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1 / 3)
那些孩子竟也没能留得住……刘肇的目眦欲裂。
“胜儿年少痼疾,无缘皇位,朕、朕早逝之后,为了稳定人心,幼主不得不以百日之龄匆匆登基。”
一介稚子又能懂什么呢?朝政大事还不是被外戚与权臣把持!
刘肇自己便是少年登基,幼主欲掌控朝堂需要经历如何的明流暗涌他再清楚不过,如今他再看少年时都觉得但凡有一步行差踏错,说不定就这所谓少年天子就永远只是少年天子了。
他犹如此,何况一襁褓婴孩?
“若只能由幼主继位,想来朕膝下已无嗣子,那汉安帝不知是那一脉的宗室?”
刘肇颓然地靠在椅背上,自问,“那朕……是否该早做打算?”
。
汉安帝时空。
刘祜耿耿于云青青提及的外戚,想起邓太后掌控朝堂十余年,所谓“女君”压得他这个天子尊荣黯然失色。
心中暗自下定决心,等到亲政之后,定要清算邓氏一族,重振天子威严!
。
东汉各朝的时空因“小皇帝”掀起的风起云涌自不必多说,即使是多年后的后人来看这段历史,也免不得感叹一声“或许天命不在汉”了。
第167章 世界(六)
【“嗯?有人问三世纪危机是什么?”
云青青突然注意到有一条弹幕划过眼前,她想了想,决定简单介绍一下,“罗马帝国在五贤帝的最后一位——也就是我们刚刚说的奥勒留皇帝在位时期,自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元首制度之后持续两百多年的和平时代已经趋于尾声,安息战争、与日耳曼蛮族的战争、犹太起义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带来了隐藏着的社会危机。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五贤帝时代采用的是养子继承制,也就是不依托血缘关系,而是根据需要选拔出合格的继承人并收为养子来继承其政治遗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帝国下一代皇帝的水平,但奥勒留不一样,他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康茂德,而这位显然是一个人间之屑的标准配置,荒。淫。残暴,一副亡国之君的做派,然后顺利终结了帝国的黄金时代。
康茂德被刺杀之后,罗马的奴隶制已经走到了末路,各种矛盾纷纷加剧和激化引发了全面的危机。
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造成了大量奴隶的死亡和反抗,也造成了奴隶的消极怠工;另一方面,由于帝国极速扩张,宫廷、官员、军队都已经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为了维持这些机构的运转,国家财政已经岌岌可危,最终走向枯竭;而在上层,围绕着皇位产生了残酷血腥的斗争,五十年间皇位易主了二十六次;加上各地起义不断、外患连连,这些都让罗马这只巨兽越来越衰弱。”】
。
宋仁宗时空。
“养子继承制。”赵祯琢磨着这个制度在本朝的可行性。
“虽然历代素来以嫡长继承,但大宋如今情况特殊,不若至宗室遴选一番?”
时至今日,赵祯基本熄了亲生子继位的心了,唯一的指望就是选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将赵宋的江山社稷托付于他。
赵祯甚至想让子孙后代都自宗室选拔储君,在多方角力之下脱颖而出的继承人至少能力有所保证——不管是本人的能力还是别的什么能力,退一万步来说,至少不能再让徽钦二帝之流的货色上位了!
“但若如此,宗室之间再不可同心协力,免不得一番同室操戈、血流不止啊!”
。
宋神宗时空。
苏辙听着罗马昔日之事,想的却是大宋今朝国情。
“冗吏、冗兵、冗费,此三者乃国之痼疾,亦是国库空虚之源啊!” ↑返回顶部↑
“胜儿年少痼疾,无缘皇位,朕、朕早逝之后,为了稳定人心,幼主不得不以百日之龄匆匆登基。”
一介稚子又能懂什么呢?朝政大事还不是被外戚与权臣把持!
刘肇自己便是少年登基,幼主欲掌控朝堂需要经历如何的明流暗涌他再清楚不过,如今他再看少年时都觉得但凡有一步行差踏错,说不定就这所谓少年天子就永远只是少年天子了。
他犹如此,何况一襁褓婴孩?
“若只能由幼主继位,想来朕膝下已无嗣子,那汉安帝不知是那一脉的宗室?”
刘肇颓然地靠在椅背上,自问,“那朕……是否该早做打算?”
。
汉安帝时空。
刘祜耿耿于云青青提及的外戚,想起邓太后掌控朝堂十余年,所谓“女君”压得他这个天子尊荣黯然失色。
心中暗自下定决心,等到亲政之后,定要清算邓氏一族,重振天子威严!
。
东汉各朝的时空因“小皇帝”掀起的风起云涌自不必多说,即使是多年后的后人来看这段历史,也免不得感叹一声“或许天命不在汉”了。
第167章 世界(六)
【“嗯?有人问三世纪危机是什么?”
云青青突然注意到有一条弹幕划过眼前,她想了想,决定简单介绍一下,“罗马帝国在五贤帝的最后一位——也就是我们刚刚说的奥勒留皇帝在位时期,自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元首制度之后持续两百多年的和平时代已经趋于尾声,安息战争、与日耳曼蛮族的战争、犹太起义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带来了隐藏着的社会危机。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五贤帝时代采用的是养子继承制,也就是不依托血缘关系,而是根据需要选拔出合格的继承人并收为养子来继承其政治遗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帝国下一代皇帝的水平,但奥勒留不一样,他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康茂德,而这位显然是一个人间之屑的标准配置,荒。淫。残暴,一副亡国之君的做派,然后顺利终结了帝国的黄金时代。
康茂德被刺杀之后,罗马的奴隶制已经走到了末路,各种矛盾纷纷加剧和激化引发了全面的危机。
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造成了大量奴隶的死亡和反抗,也造成了奴隶的消极怠工;另一方面,由于帝国极速扩张,宫廷、官员、军队都已经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为了维持这些机构的运转,国家财政已经岌岌可危,最终走向枯竭;而在上层,围绕着皇位产生了残酷血腥的斗争,五十年间皇位易主了二十六次;加上各地起义不断、外患连连,这些都让罗马这只巨兽越来越衰弱。”】
。
宋仁宗时空。
“养子继承制。”赵祯琢磨着这个制度在本朝的可行性。
“虽然历代素来以嫡长继承,但大宋如今情况特殊,不若至宗室遴选一番?”
时至今日,赵祯基本熄了亲生子继位的心了,唯一的指望就是选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将赵宋的江山社稷托付于他。
赵祯甚至想让子孙后代都自宗室选拔储君,在多方角力之下脱颖而出的继承人至少能力有所保证——不管是本人的能力还是别的什么能力,退一万步来说,至少不能再让徽钦二帝之流的货色上位了!
“但若如此,宗室之间再不可同心协力,免不得一番同室操戈、血流不止啊!”
。
宋神宗时空。
苏辙听着罗马昔日之事,想的却是大宋今朝国情。
“冗吏、冗兵、冗费,此三者乃国之痼疾,亦是国库空虚之源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