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 / 3)
明末的文官,基本没这种意识,不知道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瞎指挥是会出人命的。
或者就算知道了,也因为党争、因为利益而无视了。
明末局势的败坏,他们真的贡献了很多。】
所以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狗东西敢把兵权都收到兵部去
朱棣甩了甩手里的马鞭,又打了一个鞭花,
他才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而除了这些,文官还有一个大杀器来对抗皇帝道德礼法。
封建时代,政权理论合法性的来源,在于什么地方?来自于天命,从天人感应到五德轮回道天命转移,都是在天命这个框架下。那天命为什么在你身上?因为你有德,所以有天命,所以你当皇帝。
这是一个完整的逻辑,这个逻辑的根基,在于德。
虽然五代时期的安重荣喊出了: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
但是历史实践证明,兵强马壮可以打天下,但是没办法坐天下。五代时期的王朝,走马灯一样的更换,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皇帝没有解决自己统治根基这个问题。既然兵强马壮就可以做皇帝,那么你可以做,我当然也可以做。结果就是武将叛乱层出不穷,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明朝皇帝的合法性来源,除了从血统继承的朱八八本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功绩,剩下的就是天命作为帝位的基础,血脉作为传承。
可以这么说,封建时期的道德礼法,就等于是王朝的宪法,只不过这个宪法不是明文规定,是未成文法而已。封建道德礼法是以忠孝节义为核心的,而通过儒家思想,又把忠和孝统一了,皇帝就是君父,即是君,也是父,官僚们也是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存在的。
这样,孝就从简单的血缘本能,扩展成为了统治的政治依据。这是他们统治的基础,任何人也不可能挖掉自己的根基。
而文官们恰恰就是利用这一点,不管是上奏疏谏言,还是朝天阙长跪不起,甚至是撞柱子死谏、被廷仗打死,只要能利用这一点达成自己的目的,撒泼打滚都无所谓的。
不过这一招也不总能成功如果遇到嘉靖那种阴逼老道士,文官也只能暂时蛰伏哈哈哈。】
崇祯听到天幕这样称呼他的高祖,毫无尊重、甚至有辱斯文的形容词,顿时瞪大了眼睛。
不过他也说不出什么就是了。毕竟天幕连太、成二祖都经常调侃呢。
【好了,下面我们来说说稍微敏感那么一点的话题宋明的文官,到底为什么非要跟皇帝对着干?
up抛砖引玉,浅浅说一下。如果觉得我胡说八道,那你们去骂文官,不要来骂我,嘻嘻。】
朱元璋打起精神,他倒要仔细听听。
正好他刚下定决心废除衍圣公的爵位,自然也要有相应别的措施来控制天下的读书人。
不然他们连番的来闹,自己也受不了。
【我觉得,宋明的大部分文官,与其说是官员,不如说是儒教的卫道士。
刚刚说过,封建时代的政权合法性来自于天命,具体表现就是天人感应和天命转移。
所谓天人感应,就是天子是上苍在人间的代表,是代天牧民。但天子必须有德,否则天命将不再眷顾天子,降下各种灾祸示警。如果天子继续执迷不悟,就会发生天命转移,此时吊民伐罪,替天行道,夺取天下的人就可以成为新的天子。
朱元璋当初北伐时的檄文里就明确说过,元朝入主中原是天命,后来的皇帝暴虐成性,天命不再,转移到了他的身上,所以他来当这个英雄。
这么说,自然是为了安抚那些怀念元朝宽纵的各族地主士绅,也是为了继承元朝的疆域,但也说明,这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说辞。
这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和合法性。而这一套东西,是儒家提供的。换句话说,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合法性来源于儒家。
这套意识形态的东西,自董仲舒到宋明理学,虽然经历了唐末藩镇的小小挫折,但逐渐完善,并且随着科举制度的固定,而彻底发扬光大,成为文人思想上的一个利器,更是一个枷锁。 ↑返回顶部↑
或者就算知道了,也因为党争、因为利益而无视了。
明末局势的败坏,他们真的贡献了很多。】
所以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狗东西敢把兵权都收到兵部去
朱棣甩了甩手里的马鞭,又打了一个鞭花,
他才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而除了这些,文官还有一个大杀器来对抗皇帝道德礼法。
封建时代,政权理论合法性的来源,在于什么地方?来自于天命,从天人感应到五德轮回道天命转移,都是在天命这个框架下。那天命为什么在你身上?因为你有德,所以有天命,所以你当皇帝。
这是一个完整的逻辑,这个逻辑的根基,在于德。
虽然五代时期的安重荣喊出了: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
但是历史实践证明,兵强马壮可以打天下,但是没办法坐天下。五代时期的王朝,走马灯一样的更换,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皇帝没有解决自己统治根基这个问题。既然兵强马壮就可以做皇帝,那么你可以做,我当然也可以做。结果就是武将叛乱层出不穷,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明朝皇帝的合法性来源,除了从血统继承的朱八八本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功绩,剩下的就是天命作为帝位的基础,血脉作为传承。
可以这么说,封建时期的道德礼法,就等于是王朝的宪法,只不过这个宪法不是明文规定,是未成文法而已。封建道德礼法是以忠孝节义为核心的,而通过儒家思想,又把忠和孝统一了,皇帝就是君父,即是君,也是父,官僚们也是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存在的。
这样,孝就从简单的血缘本能,扩展成为了统治的政治依据。这是他们统治的基础,任何人也不可能挖掉自己的根基。
而文官们恰恰就是利用这一点,不管是上奏疏谏言,还是朝天阙长跪不起,甚至是撞柱子死谏、被廷仗打死,只要能利用这一点达成自己的目的,撒泼打滚都无所谓的。
不过这一招也不总能成功如果遇到嘉靖那种阴逼老道士,文官也只能暂时蛰伏哈哈哈。】
崇祯听到天幕这样称呼他的高祖,毫无尊重、甚至有辱斯文的形容词,顿时瞪大了眼睛。
不过他也说不出什么就是了。毕竟天幕连太、成二祖都经常调侃呢。
【好了,下面我们来说说稍微敏感那么一点的话题宋明的文官,到底为什么非要跟皇帝对着干?
up抛砖引玉,浅浅说一下。如果觉得我胡说八道,那你们去骂文官,不要来骂我,嘻嘻。】
朱元璋打起精神,他倒要仔细听听。
正好他刚下定决心废除衍圣公的爵位,自然也要有相应别的措施来控制天下的读书人。
不然他们连番的来闹,自己也受不了。
【我觉得,宋明的大部分文官,与其说是官员,不如说是儒教的卫道士。
刚刚说过,封建时代的政权合法性来自于天命,具体表现就是天人感应和天命转移。
所谓天人感应,就是天子是上苍在人间的代表,是代天牧民。但天子必须有德,否则天命将不再眷顾天子,降下各种灾祸示警。如果天子继续执迷不悟,就会发生天命转移,此时吊民伐罪,替天行道,夺取天下的人就可以成为新的天子。
朱元璋当初北伐时的檄文里就明确说过,元朝入主中原是天命,后来的皇帝暴虐成性,天命不再,转移到了他的身上,所以他来当这个英雄。
这么说,自然是为了安抚那些怀念元朝宽纵的各族地主士绅,也是为了继承元朝的疆域,但也说明,这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说辞。
这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和合法性。而这一套东西,是儒家提供的。换句话说,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合法性来源于儒家。
这套意识形态的东西,自董仲舒到宋明理学,虽然经历了唐末藩镇的小小挫折,但逐渐完善,并且随着科举制度的固定,而彻底发扬光大,成为文人思想上的一个利器,更是一个枷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