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第17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回头有空得让明光亲自找他唠唠,飞燕将军这思想觉悟有点跟不上趟儿,得多听点忽悠、啊不、得多听点济世救民的大道理好向他的好朋友白马将军看齐。
  就两个人怎么还统一不了意见?就因为一个是飞禽一个是走兽?
  连劝人向善这点小事都做不来,可见公孙伯圭口才不怎么样。
  小张将军心里嘀咕个不停,面上还是一如既往的正经,走进营帐见到这次的目标后露出灿烂的笑容,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不耽误他们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久闻张将军赤胆忠心有勇有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张辽上去握住张郃的手,直接套公式进行寒暄。
  这是明光教他的好法子,想不起来怎么夸就提前背几个万能句子,武将身上无外乎“有勇有谋”“文武双全”“赤胆忠心”“武艺高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几个形容,随便背几句就能夸便天下人。
  他试过了,法子非常好用。
  自从学会了怎么夸人,他在军中的人缘已经是一骑绝尘的好。
  也被无数个和高伏义一样腼腆的家伙避之不及。
  希望这位张儁乂不要和高伏义一样腼腆,不然他接下来不好发挥。
  小张将军热情的将初次见面的目标任务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夸了一遍,武艺高强骁勇善战是武将的基本功,智勇兼备有胆有识是进阶技能,再往上还有再往上的夸法,不过那些就仅限于夸他们自家人了。
  张郃虽然不像高顺那般不喜人际交往,但也远没到张辽这般自来熟的程度,几次试图把手抽回来都以失败告终之后,只能尴尬的维持着礼貌的微笑任人搓扁揉圆。
  不然能怎样?他还能直接冷脸将人赶出去不成?
  真要那么做的话不光他自己的前途受影响,他们这些原本归属袁绍的将士都得玩儿完。
  成王败寇,谁让他们是打了败仗的那一方。
  不过话说回来,率兵攻打邺城的是公孙瓒的人,怎么过来找他谈话的是并州的将领?两边那么快就亲如一家了?
  张郃不清楚对面是什么情况,只能谨慎的走一步看一步。
  不管幽州和并州是什么情况,他们这些原冀州牧袁绍的手下都是败军之将。败军之将没那么多选择,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他都是败军之将了,用得着这么热情吗?
  对于张辽来说,非常有必要。
  各州有各州的人才,袁绍手底下的将领、或者说、冀州本地的将领不比别处差,袁术败那么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能让这些冀州籍的将领归心。
  就拿眼前这位宁国中郎将张郃来说,他早年应募讨伐黄巾贼,韩馥当州牧时他在军中为军司马,袁绍挤走韩馥成为州牧时他在军中当校尉,之后袁绍为了稳固地位给军中将领升官加爵,于是他又成了宁国中郎将。
  不管官职怎么变化他都是冀州的将领,和州牧是谁关系不大。
  而这样的将领在冀州有很多,真正追随袁绍本人的却没几个。
  名声可以当饭吃也不能当饭吃,袁绍最初去渤海的时候只有名声没有兵力,后来兴义军讨伐董卓才有机会染指冀州军权。
  如果盟军表现的好也就算了,可能冀州的将士还会真心追随。毕竟朝廷已经成了摆设,武将都得找个靠谱的粮饷来源才能正儿八经的当武将。
  但是讨董联盟是什么情况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各路诸侯面和心不和,身为盟主的袁绍还嫉贤妒能没有容人之量,好几次明明有机会打胜仗,就因为拿战功的不是他都以失败告终。
  董卓死后的盟军就更离谱了,连表面和平都维持不住直接以内讧而告终。
  聪明的武将会自己找食儿,所有选择都是双向的,很明显,袁绍不是一个合适且稳定的粮饷供应者。
  很明显,公孙瓒也不怎么擅长内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