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汉时,班固著《两都赋》,西都宾、东都主争论长安与洛阳何为国都为宜。”
  “关中之地,崤函之固,沃野千里。河洛原野,地广物丰,虎牢相护。”
  反观平城,周围农田稀少,北有阴山,苦寒物稀,在太武帝时期,甚至有蠕蠕兵围城下之事。
  长安和洛阳,哪个都比平城,更适合作国都。
  “阿耆尼以为呢?”她偏头看她,杏眼汪汪,不由让人怜惜。
  “陛下言之有理。”冯初停了笔,朝她笑。
  拓跋聿竭力不让她瞧见自己慌乱,扣紧了衣物,话却说的格外没头没脑:“那阿耆尼觉得,长安和洛阳,哪个更适合作国都?”
  说完就觉着自己又犯蠢了。
  冯初哑然,瞧出小皇帝的尴尬,顺着她的话道:“依臣拙见,于大魏而言,北强于南时,洛阳好过长安,南强于北时,长安胜过洛阳。”
  “为何?”
  “陛下不妨自己想想?”冯初再度提起笔,朝着她歪了歪头。
  小皇帝沉思时,府上门人前来通传:
  “君侯,杜大人前来。”
  “快请。”
  冯初说完,瞧了眼拓跋聿,沉思中的人心有所感,抬起头:“朕不方便出现在她面前么?”
  她的心思太过敏感细腻了。
  冯初摇摇头,浅笑,“陛下乃一国之主,哪有什么方便不方便,真要论不方便,那也得是她不方便。”
  “杜郎性格洒脱,若是言语冲撞,陛下莫要同她计较才是。”
  “陛下仁德明义,才不会同微臣计较呢。”
  人未至,声先闻,“臣京兆尹杜知格,见过陛下。”
  “免礼。”
  早在初见之时,拓跋聿就仔细打量过杜知格,样貌清俊,风雅温和,进退有度,着实讨喜。
  冯初和太后对她都赞赏有加,偏生她看得不甚欢喜。
  毕竟她与冯初并肩而立,是个人都会觉着二人相貌才学相配至极。
  冯初即将双十年华,还未婚配,朝中要为她说媒的人并不少......
  甚至已经有流言说冯初心悦杜知格,杜知格的奏疏都是冯初写的,她是在为以后的夫婿仕途铺路呢。
  说的那叫个有鼻子有眼的。
  拓跋聿越发看杜知格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关中,还得你自勉励之。”
  “下官知晓的。”二人谈话说的隐晦,拓跋聿听得云里雾里,“待此事尘埃落定,下官便请辞还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