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何氏想想,好像真的是不一样!
  第135章
  谈晓兰的一系列问题不止问住了何氏, 还让老太太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也有理由反对了:“之前宋家闺女在家里住了一段时间,为了欣怡以后的婚事, 兰儿她二舅把家里的店铺都转让了,全家搬到州府来,亲自给闺女相看人家。
  我也不是容不下孩子来家里住,住多长时间都没事, 你是做姑姑的,给侄女置办点什么也是应该, 只是亲事上面, 你们家也得按着宋家那样, 让你兄嫂操办你侄女的婚事, 你不能揽过来。”
  何氏不说话了, 因为她知道, 如果把芦花接过来, 兄嫂绝对会把芦花的亲事也交给自己。
  老太太见儿媳妇不话说了, 接着道:“我知道, 你想把侄女接过来, 是想着能帮扶一下你兄弟,自己日子过的好了,想着帮扶兄弟是人之常情, 只是你的方法错了。”
  被婆婆直接点出来自己想帮扶娘家,何氏心里就有些忐忑,好在听婆婆的话音并无怪罪的意思。
  何氏小心的问了一句:“那应该怎么办?”
  老太太:“你帮扶兄弟, 为的是兄弟的日子好过了, 父母的日子能好过一些。
  其实想父母的日子好过,你可以直接把准备帮扶兄弟的东西和银钱, 交给父母就是,你爹娘手里有银钱,你兄弟对他们自然就好,别管吃穿如何,亲家心里过的舒畅,过的就算好日子。”
  何氏听完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还是娘想的明白。”
  何氏没了要接侄女过来的想法,最轻松的就数小菊了。
  谈晓兰出言反对何氏接芦花过来,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何氏最后绝对会搭了东西还不落好,何家的那个舅娘又不是个好相处的,以后家里绝对脱不了麻烦。
  一眼能看到的麻烦,谈晓兰当然要反对。
  而小菊心里想到的还不是以后,而是芦花来了,自家娘少不得会因为她多骂自己几次。
  如果因为姑姑家的表姐妹,自己被娘骂了,奶奶会出面说她,如果因为芦花自己被骂了,奶奶也不好多说。
  所以屋里的人,最不想何氏接芦花过来的,就是小菊,现在何氏不准备接了,她可不就大松一口气么!
  老太太看着明显放松下来的孙女,对她招手道:“小菊,明日的年宴准备的怎么样了,和奶奶说说。”
  小菊站起来,说:“待客的茶点已经准备好了,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也都准备了不少,家里的人也都跟着出过门,看别人家怎么样,他们也都记下了,今天又让内管家去酒楼核对了一下,也都没问题,只等着明天客气过来开宴。”
  老太太就夸她:“小菊现在办事我是越来越放心了。”
  何氏听了本能的就想反对,但是想到丈夫的一再告诫,她又硬生生的忍住了。
  小菊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这些大多都是奶奶教的,让内管家去酒楼再确定一下,也是姐姐提醒我的。”
  谈晓兰也一点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小菊不用自谦,奶奶教的好,你也学的好,自从搬到州府,你做事就很认真,就算我不说,你也会想着让人再去确定一遍的,不说奶奶对你放心,爹爹也不止一次说过你管家管的好。”
  被奶奶和姐姐都夸了,小菊也忍不住欢喜了起来,至于其他人,她已经学会慢慢忽略了。
  ……
  第二天,谈家开年宴,和谈思立相熟的人家,还有和谈晓兰姐妹兄弟相熟的小伙伴们,都相继过来了。
  自家开宴要比去别人家累的多,好在请的都是相熟的人家,并没有太多人,而且自己家人多,何氏身为当家主母虽然稍显不足,好在有禹伯良的妻子帮着招待,也就没人计较了。
  自家的年宴开完,就没有再开宴的人家了,各家都窝在家里好好歇息两天,准备迎接元宵节。
  州府的元宵节,不管是花灯的精美度和多样性,还是街道上的人流量,都不是上洋镇可比的。
  谈晓兰和家人一起去街上看花灯,在满是璀璨耀眼的花灯大街上,却突然有一种淡淡的孤寂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