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4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世上有几个人能激流勇退?有几个人能抵抗巨大利益的诱惑?
  沈宁哪怕只是垄断白糖手艺一年,都足以她家跻身新贵行列的。
  可她愣是无动于衷,直接献给朝廷,让朝廷赚大头,她只做几县的生意。
  到时候不管谁家跟朝廷合作白糖生意,无论真心假意,表面都得尊着沈宁一家。
  以后沈老板不只是在淮州府,整个南直隶商人圈里都有话语权了。
  届时只怕比蔺家这种百年家族也不遑多让。
  好在他和沈宁是朋友,是合作者,不是对手。
  顾千里想的就更简单,他觉得自己忠于皇帝,沈宁和裴长青也忠于皇帝,他们是一边儿的。
  沈宁如此为朝廷着想,那就是为陛下着想,陛下也不会辜负她的。
  他不但会向陛下进言,也要知会四海府以及淮州府境内驻军熟识的将领,请他们多关照沈宁家。
  无事不必打扰,有事儿帮衬一把,有他们帮衬,无人敢对她家如何。
  顾千里是真的很钦佩沈宁一家,别人家但凡有点钱就急吼吼地买田置屋,恨不能将家门口的地都买到手。
  她家却没急着买地,反而专心经营作坊,雇更多帮工,带着全村以及邻村百姓赚钱,让镇上、县里商铺都跟着发财。
  有些人自己发财却伴随着别人败落,甚至家破人亡,沈宁家却是自己发达,连带着周边人也过好日子。
  真是一家发达,乡邻受益。
  陛下时常说若是大家都懂分寸,对权势财富都能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天下何愁不太平?百姓何愁不安居乐业?
  沈老板这种态度当时陛下说的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吧。
  这么大宗的生意,别人不谈判个三五月,甚至扯皮个两三年是不会有结果的,各方自然要绞尽脑汁维护自己的利益,搁沈宁这里跟喝盏茶一样轻松平常地敲定了。
  没有任何硝烟与争斗。
  隔壁东间,曾知县和裴长青也是相谈甚欢,他又指点了裴长青做文章,说了一些自己的读书、作文心得。
  裴长青自是受益匪浅。
  时间过得很快,屋里很快就暗下去。
  裴母主动给点了蜡烛,这是蔺大掌柜让方管事送来的南方特产石蜡,烟小,没什么异味儿,也更亮堂。
  曾知县再次感慨,“二郎于读书一途确有天分。”
  原本他可惜裴长青启蒙晚了些,现在却觉得裴长青读书天分极高。
  真是三日不见刮目相看的程度。
  上一次见面,裴长青还不知道如何作文,写文章也是生搬硬套的感觉,现在竟然自然很多。
  关键听裴长青的言谈,他已经掌握了写文章的要领和诀窍,差的就是火候而已。
  曾知县真是服了。
  怎么会有人学习这样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