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菩提子在她手中转了三四圈,要她还政,那便.......还政罢。
  暂避其芒,以退为进。
  毕竟,来日方长。
  她可不会真在这大好年华,心甘情愿同一群沙门在佛堂吃斋诵经做姑子。
  只是苦了阿耆尼......
  成大事者,总有些不愿为又不得不为之事,冯芷君亦不能例外。
  太后怒罚冯初和太女殿下的事儿当日就已然落在了朝中各家耳中。
  消息传得这般快,然而无论是宗亲还是冯家,无一人前往宫中,甚至连拓跋弭都没有丝毫动静。
  但明眼人都晓得,翌日朝会,必是疾风雨骤。
  果不其然,朝会时帝后两边登时吵得不可开交。
  一边嚷着:边镇部族反叛,应当防微杜渐,救济边民;
  另一边则高呼着今岁余粮不够,并州、雍州这种富庶州郡百姓冬日里都怕是要受冻挨饿,还挂念边镇?
  这本就吵不出个什么东西,不过是两边人在互相攻讦。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拓跋弭只觉心力交瘁。
  “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东部大夫刘仁诲朗声上奏,他虽年迈,声音却相当洪亮,一嗓子截断了朝中吵吵嚷嚷的争噪。
  太后的真实想法终于要出来了么?
  拓跋弭冷笑,“卿家请讲。”
  “臣以为,不论是安抚边民,抑或是防着今岁冬灾,要义只一点,朝中无粮。”
  “现今七月,周边州郡应加紧抢收,工商伎人悉数赴农,开放山林池沼,准许平民猎获,去岁流民亦悉勒令遣返,或徙人烟稀少之地开垦荒地,违令者,罪配边镇。”
  语罢竟无下文。
  拓跋弭些许愕然,他原以为太后要同他针锋相对,不死不休,提出些他决计无法接受的条件。
  却是在帮他调和朝中?
  “......善。”
  刘仁诲的奏陈缓和了愈发不可收拾的党争,朝中众臣顺着他的话开始商议起缓和各州郡灾情之事。
  乍一看倒是君臣同心。
  拓跋弭方稍稍平复,下一刻刘仁诲又再度上奏。
  “广平王行为无状,不宜任太傅一职。臣请陛下另择良臣。”
  拓跋弭的心又被重新吊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