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1 / 3)
【但是,他们想错了一件事,那就是进攻永远比防守省钱!】
刚刚还觉得脸上有光的大臣立刻交头接耳,小声的议论着:这天幕简直胡说八道!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岂不闻强兵黩武之前鉴?
【up曾经看到个有趣的说法,说有统计表明,两宋时期的战争,大宋的胜率高达六成,远远比汉唐高,所以大宋不弱。
这简直是长得丑怪镜子歪。
宋朝自从高粱河战神赵光义没了北汉后,就一直在丢土失地,即使是王安石变法的熙宁开边,也是在收服失地,最后还全被高太后和司马光给一朝葬送了,简直不够丢人的。】
朱元璋听着觉得很有道理,但宋濂却低头微微皱眉,毕竟历朝历代,王安石的风评都是乱法误国,司马光才是国之柱石,天幕这样标新立异,自然一时让他们这些代代传承的文人不能接受。
【所以,两宋的战争,从真宗檀渊之盟开始,就全都是防守战,那可是刀剑堵在嗓子眼上,输个两三次那就是亡国之危。甚至两宋在守城战这方面,进化出了一个别的朝代都没有的官职,叫四壁防御使。顾名思义,就是守城的,也是厉害了。
这样想来,六成的胜率也不是很高哈哈哈。
而唐朝为什么不需要长城来作为北方天堑呢?
因为大唐锐意开拓,尽量御敌于国门之外,而不是让本国的百姓承受风险。】
说得好!朱棣又凌空的抽了一马鞭,他兴冲冲的转头要跟儿子分享自己在这方面的心得,结果才发朱高炽以不符合他身材的迅捷,猛地向后退了两步。
朱棣:
【主动出击并不是强兵黩武,只有占据了战略要地,才能减少更多无谓的战争,才能打压周边势力蠢蠢欲动的小心思,才能保护本国百姓的千顷屯田、万里商路,才能拥有更加健康稳定的税收!
而一旦战略收缩,只知道唯唯诺诺的防守,那修筑的堡垒、加固的边疆坚城反而花费的更多。
但,宋明时期的许许多多文官,似乎从来不明白这个道理。】
这一次不用朱棣再说,朱高炽自己已经开始陷入了沉思。
他一直很崇尚儒家士大夫说的那一套,自从父亲靖难成功,也在尽力以一个贤明太子来要求自己,跟大儒进行学习,现在忽然发现,他们说的和做的好像确实有点不太一样。
他崇敬的看了一眼父亲朱棣,还是他爹厉害,怪不得整天对他耳提面命的呢,就是怕他被这些人给忽悠了。
【up说句诛心的话,可能不是不懂,只是防御就要向朝廷申请经费去修筑寨堡,加固高墙,而做这些又需要调动大量的民夫徭役
这里面的油水太大了,指不定是在装糊涂呢。】
文华殿里,崇祯面前的大臣脸色各个精彩,有愤愤不平的,有心虚出冷汗的,还有的抬头望天假装听不懂的
阁臣韩爌想起来他前几天才奏请加固蓟辽到山海关一线的堡垒,心里恨不得立马辞职,只能起身出列,向崇祯请罪,赌咒发誓说自己绝无此等勾当,好一顿表忠心。
崇祯缓缓放下覆在额头上的细麻布,好整以暇的开口:韩卿不必如此,朕自然相信卿公忠体国。
韩爌听后心里松了一口气,正打算谢恩。
却听到崇祯又幽幽的开口道:不信也没办法,那天幕不是说了么?沆瀣一气之下,朕就算是想靠治罪抄家来整顿吏治都不行。
韩爌额头滴下两滴冷汗,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下怕是不主动请辞也不行了。
崇祯让他起身,然后问向殿中诸人:各位爱卿都是两榜进士,饱学之士,如何看待这天幕上的观点?
先是皇上最后颇为信重的温体仁当堂被拿下,接着是韩爌请罪,大家这时候谁也不愿意得罪皇帝,除非是大理寺卿那种不愿意上大明这条船的。
而且这天幕忒刁钻,此等诛心之语一出,大家也不能随便拿些圣贤书上的道德文章来哄骗皇上了。 ↑返回顶部↑
刚刚还觉得脸上有光的大臣立刻交头接耳,小声的议论着:这天幕简直胡说八道!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岂不闻强兵黩武之前鉴?
