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福双手捧着接过傅润吐出的梅子核,递与宫娥,说:“陛下,下月是太后的散生辰,大慈恩寺小慧明林哲净法师觐呈手抄经书万卷,奴婢斗胆先派宫车送他回去了。”
  傅润像是没听见,蹙眉提笔在密折旁批注勾画,又处理中枢送来的各省各路折子。
  刘福心里叹气,挤出笑脸劝道:“陛下,您歇歇吧,坐在这三个时辰了,龙体要紧呀。”
  “……你说什么?”傅润把一封参工部尚书万鼎滥支库银的奏状搁置于一旁,“太后生日到了?”
  “是。”刘福斟酌字句,低声下气地笑,“陛下,姚娘娘的冥诞也近了,下下个月。”
  傅润闻言哑然,喉咙苦涩发紧,捂着额反复思量,幽幽地说:
  “孤险些忘了。献陵那边吩咐礼部办妥贴,有什么缺的,从孤的私库里取用。”
  他的母妃姚氏,是与太后徐氏同年入宫选秀的从二品大臣之女,家世显赫。
  建兴六年,元皇后王氏薨,后位空悬。
  先帝文宗膝下无子,大开选秀纳新人充实后宫,然而并未及时立后,封四妃而已。
  姚妃紧赶慢赶,恩宠不绝,到底迟了一步,比徐氏晚半年有孕,后来么……结果众所周知。
  傅润生下来的时候是姚妃一生最快乐圆满的时候:
  她的孩子得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字,“润”。
  但这个因为京都及时的降雨而获得文宗喜爱的孩子很快就被忽略了。
  帝王可疑的、刻意的忽略。
  姚妃年轻貌美,没有想明白五个月的差距意味着大皇子和自己的儿子将来一君一臣,反而在文宗不断的宠幸里生出野心和希望。她一再有孕,又接连流产,最终因胎位不正难产而亡。
  留给傅润的只有一大匣子珍奇玉佩,还有一个从低位妃嫔那里抱养来的妹妹兰真。
  “安安(阿二),”姚妃口齿不清,痛苦地抓紧傅润的手臂,养尊处优留长的指甲在少年的胳膊上划出两道血痕,“我来世一定好好养你。安安……母妃活不长了,你要好好的,将来做皇帝,不要再受制于人,要做一个比天底下所有人都高贵的、高贵的……高、贵、的。”
  ……
  母妃阖上了眼,身披敛服,口含珠玉,梓宫长眠于献陵。
  可是那几根留到手掌一样长的软白指甲还深深嵌在他的血液中,时时敲打他的心。
  傅润打定主意,沉声道:“诏礼部尚书、侍郎入宫。孤想把姚皇太妃的谥号提一提,加到皇后的规格,不,再加两字,凑成八个字罢,如……前朝武宗孝仁皇后例。”
  他自幼和母妃关系不和,饱受生母冷待,不过既然当了皇帝,没理由不为生母改一回祖制。
  此事傅润登基之初已提过一次,李相当时拿不准局势,私下授意次辅陶先替他联名上书劝谏。
  陶先亦是先帝朝的老人,素有清廉耿介之美名,自比唐朝贤臣魏徴。
  先帝看重陶先的清名,驾崩前数月,因缠绵病榻有所感应,突然下嫁公主兰真与陶先次子陶讷,考虑陶讷是老二,不是嫡长子,又额外赐其可传两代的从七品荫职。
  兰真是傅润唯一的妹妹。文宗这一招原意也许是为了帮儿子拉拢能臣,平衡朝堂势力。
  可陶先哪里配与唐太宗的魏徴相提并论!此贼实是李相党人,李季臣得用的走狗。
  当时朝野震荡,以陶先为首劝谏陛下三思的折子堆满书房,同时不断有新的飞来。
  文官一张嘴,打不断敲不烂,随意午门问斩又徒生事端,白惹一身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