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来,忽必烈夺权成功,行汉法登基为帝。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大元。从此,大汗汗国这一支,就变成了我们认知里的元朝。]
  朱元璋坐在应天府的城楼上,听着天幕对蒙古帝国似有赞赏之意,忍不住哼了一声,又不好反驳天幕,只能骂骂咧咧的嘟囔:这些文人,一个个看上去知书达理的,实则一点风骨没有,谁得势了就跟个狗腿子一个巴巴的凑上去,不然那忽必烈知道个屁的《易经》。
  [元朝享国九十八年,共历十二帝。对,不到百年,换了十二个皇帝。为啥这么多呢?因为元朝帝系传承太混乱了。
  这么说吧,从第二任皇帝,也就是忽必烈的孙子元成宗去世后,在1307到1333这26年间,竟然走马灯一样换了9个皇帝,平均下来每个皇帝三年都不到,国家还有什么政策治理可言。]
  秦始皇:这种烂国家都有近百年的国祚,凭什么他的大秦二世而亡!那些农民呢,赶紧起义啊,拿出你们不怕死那股劲儿啊!
  朕很不服!
  唐太宗的心态要平和不少,他对殿中大臣道:这蒙古能征服如此大的天下,想来是武力悍勇之族,可即便如此也坚持不到百年,可见执政者还是要以天下苍生为念,方能长治久安。
  大臣应声称是,心里对陛下意欲改革科举、提拔寒门的决心又清楚了三分。
  [这里头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忽必烈尊吐蕃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因此带着皇室一起皈依藏传佛教,一时间崇奉喇嘛教成为元廷上层人士的风尚。
  但是,这里面有个异类,就是忽必烈的另一个孙子,安西王阿难答。据记载,阿难答自小受乳母影响,信奉伊.斯兰教。
  虽然很多学者表示,阿难答信奉绿教是出于自己的政治需要,拉拢朝中的回回势力,并不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因为他对于喇嘛教、高丽佛教及道教都态度友好,并建寺立观。
  但他本人确实非常推崇绿教。
  他继承的爵位安西王,封地正是在如今的甘肃、宁夏、陕西一带。在统辖期间,他在辖境内施行回回历,广建清真寺,甚至给许多蒙古男童施行割礼,并让他部下的十几万大军皈依绿教。
  后来在元成宗死后,他参与皇位竞争,最终失败被杀并除去封国。
  幸好失败了,不然若是让他当了皇帝,那咱们姐妹说不得就得成天裹着大黑袍,连口猪肉都不能吃,中华文明能不能延续还是两说呢。]
  唐太宗瞪着眼睛心想着:这么严重?
  诸位爱卿,可知道这伊.斯兰教是什么?
  禀陛下,波斯再往西有国大食,国内的大食商人便来自于此,其国内信奉大食法,禁吃猪肉,或不是天幕所言的伊.斯兰教。
  李世民点点头,大食商人联通东西,他自是听说过,只不知这大食法如何厉害,能让后世之人如此忌惮?
  话又说回来,那番邦外国之人搞出来的宗教,如何能比华夏本土所奉佛道呢!他们厌恶也在情理之中。
  【作者有话说】
  想了好久元末应该怎么写,所以耽搁到现在。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章 元末农民起义2
  ◎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草原部落千百年来都是实行的奴隶制,野蛮而暴力,这一点在建立大蒙古帝国后也没有改变。或者说有英主如忽必烈想习汉化,但武功赫赫的蒙古贵族保守派权利颇大,不得不让人忌惮一番,做个平衡。
  甚至连官方都秉着打不过就加入的想法,搞出了很多离谱的律条与诏令。]
  [比如元朝最被人唾弃的四等人制度。
  说起来,因为元朝的史料稀少且粗糙,所以史学家并没有找到就四等人制做过明确系统规定的来源,但至少它是个默认的潜规则。
  一等自然是蒙古人,二等是那些色目回回或是突厥化胡人,总之是西域中亚那些人。三等是北地汉人和已经汉化的契丹、女真人,以及高丽人,就是如今的南北朝鲜。四等是南方的汉人和少数民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