【up曾经看到个有趣的说法,说有统计表明,两宋时期的战争,大宋的胜率高达六成,远远比汉唐高,所以大宋不弱。
这简直是长得丑怪镜子歪。
宋朝自从高粱河战神赵光义没了北汉后,就一直在丢土失地,即使是王安石变法的熙宁开边,也是在收服失地,最后还全被高太后和司马光给一朝葬送了,简直不够丢人的。】
朱元璋听着觉得很有道理,但宋濂却低头微微皱眉,毕竟历朝历代,王安石的风评都是乱法误国,司马光才是国之柱石,天幕这样标新立异,自然一时让他们这些代代传承的文人不能接受。
【所以,两宋的战争,从真宗檀渊之盟开始,就全都是防守战,那可是刀剑堵在嗓子眼上,输个两三次那就是亡国之危。甚至两宋在守城战这方面,进化出了一个别的朝代都没有的官职,叫四壁防御使。顾名思义,就是守城的,也是厉害了。
这样想来,六成的胜率也不是很高哈哈哈。
而唐朝为什么不需要长城来作为北方天堑呢?
因为大唐锐意开拓,尽量御敌于国门之外,而不是让本国的百姓承受风险。】
说得好!朱棣又凌空的抽了一马鞭,他兴冲冲的转头要跟儿子分享自己在这方面的心得,结果才发朱高炽以不符合他身材的迅捷,猛地向后退了两步。
朱棣:
【主动出击并不是强兵黩武,只有占据了战略要地,才能减少更多无谓的战争,才能打压周边势力蠢蠢欲动的小心思,才能保护本国百姓的千顷屯田、万里商路,才能拥有更加健康稳定的税收!
而一旦战略收缩,只知道唯唯诺诺的防守,那修筑的堡垒、加固的边疆坚城反而花费的更多。
但,宋明时期的许许多多文官,似乎从来不明白这个道理。】
这一次不用朱棣再说,朱高炽自己已经开始陷入了沉思。
他一直很崇尚儒家士大夫说的那一套,自从父亲靖难成功,也在尽力以一个贤明太子来要求自己,跟大儒进行学习,现在忽然发现,他们说的和做的好像确实有点不太一样。
他崇敬的看了一眼父亲朱棣,还是他爹厉害,怪不得整天对他耳提面命的呢,就是怕他被这些人给忽悠了。
【up说句诛心的话,可能不是不懂,只是防御就要向朝廷申请经费去修筑寨堡,加固高墙,而做这些又需要调动大量的民夫徭役
这里面的油水太大了,指不定是在装糊涂呢。】
文华殿里,崇祯面前的大臣脸色各个精彩,有愤愤不平的,有心虚出冷汗的,还有的抬头望天假装听不懂的
阁臣韩爌想起来他前几天才奏请加固蓟辽到山海关一线的堡垒,心里恨不得立马辞职,只能起身出列,向崇祯请罪,赌咒发誓说自己绝无此等勾当,好一顿表忠心。
崇祯缓缓放下覆在额头上的细麻布,好整以暇的开口:韩卿不必如此,朕自然相信卿公忠体国。
韩爌听后心里松了一口气,正打算谢恩。
却听到崇祯又幽幽的开口道:不信也没办法,那天幕不是说了么?沆瀣一气之下,朕就算是想靠治罪抄家来整顿吏治都不行。
韩爌额头滴下两滴冷汗,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下怕是不主动请辞也不行了。
崇祯让他起身,然后问向殿中诸人:各位爱卿都是两榜进士,饱学之士,如何看待这天幕上的观点?
先是皇上最后颇为信重的温体仁当堂被拿下,接着是韩爌请罪,大家这时候谁也不愿意得罪皇帝,除非是大理寺卿那种不愿意上大明这条船的。
而且这天幕忒刁钻,此等诛心之语一出,大家也不能随便拿些圣贤书上的道德文章来哄骗皇上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