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1 / 3)
萧父凝视棋盘良久,忽然开怀大笑,以萧伯瑀的才能,本该如此。
六月末,淮南一地还是发生了蝗灾,究其原因,当地百姓极其迷信,县令又不作为。
在朝廷下令捕烧蝗蝻时,踌躇不从,在蝗虫初飞时,当地官员又没有做补救之措,任由蝗虫肆虐。民间更是流言纷飞,此乃上天示意,要人们多修善德,以消天灾。
于是,百姓纷纷凑钱修缮祭庙,拜神祈福,请蝗虫赶快飞走,不要祸及他们的粮田。
因此,蝗群肆无忌惮地啃食着禾稼,所过之处,遮天蔽日,声如雷震。
不到半月,淮南一地蝗灾肆虐,野无青草,田无禾稼,一片荒芜。
当地县令自知无法挽救这局面,一些本就是买官上来的人甚至直接脚底抹油,逃之夭夭。
从蝗灾发生到消息传到长安,期间,底下官员至少瞒报了半个月。
皇帝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将当地县令及以下官员全部罢免,家产充公。而且将当地百姓视为愚民,不予赈灾之举,任由其自生自灭。
此举一出,农民们为了生存,只能迁徙至富饶之地,试图攫取一线生机。于是乎,地方豪强抓住机会兼并土地,囤积居奇,高价卖粮。
而暗地里,多方势力囤粮收留流民,静待时机。
七月流火,天气渐渐转凉。
入夜。
宰相府中,萧伯瑀秉烛批阅政务,皇帝虽下令对淮南一地百姓不予赈灾,可身为宰相,萧伯瑀不能不顾百姓的生死。
但从传回来的消息看,淮南一地已然乱象丛生,地方豪强与贼寇狼狈为奸。
朝廷无论是想方设法安置流民,还是严惩高价卖粮,都无法挽回渐渐流失的民心。
烦闷的愁绪涌上心头,萧伯瑀放下奏报,他起身往外走去。
长安城内,一片歌舞升平,曲江池上,数十艘画舫张灯结彩,舫内舞乐热闹至极,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喵!
一只小狸猫从萧伯瑀脚下蹿了过来,身后侍卫连忙上前,想要抓住这只小狸猫。
萧伯瑀恍然回过神来,望着这只小狸猫,他隐约觉得有些熟悉。
一侍卫眼疾手快,揪着小狸猫的脖子,正欲将它丢走。
忽地,萧伯瑀开口道:慢着。
小狸猫在侍卫手中拼命挣扎着,嗓音越喊越哑,听起来越发怜人。
萧伯瑀凝神片刻,旋即将它抱入怀中,奇怪的是,小狸猫也不挣扎了,讨好似的舔了舔他的指尖。
不由地,萧伯瑀轻轻笑了笑,近日来积压在心头的愁绪似乎也消缓了些。
萧大人。一道熟悉的声音自曲江池畔传来。
萧伯瑀抬头看去,只见宁王赵从煊缓步而来。
小狸猫也认出了自己的主子,便连忙从萧伯瑀的怀中跳了出来,尾巴高高翘起,脑袋朝着赵从煊的脚边蹭着。
殿下。萧伯瑀躬身行礼。 ↑返回顶部↑
六月末,淮南一地还是发生了蝗灾,究其原因,当地百姓极其迷信,县令又不作为。
在朝廷下令捕烧蝗蝻时,踌躇不从,在蝗虫初飞时,当地官员又没有做补救之措,任由蝗虫肆虐。民间更是流言纷飞,此乃上天示意,要人们多修善德,以消天灾。
于是,百姓纷纷凑钱修缮祭庙,拜神祈福,请蝗虫赶快飞走,不要祸及他们的粮田。
因此,蝗群肆无忌惮地啃食着禾稼,所过之处,遮天蔽日,声如雷震。
不到半月,淮南一地蝗灾肆虐,野无青草,田无禾稼,一片荒芜。
当地县令自知无法挽救这局面,一些本就是买官上来的人甚至直接脚底抹油,逃之夭夭。
从蝗灾发生到消息传到长安,期间,底下官员至少瞒报了半个月。
皇帝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将当地县令及以下官员全部罢免,家产充公。而且将当地百姓视为愚民,不予赈灾之举,任由其自生自灭。
此举一出,农民们为了生存,只能迁徙至富饶之地,试图攫取一线生机。于是乎,地方豪强抓住机会兼并土地,囤积居奇,高价卖粮。
而暗地里,多方势力囤粮收留流民,静待时机。
七月流火,天气渐渐转凉。
入夜。
宰相府中,萧伯瑀秉烛批阅政务,皇帝虽下令对淮南一地百姓不予赈灾,可身为宰相,萧伯瑀不能不顾百姓的生死。
但从传回来的消息看,淮南一地已然乱象丛生,地方豪强与贼寇狼狈为奸。
朝廷无论是想方设法安置流民,还是严惩高价卖粮,都无法挽回渐渐流失的民心。
烦闷的愁绪涌上心头,萧伯瑀放下奏报,他起身往外走去。
长安城内,一片歌舞升平,曲江池上,数十艘画舫张灯结彩,舫内舞乐热闹至极,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喵!
一只小狸猫从萧伯瑀脚下蹿了过来,身后侍卫连忙上前,想要抓住这只小狸猫。
萧伯瑀恍然回过神来,望着这只小狸猫,他隐约觉得有些熟悉。
一侍卫眼疾手快,揪着小狸猫的脖子,正欲将它丢走。
忽地,萧伯瑀开口道:慢着。
小狸猫在侍卫手中拼命挣扎着,嗓音越喊越哑,听起来越发怜人。
萧伯瑀凝神片刻,旋即将它抱入怀中,奇怪的是,小狸猫也不挣扎了,讨好似的舔了舔他的指尖。
不由地,萧伯瑀轻轻笑了笑,近日来积压在心头的愁绪似乎也消缓了些。
萧大人。一道熟悉的声音自曲江池畔传来。
萧伯瑀抬头看去,只见宁王赵从煊缓步而来。
小狸猫也认出了自己的主子,便连忙从萧伯瑀的怀中跳了出来,尾巴高高翘起,脑袋朝着赵从煊的脚边蹭着。
殿下。萧伯瑀躬身行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