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云青青含笑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模样,当年的吃穿都要精细、的温吞小胖子已经变成了如今这番下巴冒胡茬、皮肤分黑白、鞋子沾黄泥的模样。】
  。
  汉明帝时空。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刘庄手中拿着地方呈上的举荐名录——在他的大力支持下,蔡伦比原定历史更早地制出了新纸,现在朝廷公文往来都得以用上轻便低廉的新纸——神色郁郁。
  之前他从评论区看到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一句之后,他随即便派人私下探查各地所举荐贤才的底细。
  这一查,就让他既惊又怒。
  既有前情,如今再看这新一批举荐的贤才名录,怎么不叫刘庄如鲠在喉呢?
  他的眼神流转在天幕上,看着那云青青好友的目光几乎可以称得上灼热。
  “这才是朕想要的贤才啊。”
  。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的脸色也不怎么好看。
  自然,他不是因为对云青青等人有什么不满,正相反,他是太满意了。
  这样脚踏实地、能干实事的年轻人,对比起朝中那些忝居高位却满口空话的官员,让朱元璋更加心梗了。
  尽管他已经用了许多手段打压、分化各地士族豪强,但其仍在朝野之中抱团成派系。
  当年一起打天下的老伙计们,也有一些人不可避免地被他们笼络、腐化。
  “侯服玉食而雄心渐失,久居高位而民心不察。”朱元璋停下了敲击桌案的手指,阴恻恻地道,“既然如此,就把这位置挪出来,留给更有用的年轻人吧。”
  。
  唐宪宗时空。
  几番辗转,白居易早已离开盩厔县,来到他魂牵梦萦的长安,担任左拾遗一职。
  他自觉深受皇恩,身负谏诤之责,又有为官地方、体察民情的经历,故自上任以来,白居易一面频繁上书言事,一面勤写诗文,以求补察时政,兼之其上书言事屡被圣人所接纳,更是极大地振奋了他的精神。
  白居易私以为自己之于今上,也有了一二分魏文贞公之于太宗皇帝这般君臣相和的佳话风采。
  可如今再见后世的官吏对所辖民情烂熟于心,又为其治下百姓考虑得面面俱到,白居易心中陡生一股羞愧之意,掩面感慨道:
  “吾差之远矣!”
  。
  【云青青租了乡亲的房子,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时而跟着朋友走访群众,时而随着本地人一起上山下水、到处采风,有时候又跑到当地的小学里头,给留守的孩子们当一当课外的老师,给他们讲她在旅途中的故事。
  ——学校里的一位女老师,就是她这位大学同学的妻子,当初女生在大学期间来了当地支教,并在完成本科学业之后再次回到了这里,于是他也跟随着妻子的脚步调动到了这边。】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