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几个人说不清什么事,贾母直接把她最信赖的老管家赖大唤进来,详细寻问。
  原来是贾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赖大又说,老爷往东宫去了,让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
  元春封妃并不陌生。无论是哪个版本的电视剧,都会看到的名场面。
  奇就奇在,贾政往东宫去做什么?
  东宫是历代太子的居所。
  李莞心下警觉,她的公公贾政,假正经,是不是去东宫作妖了。但是据说中宫太子是皇上登基之后嫡出的贵子,年龄不大就是。
  过去贾家在太上皇时期就押宝太子。太子被指认谋反,太子的几个心腹重臣早就跟着废太子白茫茫了,这会儿坟头草都不知道长了多高。也就是贾家男丁不济,不入流,捧脚跟都没捧太上,免了当际就遭殃。
  这会儿贾元春封妃,贾政不但不吸取前朝教训,反而立刻去东宫示好,是很不应该的。
  用贾珠的话说,人犯错的威力,跟人能力大小有关。能力大的,做错了事,后果很严重。能力小的,若是做错事,影响力反而小些。
  在李莞看来,贾政这会儿急吼吼跟东宫示好,就是个笑话。
  不过,元春封妃终究是喜事儿。贾母带着身上有诰命的女眷,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莞,乘了五乘大轿,按年龄的顺序入朝。
  若论诰命的品级,又不是上述顺序。
  女眷的诰命是根据其夫君的官职来的。贾母属于超品,邢夫人是一品,王夫人是五品,尤氏是三品,李莞是四品。
  也就是说,贾珠现在比他爹贾政的官还做得高。所以,贾政平日在家里的那些小白眼,冷嘲热讽,要是给外人看见了,也可以说是以下犯上。
  当然,贾家怎么说也是一个长幼礼仪分明的百年大家。
  李莞的年龄是这几人中最小的。她坐在最后边的轿子里,欣赏紫荆城的风光。
  皇宫很气派,高高的墙,宽广的天,金璧雕栏,满目璀璨。
  贾赦、贾珍也换了朝服,带着贾蓉、贾蔷侍奉在贾母的轿子旁。他们是走着的。
  待到领旨谢恩一应完毕,已经到了下午。皇帝年轻英俊、皇后端庄明艳。因为不能直接抬头看,李莞只能从余光中得到大概的印象。
  诸礼已罢,贾家诸人打道回府。
  却在白玉阶前,遇到穿一身明黄色衣服的小孩。
  跟随在其后的是一群太监。
  为首的太监喊着:“太子殿下,您慢着点儿。”
  刚刚贾政拜谒东宫,就是跟大约三岁的太子殿下拉关系去了?
  大概,这就是贾政这些人,依旧一直活跃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原因。因为作派实在不入流……以至于太上皇当年倒先废太子的太傅这些重臣时,压根就没想到贾家,以及同样不入流的四王八公后裔。
  贾家一行人对太子行拜礼。
  小太子只是看了看这群人,就跑开了。忽而在这群人中,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人。
  那人在看他,眼中没有他常见的或巴结或讨好或畏惧。她就是那样淡淡地看着,像在看隔世之人。
  小太子觉得她是好看的,可惜是个大人,要是个小孩子该多好呀。
  李莞一行人归来,先到宁国府送尤氏,又回荣国府。所遇之人莫不欣然踊跃,脸上还有得意之色,喜笑颜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