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则是去青海、西藏,走拉萨去藏南,入川贵,再入缅甸。
  他会在缅北驻军,继续打通缅甸河道,入海,直通马六甲。
  那里,有萨日格正在筹建的对外贸易衙署和公主府。
  萨日格在京,他在缅甸和马六甲,叔侄两个共同维护这条陆、海新通道。
  他们会将缅甸、印度、马六甲及其周边群岛的稻米、香料、海货、木材和矿产,运入川、贵和西藏、青海乃至整个西北,将西北的皮毛、牛羊肉反哺回缅甸和马六甲。
  允禟为人阴狠、蛮横、贪婪无度,让缅甸的王族、贵族、豪族们苦不堪言,他们反抗,遭遇镇压,再反抗,再镇压,如此几次,十几、几十年过去,大战之后,缅甸彻底平定,中央设省治理,终归版图。
  “人皆可用,看将他放在什么位置上。有要命的阎王,就会有救苦救难的菩萨,萨萨,你要做这个菩萨。”德亨教妹妹道。
  “驱虎吞狼,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上策,哥,我知道了。”
  ……
  不知道是不是兄弟两个真的有好好谈过,允禵也低头认错了,有允禟珠玉在前,在康熙帝百日大祭礼上,雍正帝开恩,让允禵去给皇太后磕头请安。
  皇太后自是舒心,以为小儿子得释了,也终于跟皇帝儿子服软,不管是上尊号,还是移宫,万事都不推辞了。
  先帝诸子皆歇,朝堂明面上暗地里的波涛汹涌渐渐和缓起来,一切都走上了正轨。
  雍正帝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分出更多的心神治理先帝末年留下的弊政了。
  找了一个和风煦日的日子,德亨跟雍正帝上了一封奏折,是关于在正阳门内筹建图书馆的。
  建图书馆的图纸他也早就画好了,规模、用料、用银、建造用时等等事无巨细,都一一形成文书,呈上去,只等雍正帝一声令下,就可开工了。
  自从《永乐大典》问世,德亨就开手筹办这个图书馆。那个时候,陈廷敬还未过世,听到德亨的打算,直言自己早生十年,看不到如此文字盛况出现了。
  德亨以为如此文治康熙帝会答应,谁知道,他只提了一嘴,还未展开畅想,就被驳回了。
  国朝有皇史宬,有文华殿,有武英殿,都是藏书、修书的地方,康熙帝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建造什么图书馆。
  那个时候,德亨猜想康熙帝未必不清楚图书馆是做什么的,那是要开放给所有民众的。康熙帝忌讳这个,所以,德亨也就识趣的没有再提。
  只是,此后经年,在给康熙帝的奏折和私信当中,德亨还是会偶尔夹杂一些建设图书馆的好处,康熙帝也都没有回应。
  回京后,他被圈禁在澹宁居的那半年,也曾跟康熙帝笑谈欧洲诸国的图书馆是什么样的,康熙帝只是听着,将话题给岔过去了。
  直到康熙帝宾天最后那一刻,他终于松口,准许德亨在正阳门内建一所图书馆。
  徐元正任修《康熙大典》总裁官已经十年了,不说国朝所有书目他都了熟于胸,但无疑,他那里书目是最全的。
  康熙帝宾天后,德亨就给他透露了口风,要他先暗中准备起来,等图书馆一建成,馆中要放哪些科目的图书,需要先提前列出一个名目清单来,拿去给雍正帝圣裁。
  修建图书馆,是一定绕不开皇帝的,所以,这件事一定要做的光明正大,严格按照朝廷程序走。
  雍正帝心气儿还没顺两天,就收到这么一封棘手的奏折。
  皇上宾天的最后一刻,不光是他,他们所有兄弟,以及雅尔江阿他们,都在帘子后头屏气听着,康熙帝说话虽然断断续续的,字句也模糊,还夹杂着德亨的抽噎声,但“准了”这两个字他们还是听的清楚的。
  只是,雍正帝跟康熙帝的看法一样,建图书馆,弊大于利。
  汉人本就不逊,若是建了图书馆,汉人都识字读书,他这个做皇帝的还怎么压服他们?
  先帝最后是感情超过了理智,见到德亨哭成那样,加之心中有愧,才说了那句类似于哄孩子的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