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想,自己虽然是一定要死的,但城中那么多居民,总得想方设法救下来,不能让他们一起为了这座城陪葬。
  罪在王廷,百姓何辜?
  可是,要怎样才能救下这些百姓呢?
  完颜承晖冥思苦想,最后,还真被他琢磨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日后,他十分信任的下属、后来成为了蒙古宰相的耶律楚材,回忆起这段经历,曾说过,他的方案一共有十个字。
  叫做:“忠臣全节死,余众入降麾。”
  “忠臣全节死”,顾名思义,就是完颜承晖本人打算一死报国,身殉社稷,绝不降蒙。
  “余众入降麾”,执行起来则相当复杂。
  这不是一种正式的投降,而是安排好了投降之前的所有过渡流程。
  愿意南下去汴京、继续为金国效命的,那就趁着混乱赶快出城,拨一队士兵护送南下。
  如,金国这一代的文坛盟主赵秉文,赵昉等一群太学生,一些其他的宗教人士,甚至还有熟练的木工、绣娘等一些纯技术人员。
  完颜承晖认为这些都是火种,全部派人护送到了汴京。
  至于那些对金国已经失去信心,打算留下降蒙的,他也没有勉强。
  他把自己最欣赏的年轻人耶律楚材喊过来,耳提面命了一番,特意叮嘱,当你见到成吉思汗,该表现得如何如何。
  金宣宗南渡,耶律楚材的两个兄长都跟着走了,只有他,因为完颜承晖的邀请,留在了危机四伏的燕京。
  耶律楚材含泪听着,在天色熹微时,一揖到地,拜别而去。
  “哦对”,完颜承晖又把他叫回来,“你好好对待你夫人苏氏啊,要一心一意,忠贞不二,她可不是别人,是苏轼的五世孙女!”
  耶律楚材:“……先生,这种时候就不要再提苏轼了吧!”
  他一时有些哭笑不得,却将此话记在了心中,终此一生,都没有违背。
  城里,还有许多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都和早已投降蒙古的那些官员沾亲带故。
  完颜承晖找他们一一谈话,并嘱咐城中的父老官属,时候一到,就开城投降。
  有人问:“丞相,我们该等到什么时候?”
  他摆摆手,没有作答,只是安静地回到家中。
  赵秉文还没有走,他在南下之前,来和老友做最后的道别。
  庭院*内,残阳如血,外面兵戈声纷繁,二人相对而坐,缄默饮下了杯中酒。
  完颜承晖反复念叨着这么一句话,“吾事毕矣。”
  能做的都做了,至亲至爱都已经丧生在蒙古的屠刀下,他也已经为这个国家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赵秉文余生都记得这一幕。
  记得那天的血色落日,即将倾覆的城池,以及那位,为所有人安排好逃生之路,唯独自己选择留在了降临的夜色中,一葬永葬的完颜承晖。
  多年后,完颜守绪登基为帝,为先朝英烈重建衣冠冢,在汴京相国寺设奠招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