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回到太子宫,刘据先开始规划棉花种植一事,然后他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棉花现在大量种植是非常不现实的事,在粮食的产量没有提高之前,耕地用来种庄稼尚且不能填饱肚子,怎么可能腾出地来大量种植不能填饱肚子的棉花?
  而且大汉如今连年征战,再没有比打仗更消耗粮食的了,想要粮食够用,安稳的年月中且还得等上些年呢,更不必说打仗的时期了。
  以现在的生产力,就算刘据有二十一世纪的许多知识,也做不到一步登天,提高粮食产量的事还是得慢慢来。
  这样一想,刘据便觉得将棉花种植提上议程的行为过于冲动了,他得提醒父亲才好,将来棉花种子传入中原,绝对要防止那些大户豪强强迫佃农种棉花。
  谁想到刘彻听了竟哈哈大笑:“朕还想,何时你才能想到,不错不错,这一会儿就想到了。”
  话里很有些赞赏的意思,但刘据却不能安心接受,他并非真正的稚子,却还会关心则乱,分明是他的疏忽,他当不起这句夸奖。
  刘据才想到他爹那句低语,那会儿他的注意力在豪强上,但皇帝陛下显然早想到了粮食问题。
  刘据惭愧道:“阿翁,是我思虑不周全,棉花……不如缓些年再种。”
  刘彻却摇了摇头:“不,要先种。”
  刘据听出端倪,便问道:“阿翁有何用处,要急于用它吗?”
  “你不是说它可以保暖吗?”刘彻道,“防守匈奴的将士们,正需要棉花。”
  河西之战后,大汉的边境已经安稳了许多,匈奴人几乎不敢进犯,刘彻也减少了守军,但那边到底还有将士一年四季戍守,秋冬时节的御寒衣物,他们一向很需要。
  皮毛昂贵不易得,即便知道了棉花这种低廉的替代品,刘彻当然要尽快将它们用到实处。
  刘据道:“还是阿翁思虑周全。”
  刘彻将自己的打算娓娓道来,棉花会在民间种植,不过要限制每户人家的种植面积,违令者要重罚。
  而既然主要给戍边将士们用,他们的家人便不会有限制,皇帝陛下还咬牙减少了些他们的田赋。
  另外,为彰显仁德,皇家也会种棉花。
  刘据又道:“棉花还要纺线,这是女子的分内事,不如让阿母操办,阿翁瞧可好?”
  刘彻道:“古有嫘祖,朕的皇后……”他笑了笑,“就让皇后去办。”
  117
  第117章
  ◎有喜。◎
  棉花的种子尚且在路上,长安城的新年氛围已经落下了帷幕。
  新的一年皇帝陛下打算做一件大事,桑弘羊向他提出了盐铁官营的建议,刘彻审阅后觉得可行,便在内朝中提出来,让公卿们参议。
  刘据当时正好在场,正好目睹了一群人文雅且礼貌的吵架,除了天子父子、卫霍舅甥,剩下这些人吵成了一团乱麻。
  皇帝陛下笑眯眯的任由他们吵,丝毫没有动怒的意思,而且他是真的不生气,刘据跟着他回到宣室殿后,亲眼看到皇帝陛下回味群臣们吵架的内容,然后用来为他的盐铁官营添砖加瓦。
  汉武大帝就是汉武大帝。刘据心内赞叹道。
  盐铁官营之事还有的吵,皇帝陛下已经不受妨碍的开始打算另一件事了,他要再往外派使节,这次去的国家很远,被大汉称为黎轩。
  李映搜索之后发现这是一个非洲的国家,他发出不可思议的声音:“西汉我们就跟非洲有联系了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