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秉文写下了《广平郡王完颜公碑》,将这段往事记入。
  送走赵秉文,完颜承晖开始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先是拜谒了家庙的牌位,当然,也不忘去书房拜一拜那里挂着的苏轼画像(苏轼:……)
  而后,他给侄子写了一封家书,让他逢年过节,不要忘了给自己和妻女上香。
  又把城主府的所有奴仆都召集起来,全部发放从良书,尽施家财,让他们各自保重,众人皆感泣流泪。
  一切都安排完毕之后,学生师安石终于赶来。
  完颜承晖没有点蜡烛,只是借着最后一缕微弱的落日余光,写下了一封遗表。
  字字泣血,却无一言论及自身,皆为国家大计。
  最后因为心绪混乱,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
  又对师安石说:“子行矣。”
  师安石泪流满面,怀揣遗表匆匆出门,刚到庭中,就听闻后方哭声大作。
  他不敢回头,也没有回头。
  往后余生,他没有辜负老师的期许,松竹之姿,端立朝堂,也当上了右丞相,直到死在了王朝覆灭的前夕。
  ......
  贞祐三年五月二日,金广平郡王完颜承晖,饮鸩自尽于燕京城。
  翌日,燕京沦陷。
  耶律楚材入蒙古大营,求见成吉思汗。
  早就被他安排妥当的各路官属父老,打开城门,迎接蒙古军入城。
  而那些早就投靠了蒙古的叛逆者,也得以和城中亲人见面。
  这些人,加上耶律楚材,纷纷劝说成吉思汗止杀。
  考虑到成吉思汗曾接见丘处机,似乎很信道教,完颜承晖甚至还安排了一手玄学,派了好几名全真道士加入劝说的行列。
  在众人的不懈劝说下,蒙古军收回了屠城的决定,燕京城最终得以被保存。
  这是一个无法复刻的奇迹。
  蒙古自成吉思汗时期,至忽必烈时期,开国六十五年的征伐中。
  历经千战,拓地2400万平方公里。
  这么多场惨烈的战争中,燕京,是唯一一座在顽强抵抗之后、还能存活下来、免遭屠城灾祸的大型城池。
  没有之一。
  若是将时间线拉长一点,对比十多年后,金国的汴京陷落。
  彼时的汴京,历经饥荒、大疫、炮火,先经历了一遍屠杀,又由于伪王崔立表功心切,推行剃发易服,数不清的男女老少或自杀,或被凄惨虐杀,或被驱为奴隶。
  彼汴京人,生不如死,甚至以早死为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