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3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没有他们,这裴家村也就是裴家村而已,不会是豆腐村,更不会是福气村。
  说到底不是他们单纯高尚,更不是村民团结,而是利益一致。
  他们能让全村受益。
  这俩人有大才,管一村能让一村受益,管一县也能让一县受益。
  有能者挡居高位,才能让更多人受益。
  两人各自肩负着不同的任务,自然要好好体察民情,好好观察感悟,回去才好跟皇帝汇报。
  接下来卫先生和严主事每天带着随从在附近村子溜达,不是去看农民秋收就是去工地看盖衙门,也去县里、镇上逛了逛。
  这么一逛就把当地的收成、税收、生活情况、徭役、治安等了解个差不多。
  横向跟豆腐村比比,纵向跟前几年比比,再跟路上看的其他县、府的情况比比。
  心里多少也有些数。
  白天溜达,傍晚回来卫先生就给裴长青跟小鹤年讲课。
  陈琦自然也可以跟着听。
  不过陈琦背书没有裴长青快,裴长青已经背完四书,他却只背完论语和中庸。
  裴长青已经熟读理解四书的释义,他却只是粗粗读了,还没开始背诵。
  毕竟他没裴长青那么急着下场嘛。
  如此卫先生针对裴长青讲课,陈琦是听不懂的。
  小鹤年跟谢恒却能听懂。
  卫先生也看出裴长青的天分,背书、理解都不是问题,主要得学做文章。
  之前刘知府和曾知县都给裴长青讲过八股文,也教过破题,沈宁和裴长青又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最喜欢琢磨学习方法,钻研解题思路等,所以也有自己的破题窍门儿。
  八股文它就是制式文,这种固定格式写作文的套路难不倒小镇做题家。
  他俩需要的是见识,有身处高位的人传授经验,让他们了解官府的运转模式,各种公文的格式、内容等,朝廷的治国理念等等。
  毕竟八股文不是选择题、判断题,而是类似论述题,以阐释儒家经典为中心,要求遵循程朱理学释义,用古人语气表达一定的政治见解,或者回答皇帝策问等等。
  他们得熟悉古人作文的模式。
  沈宁给裴长青的建议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能生巧,背诵一大堆优秀文章,学会他们的行为习惯,自己也就会写了。
  再有大儒给引导思想方向,基本就妥了。
  当学问大家是不行的,但是应付考试,尤其是初级童生考试还是可以试试的。
  等九月初卫先生一行人将启程回京的时候裴长青已经可以试着独立作文了。
  如果说裴长青跟着卫先生读书半个月获益匪浅,那小鹤年就是如鱼得水了。
  卫先生极喜欢他,很想把他带去京城,让他在自己身边读书。
  若是其他人听闻卫先生要把自己孩子带去京城读书,只会喜极而泣,觉得祖坟冒青烟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