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1 / 3)
皇家藏书良多,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清楚知道究竟有多少书,书里都详细记了些什么。
“什么古籍?棉花是什么东西?还有种子?是种在地里的,观赏的?或是吃食吗?”刘彻连连发问。
刘据道:“书在我宫里呢,阿翁,明日我拿给你看,棉花的确要种在地里,但不是吃进嘴里的,是可以做衣裳的,它要比麻、葛摸起来软些,而且不纺线也可以直接填充到两层布中间,用来保暖。”
听到最后,刘彻挑了挑眉:“保暖?”
“嗯!”刘据肯定地点点头。
刘据虽小,却不是信口雌黄的人,又有那些前例在,刘彻当即相信了他的话,并且问道:“据儿,你将书放在何处了?”
刘据早料到他爹会有这一出,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就在我的书案上。”
刘彻转头命令道:“去太子宫中将书取来。”
刘据忙接着道:“千万要小心些。阿翁,那书已经有破损了。”
刘彻便也命令道:“不可损坏此书。”
小黄门领命下去,一时小心地将一卷竹简捧来,刘彻看时,只见的确破旧不堪了。
刘据这个做旧技术还是在地府闲来无事跟一个骗子学的,没想到第一次实践是骗他爹。
他本来是想用在大蒜素上,但没想到他做好成品拿过去后,他爹竟然丝毫没怀疑的就相信了大蒜素的作用,还同意军队装备。
后来他知道那是因为他爹那会儿正迷信,不过现在皇帝陛下的世界观已经被刘据重刷过,须得正儿八经骗他一骗才行了。
看过所谓的古籍,刘彻点头道:“若真能保暖,的确不错。”
“日后百姓自家种些,冬日里也能好过些。”刘据道。
刘彻声音低得像是在自言自语:“地还是得种粮食,这个么……等朕再慢慢料理料理豪强,地就多了。”
这个就有点难度了,刘据想,现在的豪强,以后的世家,得等到黄巢按族谱杀,他们才能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这样,去过西南夷的不只司马相如,朕再召几个人过来。”刘彻提高了声音,眼睛都亮了几分。
云南广西在这会儿不叫这个名字,它们被分为了几个郡、滇国以及西南夷。
司马相如曾经奉命出使西南夷,如果他见过棉花,尚未超过十年光景,他八成还会有印象。
刘据自己用纸誊模了竹简上的棉花图,让司马相如和其他人一起分辨。
司马相如比刘彻还要大二十多岁,这会儿已经是个快六十岁的老头了,身体瞧着也不大好,在看了刘据的画后,他眯着眼睛想了一会儿,扭头捂嘴咳嗽两声,方道:“回殿下,当年在西南那边的村寨中,小民的确见过此物,成熟时会冒出白花花的果实,摸起来还软绵绵的。”
其他人也有两个有印象的,但等到司马相如开了口,他们才敢跟着附和。
刘彻转头瞧了自己曾经的臣下一眼,想想当年他在自己跟前的谈吐举止,再瞧如今这幅衰老的模样,素来不大有良心的皇帝陛下甚至忍不住有些唏嘘了。
为此,在辨认完棉花后,皇帝陛下还叫宫中的医生为司马相如瞧了病,开了药方,并且赐了他百金养老。
司马相如平静的谢了恩,并没有受宠若惊的模样,皇帝陛下宽容大度的没跟他计较,摆摆手,让人退下了。
刘据在一旁瞧着,心道君恩翻覆,莫过于此,司马相如大约已经摸清他们这位皇帝陛下的本性了。
刘彻将刘据画的图纸拿过来,道:“朕这就让人快马加鞭,将此物送到西南去。”
因为棉花种子都没有见到影子,想要请母亲主持棉花的种植和纺线的事,刘据也没有急着说出来。 ↑返回顶部↑
“什么古籍?棉花是什么东西?还有种子?是种在地里的,观赏的?或是吃食吗?”刘彻连连发问。
刘据道:“书在我宫里呢,阿翁,明日我拿给你看,棉花的确要种在地里,但不是吃进嘴里的,是可以做衣裳的,它要比麻、葛摸起来软些,而且不纺线也可以直接填充到两层布中间,用来保暖。”
听到最后,刘彻挑了挑眉:“保暖?”
“嗯!”刘据肯定地点点头。
刘据虽小,却不是信口雌黄的人,又有那些前例在,刘彻当即相信了他的话,并且问道:“据儿,你将书放在何处了?”
刘据早料到他爹会有这一出,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就在我的书案上。”
刘彻转头命令道:“去太子宫中将书取来。”
刘据忙接着道:“千万要小心些。阿翁,那书已经有破损了。”
刘彻便也命令道:“不可损坏此书。”
小黄门领命下去,一时小心地将一卷竹简捧来,刘彻看时,只见的确破旧不堪了。
刘据这个做旧技术还是在地府闲来无事跟一个骗子学的,没想到第一次实践是骗他爹。
他本来是想用在大蒜素上,但没想到他做好成品拿过去后,他爹竟然丝毫没怀疑的就相信了大蒜素的作用,还同意军队装备。
后来他知道那是因为他爹那会儿正迷信,不过现在皇帝陛下的世界观已经被刘据重刷过,须得正儿八经骗他一骗才行了。
看过所谓的古籍,刘彻点头道:“若真能保暖,的确不错。”
“日后百姓自家种些,冬日里也能好过些。”刘据道。
刘彻声音低得像是在自言自语:“地还是得种粮食,这个么……等朕再慢慢料理料理豪强,地就多了。”
这个就有点难度了,刘据想,现在的豪强,以后的世家,得等到黄巢按族谱杀,他们才能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这样,去过西南夷的不只司马相如,朕再召几个人过来。”刘彻提高了声音,眼睛都亮了几分。
云南广西在这会儿不叫这个名字,它们被分为了几个郡、滇国以及西南夷。
司马相如曾经奉命出使西南夷,如果他见过棉花,尚未超过十年光景,他八成还会有印象。
刘据自己用纸誊模了竹简上的棉花图,让司马相如和其他人一起分辨。
司马相如比刘彻还要大二十多岁,这会儿已经是个快六十岁的老头了,身体瞧着也不大好,在看了刘据的画后,他眯着眼睛想了一会儿,扭头捂嘴咳嗽两声,方道:“回殿下,当年在西南那边的村寨中,小民的确见过此物,成熟时会冒出白花花的果实,摸起来还软绵绵的。”
其他人也有两个有印象的,但等到司马相如开了口,他们才敢跟着附和。
刘彻转头瞧了自己曾经的臣下一眼,想想当年他在自己跟前的谈吐举止,再瞧如今这幅衰老的模样,素来不大有良心的皇帝陛下甚至忍不住有些唏嘘了。
为此,在辨认完棉花后,皇帝陛下还叫宫中的医生为司马相如瞧了病,开了药方,并且赐了他百金养老。
司马相如平静的谢了恩,并没有受宠若惊的模样,皇帝陛下宽容大度的没跟他计较,摆摆手,让人退下了。
刘据在一旁瞧着,心道君恩翻覆,莫过于此,司马相如大约已经摸清他们这位皇帝陛下的本性了。
刘彻将刘据画的图纸拿过来,道:“朕这就让人快马加鞭,将此物送到西南去。”
因为棉花种子都没有见到影子,想要请母亲主持棉花的种植和纺线的事,刘据也没有急着说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