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1 / 3)
那怎么办?江南地区繁华富庶,经济活跃,人口密集,那就是你了,拿来吧!
于是就有了通海案、江南奏销案和哭庙案,合称为江南三大案。】
【实际上,这三个案子是可以归到一起讲述的。因为有了奏销案,所以才引出了哭庙案,而哭庙案的结果之所以会遭到惨重的杀戮,则是因为有此前发生过的通海案的由头。】
【奏销案就是收缴拖欠的税赋。
奏销案虽被后世称为江南奏销案,实际上其范围是全国性的。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江西、陕西等六省以及安徽若干县份,都办过奏销案。其他各地不过点到即止,并不严厉,奏销案打击的主要目标,只有江南四府一县,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苏州与松江两府。
满清入关后,在江南地区实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催科。而且拿这个作为经征之官的考成,不能足额征收的都要被参罚。
江南缙绅豪强松快日子过惯了,一开始仍然使用老一套用钞能力结交官府,买通书吏,然后隐瞒田产、拖欠钱粮。
顺治十六年,朱国治被任命为江苏巡抚。他辽东抚顺人,隶属汉军正黄旗,跟江南一点瓜葛都没有,所以下手也格外的重。
江苏是士绅集中之地,也是欠税最重之地,巡抚衙门所在地苏州是重中之重。
朱国治直接来了一招釜底抽薪。
根据他的造册上报,清廷将欠粮者,不问是否大僚,亦不分欠数多寡,在籍绅衿按名黜革,秀才、举人、进士,凡钱粮未完者,皆被革去功名出身;现任官概行降两级调用。其中不少人被逮捕,械送刑部议处。
通过这个方法,一共降级、革除功名一万三千多人。】
文华殿的官员呆滞了。
一片寂静后,大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有辱斯文!
这简直是比元朝还要残暴、凶恶,他们绝对不能接受被这样的朝廷统治!
【甚至某探花只欠银一厘亦被黜。吴伟业、徐乾学、徐元文、韩炎、汪琬等江南缙绅著名人物几乎全部罗织在内。
这个政策差不多坚持了有十年,一直到康熙跟三藩对打,为了争取江南地主的支持,清廷才放松禁令,允许在奏销案中被黜降的官绅士子分别纳银开复。
这就是奏销案。】
【对于江南的士绅来说,换个天子换个朝代都是无所谓的事儿,反正他们依旧是高高在上的读书人。就算这个天子是异族野蛮人,要剃发易服,要跪着当奴才,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毕竟他们继续去压榨别人嘛,在大元手底下不就是这么过得?
但是!满清居然让他们全额缴纳赋税,这简直就是要了老命。甚至还因为这个革除功名,那直接就是刨了他们的祖坟!】
【所以,江南士绅突然开始怀念起大明,觉得老朱家好像也没那么差哈,至少皇帝不会真的跟他们动刀子。
于是有了通海案。】
【清初的时候,为了防范汉人以沿海岛屿为依托进行反抗,杜绝民夷勾结,清廷实行了厉行的海禁寸板不许下水。
具体来说,清廷所谓的海寇,便是此时仍然在沿海坚持反清复明的郑成功、张煌言。
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由崇明进长江,与南明兵部侍郎张煌言相会师,率军北伐,连克江南数郡,经丹徒、焦山、瓜州,围逼南京城,一时间东南震动,且江南各地多有响应者。
金坛县令任体坤对这种士绅勾结的暗流涌动感到害怕,于是谎称金坛士民造反纳降,溧阳巡抚信以为真,紧急调兵。七月二十四日,郑成功兵败镇江、瓜州,乘船远去台湾。
后清廷以通海论处,下令追查,株连甚广,这就是通海案。】
郑成功听着像是郑芝龙的家人?
崇祯记在心里,要好好查查。 ↑返回顶部↑
于是就有了通海案、江南奏销案和哭庙案,合称为江南三大案。】
【实际上,这三个案子是可以归到一起讲述的。因为有了奏销案,所以才引出了哭庙案,而哭庙案的结果之所以会遭到惨重的杀戮,则是因为有此前发生过的通海案的由头。】
【奏销案就是收缴拖欠的税赋。
奏销案虽被后世称为江南奏销案,实际上其范围是全国性的。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江西、陕西等六省以及安徽若干县份,都办过奏销案。其他各地不过点到即止,并不严厉,奏销案打击的主要目标,只有江南四府一县,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苏州与松江两府。
满清入关后,在江南地区实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催科。而且拿这个作为经征之官的考成,不能足额征收的都要被参罚。
江南缙绅豪强松快日子过惯了,一开始仍然使用老一套用钞能力结交官府,买通书吏,然后隐瞒田产、拖欠钱粮。
顺治十六年,朱国治被任命为江苏巡抚。他辽东抚顺人,隶属汉军正黄旗,跟江南一点瓜葛都没有,所以下手也格外的重。
江苏是士绅集中之地,也是欠税最重之地,巡抚衙门所在地苏州是重中之重。
朱国治直接来了一招釜底抽薪。
根据他的造册上报,清廷将欠粮者,不问是否大僚,亦不分欠数多寡,在籍绅衿按名黜革,秀才、举人、进士,凡钱粮未完者,皆被革去功名出身;现任官概行降两级调用。其中不少人被逮捕,械送刑部议处。
通过这个方法,一共降级、革除功名一万三千多人。】
文华殿的官员呆滞了。
一片寂静后,大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有辱斯文!
这简直是比元朝还要残暴、凶恶,他们绝对不能接受被这样的朝廷统治!
【甚至某探花只欠银一厘亦被黜。吴伟业、徐乾学、徐元文、韩炎、汪琬等江南缙绅著名人物几乎全部罗织在内。
这个政策差不多坚持了有十年,一直到康熙跟三藩对打,为了争取江南地主的支持,清廷才放松禁令,允许在奏销案中被黜降的官绅士子分别纳银开复。
这就是奏销案。】
【对于江南的士绅来说,换个天子换个朝代都是无所谓的事儿,反正他们依旧是高高在上的读书人。就算这个天子是异族野蛮人,要剃发易服,要跪着当奴才,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毕竟他们继续去压榨别人嘛,在大元手底下不就是这么过得?
但是!满清居然让他们全额缴纳赋税,这简直就是要了老命。甚至还因为这个革除功名,那直接就是刨了他们的祖坟!】
【所以,江南士绅突然开始怀念起大明,觉得老朱家好像也没那么差哈,至少皇帝不会真的跟他们动刀子。
于是有了通海案。】
【清初的时候,为了防范汉人以沿海岛屿为依托进行反抗,杜绝民夷勾结,清廷实行了厉行的海禁寸板不许下水。
具体来说,清廷所谓的海寇,便是此时仍然在沿海坚持反清复明的郑成功、张煌言。
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由崇明进长江,与南明兵部侍郎张煌言相会师,率军北伐,连克江南数郡,经丹徒、焦山、瓜州,围逼南京城,一时间东南震动,且江南各地多有响应者。
金坛县令任体坤对这种士绅勾结的暗流涌动感到害怕,于是谎称金坛士民造反纳降,溧阳巡抚信以为真,紧急调兵。七月二十四日,郑成功兵败镇江、瓜州,乘船远去台湾。
后清廷以通海论处,下令追查,株连甚广,这就是通海案。】
郑成功听着像是郑芝龙的家人?
崇祯记在心里,要好好查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