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诗文大意是讽刺当时社会上钻营之人。
  第40章 正安
  ◎“......朕、朕妒忌她。”◎
  骤然大刀阔斧的礼制议定在朝堂上掀起了巨大的风波,群臣吵吵嚷嚷直到年节,终于在以刘仁诲为首的汉臣们自改礼制的浪潮中,由着拓跋聿改了年号。
  算是默认了她的正统之位。
  拓跋弭年号‘太安’,她为示正统,定年号为正安。
  朝中自是还有些食古不化的酸儒、盯着帝位的王公,但很快他们就没有精力为这所谓的礼制吵嚷了。
  不知从哪儿来的‘小子’,要废除宗主督护,彻查人口。
  冯初擢雍州刺史,遥领,并加侯爵,封邑京兆。
  这下整个大魏朝堂登时沸反盈天。
  兜兜转转来到四月,草木青青,人间芳未歇,一袭春衫薄。
  身陷风波的人温和、笃定,却不可避免地带上疲惫。
  还反过来宽慰起她来:“陛下勿要心急,来日方长。”
  冯芷君不会放权给她,却也给了拓跋聿思索的时间。
  治国理政的才干非一朝一夕能成,拓跋弭此前没有教她,好在冯芷君总会让她旁听政事,她有大把的机会默默累积。
  “新政......是要先在平城附近试行么?”
  京兆侯府邸是由彭城王的王府改制修缮,朝中不少人因着对新政不满,上奏冯初逾制。
  但也就是不痛不痒令其改正,冯初也当真大张旗鼓地整饬了一番,三月份才自安昌殿搬到了宫外。
  旋即冯芷君下旨,令王公勋贵自查,但有逾制,均需重新修缮,至九月份还未修缮完毕者,一律降罚。
  弹劾的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总觉着被冯初和冯芷君摆了一道。
  至于当中多少死乞白赖,死皮赖脸抵抗新政者,暂且不表。
  拓跋聿好容易有机会微服出宫见一见冯初,就见此人案前公文之多,令人咋舌。
  她自然而然地面了冯初的见礼,坐到她身旁。
  冯初也不抗拒,自然而然地让开了半个身位。
  “均田制约莫会在冬闲时分先在平城附近试行。”
  冯初伏案,笔尖不停,一心两用答着她的话。
  “平城这地方,朕觉着不大好。”
  拓跋聿没头没尾地来了一句,“作为国都而言。”
  “陛下请讲?”
  拓跋聿越发有一个国君该有的模样,内秀寡言,时不时还能说出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言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