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2 / 3)
所以,天子虽然掌握对文官的生杀大权,但四书五经,各种儒家经典以及意识形态组合起来,就像东方版的圣经一般不容置疑。
怎么样才算信仰上帝,教会说了算,天子要如何保持天命在身,那就是儒家出来的文人说了算。
万历可以力排众议去援助朝鲜打跑倭寇,却因为太子的事情和文官拉锯十几年,最后还输了。
其核心原因就是,决定一场战争,是君王的王权范围内的事。而决定废立太子,却是意识形态上的大事,属于神权的范畴。用君权去侵犯这种意识形态,儒生文官自然要据理力争。
就算是嘉靖这个天生的天际深沉老道士,想用大礼议来分化控制文官,也拉锯了十几年。
君权和文官集团的矛盾,究其原因,就是中国的儒教虽然没有发展出严密的组织,却更加隐秘地垄断了封建时代本属于贵族和世家的朝廷官职。因此宋明的君权与文官集团的矛盾,本质上就是世俗君权和意识形态所代表的神权的矛盾。
这一点,我认为从某些程度上来说,和西方国王与天主教会的斗争是有相似性的。
因此,他们会在千百年间,对孔孟的学说不断吸收、改进、更新版本,为统治者服务,更是为自己所在的阶级服务,从而让许多学说思想走了样。】
百官们一个个都颤抖起来,不知道是因为被说中了而觉得恐惧。还是觉得天幕几次三番的污蔑他们,实在忍不下去。
意识形态这个词他们没听过,但是意思差不多能够理解了。
就是说他们只维护儒家,维护自己的地位,甚至为了这些东西去对抗皇权。
虽然这样说好像也没错。
但是这岂不是拐着弯儿骂他们无君无父?!
【这就是那位图书管理员同志喊出打到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原因。】
【作者有话说】
终于补上了_(:3」∠)_
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但必须重复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这句话,出自点家的一篇小说,而最后关于儒教卫道士的观点,来自一位知乎答主。
第55章 明末下12
◎关于诛十族◎
【士绅和皇权的对抗,不仅仅是局限于朝堂,还表现在舆论话语权。
大家应该都知道,文人的笔杆子有多能颠倒黑白。几千年来,受害者简直如过江之卿。
我这里就随便举几个洪武、永乐父子俩的例子,来给大家破一下洗脑包吧。】
【第一个,就是徐达。】
嗯?徐达惊诧的抬头。
【徐达是朱元璋的老乡,也算是第一批跟随朱元璋的人,立下赫赫战功,激动人心的北伐就是他挂帅当总指挥的。
他为人谨慎、胸中有沟壑,因此基本没犯过什么错误,一路扶摇直上位极人臣。洪武十八年因病去世后,朱元璋还追封他为中山王,赐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又为他御制神道碑文,允许其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
可谓是生荣死哀了。】
洪武十八年他还能活十五年呢,他相信这十五年的时候足够把北元给打残了!
徐达起身,叩谢陛下隆恩。朱元璋也赶紧下了御座,亲手把他搀扶了起来,拍了拍徐达坚实的臂膀。
一时间君明臣贤,其乐融融。 ↑返回顶部↑
怎么样才算信仰上帝,教会说了算,天子要如何保持天命在身,那就是儒家出来的文人说了算。
万历可以力排众议去援助朝鲜打跑倭寇,却因为太子的事情和文官拉锯十几年,最后还输了。
其核心原因就是,决定一场战争,是君王的王权范围内的事。而决定废立太子,却是意识形态上的大事,属于神权的范畴。用君权去侵犯这种意识形态,儒生文官自然要据理力争。
就算是嘉靖这个天生的天际深沉老道士,想用大礼议来分化控制文官,也拉锯了十几年。
君权和文官集团的矛盾,究其原因,就是中国的儒教虽然没有发展出严密的组织,却更加隐秘地垄断了封建时代本属于贵族和世家的朝廷官职。因此宋明的君权与文官集团的矛盾,本质上就是世俗君权和意识形态所代表的神权的矛盾。
这一点,我认为从某些程度上来说,和西方国王与天主教会的斗争是有相似性的。
因此,他们会在千百年间,对孔孟的学说不断吸收、改进、更新版本,为统治者服务,更是为自己所在的阶级服务,从而让许多学说思想走了样。】
百官们一个个都颤抖起来,不知道是因为被说中了而觉得恐惧。还是觉得天幕几次三番的污蔑他们,实在忍不下去。
意识形态这个词他们没听过,但是意思差不多能够理解了。
就是说他们只维护儒家,维护自己的地位,甚至为了这些东西去对抗皇权。
虽然这样说好像也没错。
但是这岂不是拐着弯儿骂他们无君无父?!
【这就是那位图书管理员同志喊出打到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原因。】
【作者有话说】
终于补上了_(:3」∠)_
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但必须重复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这句话,出自点家的一篇小说,而最后关于儒教卫道士的观点,来自一位知乎答主。
第55章 明末下12
◎关于诛十族◎
【士绅和皇权的对抗,不仅仅是局限于朝堂,还表现在舆论话语权。
大家应该都知道,文人的笔杆子有多能颠倒黑白。几千年来,受害者简直如过江之卿。
我这里就随便举几个洪武、永乐父子俩的例子,来给大家破一下洗脑包吧。】
【第一个,就是徐达。】
嗯?徐达惊诧的抬头。
【徐达是朱元璋的老乡,也算是第一批跟随朱元璋的人,立下赫赫战功,激动人心的北伐就是他挂帅当总指挥的。
他为人谨慎、胸中有沟壑,因此基本没犯过什么错误,一路扶摇直上位极人臣。洪武十八年因病去世后,朱元璋还追封他为中山王,赐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又为他御制神道碑文,允许其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
可谓是生荣死哀了。】
洪武十八年他还能活十五年呢,他相信这十五年的时候足够把北元给打残了!
徐达起身,叩谢陛下隆恩。朱元璋也赶紧下了御座,亲手把他搀扶了起来,拍了拍徐达坚实的臂膀。
一时间君明臣贤,其乐融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