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 / 3)
这几十个人一进来,家里马上就热闹了起来,男孩子们给老太太问过安,就被父亲带到外院去了,留下招弟姐妹仨在后院。
老太太把盼弟和来弟揽在怀里,问她们娘在家里的日子好不好过,问她们在家里都做些什么。
盼弟:“外婆放心,我娘在家挺好的。”
那些年,姑姑谈芳韵回家从来都说自己过的好,老太太现在是再也不信这句话了。
来弟见外婆不信,就道:“族长爷爷隔不了三五天就去我们家一趟,现在我爷爷奶奶一点也不敢慢待我娘了。”
来弟这么说,老太太才算放下心。
何氏问招弟:“你们姐妹仨都来州府,家里没拦着吧?”
招弟就笑:“他们倒是想拦着,被族长爷爷一顿训,就没人敢说什么了。”
谈晓兰听完,心里就想,爹爹现在一定很后悔,当年姑姑一心要嫁给姑父的时候,他不应该一心想着劝解姑姑,应该从李家那边着手,那么怂的一家,找个有身份的人去给他们家捎个话,姑姑就算一心想嫁,李家也不敢娶!
谈晓兰觉得父亲现在后悔了,其实谈思立去年处理妹妹陪嫁土地的时候,就后悔的不行,如果不是为了下下面的孩子,他恨不得让他们和离了。
这次去接三个外甥女,谈思立又许诺了李家族长,最迟明年,接谈芳韵夫妻来州府,到时候也给族长的老二一家租好房子,让李亮他爹带着招弟她爹一起做事。
李家族长听完毫不犹豫就应下了,在州府能有不花钱的落脚的地方,还有找好的事做,傻子才不去呢!
李家族长答应完,还表示往后一定会多教导谈芳韵的儿子李楚贵,避免他被养歪了。
谈思立敢那么大方的许诺李家族长,是因为他现在的收益,已经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谈晓兰现在一年的收益,是农村富裕人家一辈子也挣不来的钱,
而禹伯良给谈思立的年底分成,则是普通小商户一辈子挣不来的钱。
对于掰不过来的妹妹,谈思立早就没了心力去教育,心思掰不过来,行为上让李家族长去管控,其中的花费,对现在的谈思立来说,真不算什么。
在接盼弟和来弟之前,谈思立就和兰儿商议好了,她们俩过来了也和招弟一样,白天绣庄做学徒,晚上回来自己教导。
带回来的男孩,安排在外院的客房,盼弟和来弟住在内院之前宋欣怡住过的房间。
何氏想着,小姑子的三个闺女都来家里了,自己提出来把侄女也接过来,应该不算过分。
于是在招弟姐妹仨回屋去休息后,谈晓兰就听何氏说,想接娘家侄女过来的事。
老太太刚把外孙女接到身边,不好拒绝何氏的要求,谈晓兰赶在老太太开口之前发话了。
“母亲接芦花过来是让她小住?还是给她找事做?还是准备在州府给她说个亲事?这些事母亲都考虑好了么?
接过来小住几天,这个当然没问题,但是在咱们家住过一段时间后,她回家还能习惯么?如果给她找事做,薪俸低了舅娘心里不高兴,薪俸高的您去哪里给她找?
至于说亲,关乎她一辈子的事,您做好芦花婚后日子有半点不好,就需要你去调停,然后还要面对舅舅一家的指责么?
如果这些准备您都做好了,接过来就接过来呗,对于咱们家来说,真就是多一双筷子的事,但是您身上多出的责任,您可得想好了。”
面对着谈晓兰一连串的询问,何氏懵了,“招,招弟她们姐妹怎么样,芦花就怎么样呗,怎么说的好像芦花一个人,比招弟她们仨都费劲?”
