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完,沈一帆拢了一下肩头上披着的西装,转身上了车。
  杜泽铭更是连看都没有看他一眼,随着沈一帆一同离开。
  看着车门在面前利落的关上,贺远脸色阴沉得像是能滴出水来,在午夜的冷风里,像一尊凝固的雕像。
  第28章
  午夜的风带着料峭的寒意, 刮过空旷的停车场。杜泽铭那辆线条冷硬的黑色轿车平稳地汇入城市稀疏的车流,将身后那尊僵立在阴影里的“雕像”彻底抛远。
  车内暖气开得很足,隔绝了外界的冰冷。沈一帆靠在宽大的真皮座椅里, 闭着眼, 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倦意。杜泽铭的外套还松松披在他肩上, 残留着另一人的体温和极淡的须后水味道,是一种沉稳的木质调。
  “看来贺博士很清楚新技术的分量。” 杜泽铭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在密闭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他指的是贺远那番“公事公办”的宣言。
  沈一帆鼻腔里逸出一声轻哼,连眼皮都懒得抬。
  杜泽铭侧头看了他一眼。沈一帆的侧脸在车窗外流泻而过的霓虹光影里明明灭灭, 线条依旧漂亮得近乎锋利, 只是那份疲惫感,在卸下社交面具后无所遁形。杜泽铭心头那点因贺远而起的烦闷, 瞬间被更深的关切取代。他太了解沈一帆了,这人骨子里骄傲又倔强,再累也不会在人前露怯,包括在他面前。
  车子驶入沈家老宅所在的幽静区域,四周彻底安静下来。厚重的雕花铁门无声滑开, 又在车后缓缓合拢。
  “杜总, 到了。”司机低声道。
  沈一帆睁开眼,那双漂亮的眸子在昏暗光线下显得格外清亮,之前的倦意似乎被强行压了下去。他伸手去解西装外套的扣子,准备还给杜泽铭。
  杜泽铭却先一步按住了他的手背。他的手掌宽厚温热,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披着吧, 下车冷。明天让老江还给我。”他的语气自然,目光却锁着沈一帆,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
  沈一帆动作顿住,抬眼看他。两人目光在昏暗的车厢里短暂相接。沈一帆没说话, 几秒后,他收回了手,算是默许了杜泽铭的安排,拢着那件明显大了不少的外套推门下车。
  清冷的夜风扑面而来,沈一帆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那件带着杜泽铭体温的外套此刻显得格外有用。
  杜泽铭也跟着下了车,却没有立刻离开的意思。他走到沈一帆身边,高大的身影替他挡去了些许夜风。
  “一帆,”杜泽铭的声音低沉,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郑重,“关于明天的‘绿洲计划’竞标……”
  沈一帆脚步微顿,侧过脸看他,路灯在他眼底投下清冷的光。“杜总要提前刺探军情?”语气带着一丝惯常的调侃,但眼神里是全然的清醒和戒备。商场上,他们是合作伙伴,更是最强劲的对手。
  杜泽铭失笑,“在你眼里,我就这点格局?”他往前走了半步,与沈一帆的距离拉近到足以看清对方眼中的自己。“我是想跟你谈谈,开诚布公的。”
  沈一帆没接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示意他说下去。
  “我看过你们提交的最终方案框架,”杜泽铭直言不讳,语气是纯粹的商业理性,“在核心材料应用路径上,你们选择的‘蓝海路线’很新颖,潜力巨大。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风险系数也极高。前期稳定性测试数据不够充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存在未知瓶颈,成本控制更是难以预估。这是国家级项目,容错率极低。”
  沈一帆脸上的调侃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被看穿核心弱点的凝重和一丝被挑战的不悦。
  杜泽铭的分析,一针见血。
  杜泽铭没有回避他的目光,继续说道:“相比之下,我这边的方案,更成熟。技术指标或许不是最前沿的,但胜在稳定、可靠、成本可控,各项验证数据完整,风险完全在可承受范围内。从纯粹的商业逻辑和项目成功率来看,会是目前的最优解。”
  夜风吹拂着两人的衣角。杜泽铭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敲打在沈一帆心头。他说的没错。其实,公司内部对“蓝海路线”的争议从未停止过,激进与保守两派吵得不可开交,虽然沈一帆力排众议压下了反对声音,但他心头的疑虑却从未消失。
  杜泽铭的这番话,无异于将他心中的隐忧彻底摆到了明面上。
  “所以呢?”沈一帆的声音有点冷,“杜总是来劝降的?还是来炫耀你们稳操胜券?”
  实事是一回事,承认实事是另一回事,沈一帆从不是个会轻易服输的人。
  “都不是。”杜泽铭语气郑重,他的目光坦荡而真诚,“一帆,我们虽是竞争对手,可更重要的是,我们同为这个行业的引领者,我相信你的专业和理性。”
  在杜泽铭目光的注视下,沈一帆选择别过头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