上辈子这笔钱她拿去给李素素添妆了,这辈子,就拿来救助百姓,算是偿还她前世包庇罗氏,无意间欠下的债。
  这钱赵清仪大可自己拿出去,像孟嘉文一样,用来买米买粮直接救助百姓,但效果仅此而已,不愿掏钱的勋贵高门依旧能继续装聋作哑。
  但如若由父亲出面,在朝上当众宣扬她为朝堂捐银三万两,那金銮殿上的一帮朝臣怕是要羞到无地自容,也不得不掏钱出力。
  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帮权贵自诩清流,平日没少从百姓身上搜刮的民脂民膏,现在天灾人祸当前,吃进去的油水吐出来都是应该的。
  赵怀义起先想推辞,毕竟朝堂之事轮不到女儿一个姑娘家出面,更轮不到她来掏钱,他和孟氏已经合计好了,拿出三成家财用以赈灾,足够了。
  但转念一想,女儿已成家,此举或许是想为丈夫博得美名。
  因为赵漫仪的事,赵怀义对女婿颇有微词,但当着女儿的面,他不好直说,只能收下银票暗自叹气。
  赵清仪就知道自家老父亲误会了,“父亲,您不要多想,这钱是女儿经营铺子所得,干干净净,也与李家无关,只是想为自己搏个好名声。”
  和离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赵清仪再没有隐瞒的必要,就将她打算和离的缘由和盘托出。
  其中包括挪用嫁妆,奸生子,下毒,以及罗氏放贷害命。
  听得赵怀义脊背发凉,一阵后怕,随即大怒,“岂有此理!他们……他们李家欺人太甚!”
  他这个当父亲的还活着,只是这些年不在京城罢了,自己女儿就遭夫家如此践踏,倘若有朝一日他不在,亦或是赵家倒了……
  赵怀义不敢再想下去。
  “和离!必须和离!”
  李家老早就起了害女儿性命的心思,他这个做父亲的如何不急?如何不怒?
  赵清仪鲜少有情绪外露的时候,听到父亲毫不掩饰的维护,杏眸微红,“多谢父亲理解女儿的处境,只是,世家难容和离妇……”
  这也是她一直不敢与父母家人坦白的缘故,以父亲母亲的爱护之心,他们定不会眼睁睁看她受委屈,可在这朝堂纷争之中,她若和离,势必会影响父亲,影响家族名声。
  世道如此,她没有办法,那三万两白银中就藏着她的一点私心,盼着今日所作所为,能为他日赢得一分辩驳的余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