谈晓兰对着何氏淡淡的笑道:“还真不一样,招弟她们不讲究工钱,在我店里做学徒,也就是管吃咱们家管住,招弟能做掌柜的,不是因为我开了分店,而是因为她有做掌柜的能力,如果她没有那个能力,今年还是要继续做学徒的。
至于说她们的亲事,姑姑的嫁妆这两年是爹爹在打理,最迟明年姑姑一家就能靠着她的嫁妆搬到州府来,招弟她们姐妹的亲事,每一个都得姑姑亲自操办,以后好与不好,都怨不得咱家的。
母亲现在,还觉得芦花和招弟她们一样么?” ↑返回顶部↑
老太太把盼弟和来弟揽在怀里,问她们娘在家里的日子好不好过,问她们在家里都做些什么。
盼弟:“外婆放心,我娘在家挺好的。”
那些年,姑姑谈芳韵回家从来都说自己过的好,老太太现在是再也不信这句话了。
来弟见外婆不信,就道:“族长爷爷隔不了三五天就去我们家一趟,现在我爷爷奶奶一点也不敢慢待我娘了。”
来弟这么说,老太太才算放下心。
何氏问招弟:“你们姐妹仨都来州府,家里没拦着吧?”
招弟就笑:“他们倒是想拦着,被族长爷爷一顿训,就没人敢说什么了。”
谈晓兰听完,心里就想,爹爹现在一定很后悔,当年姑姑一心要嫁给姑父的时候,他不应该一心想着劝解姑姑,应该从李家那边着手,那么怂的一家,找个有身份的人去给他们家捎个话,姑姑就算一心想嫁,李家也不敢娶!
谈晓兰觉得父亲现在后悔了,其实谈思立去年处理妹妹陪嫁土地的时候,就后悔的不行,如果不是为了下下面的孩子,他恨不得让他们和离了。
这次去接三个外甥女,谈思立又许诺了李家族长,最迟明年,接谈芳韵夫妻来州府,到时候也给族长的老二一家租好房子,让李亮他爹带着招弟她爹一起做事。
李家族长听完毫不犹豫就应下了,在州府能有不花钱的落脚的地方,还有找好的事做,傻子才不去呢!
李家族长答应完,还表示往后一定会多教导谈芳韵的儿子李楚贵,避免他被养歪了。
谈思立敢那么大方的许诺李家族长,是因为他现在的收益,已经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谈晓兰现在一年的收益,是农村富裕人家一辈子也挣不来的钱,
而禹伯良给谈思立的年底分成,则是普通小商户一辈子挣不来的钱。
对于掰不过来的妹妹,谈思立早就没了心力去教育,心思掰不过来,行为上让李家族长去管控,其中的花费,对现在的谈思立来说,真不算什么。
在接盼弟和来弟之前,谈思立就和兰儿商议好了,她们俩过来了也和招弟一样,白天绣庄做学徒,晚上回来自己教导。
带回来的男孩,安排在外院的客房,盼弟和来弟住在内院之前宋欣怡住过的房间。
何氏想着,小姑子的三个闺女都来家里了,自己提出来把侄女也接过来,应该不算过分。
于是在招弟姐妹仨回屋去休息后,谈晓兰就听何氏说,想接娘家侄女过来的事。
老太太刚把外孙女接到身边,不好拒绝何氏的要求,谈晓兰赶在老太太开口之前发话了。
“母亲接芦花过来是让她小住?还是给她找事做?还是准备在州府给她说个亲事?这些事母亲都考虑好了么?
接过来小住几天,这个当然没问题,但是在咱们家住过一段时间后,她回家还能习惯么?如果给她找事做,薪俸低了舅娘心里不高兴,薪俸高的您去哪里给她找?
至于说亲,关乎她一辈子的事,您做好芦花婚后日子有半点不好,就需要你去调停,然后还要面对舅舅一家的指责么?
如果这些准备您都做好了,接过来就接过来呗,对于咱们家来说,真就是多一双筷子的事,但是您身上多出的责任,您可得想好了。”
面对着谈晓兰一连串的询问,何氏懵了,“招,招弟她们姐妹怎么样,芦花就怎么样呗,怎么说的好像芦花一个人,比招弟她们仨都费劲?”
谈晓兰对着何氏淡淡的笑道:“还真不一样,招弟她们不讲究工钱,在我店里做学徒,也就是管吃咱们家管住,招弟能做掌柜的,不是因为我开了分店,而是因为她有做掌柜的能力,如果她没有那个能力,今年还是要继续做学徒的。
至于说她们的亲事,姑姑的嫁妆这两年是爹爹在打理,最迟明年姑姑一家就能靠着她的嫁妆搬到州府来,招弟她们姐妹的亲事,每一个都得姑姑亲自操办,以后好与不好,都怨不得咱家的。
母亲现在,还觉得芦花和招弟她们一样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