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结果一句都没机会说,就这么轻松的拿到了好几个问题的稿件。
  林巧枝又分出一些:“这些我只有初步想法,还要和谢工他们讨论确定才能写。”
  杨玲忙欣喜道:“那我去帮忙叫谢工!”
  谢胜利很快和另外三个维修工人一起过来。
  看到林巧枝在写稿子。
  他脸都乐成一朵花了,热情道:“林工,怎么不多休息几天?那20吨的模具我可见了,幸好赶回来了,要不这辈子都得后悔。”
  他们红旗厂造的大家伙啊!
  “这不是在休息吗?”林巧枝笑着指着这桌上瓜子,米泡儿,红苕干,还有茶水,“有吃有喝,咱再唠唠嗑。”
  谢胜利几人都哈哈笑了:“你还别说,这还真挺舒服的。”
  以他们几个老师傅的水平,聊一聊已经会修的拖拉机,不就跟唠嗑一样轻松?
  林巧枝和他们聊起了河南的情况。
  确实是会有一些当地特色的、集体性比较强的问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同样的,一方水土养一方拖拉机。
  谢胜利给自己倒了一杯茶:“这次带着出版社提供的资料去的,倒是比咱们自己漫无目的去调查更有针对性,效果也好。我们几个也讨论了一下,最明显的共性问题是这几个……”
  河南农田作业时间长、负荷重,尤其是秋收春耕时因耕种特性需频繁启停和换挡,离合器摩擦片容易因过热而磨损。
  河南雨季潮湿,柴油储存不当容易混入水分,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
  ……
  “他们那儿柴油质量本来就不稳定,再要是混入水分,哎呦,你是没见着,缸里那叫一个糟糕。”谢胜利说完,几人又纷纷说了自己修过的拖拉机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和维修办法。
  林巧枝听着,记录了一些笔记,又说:“有些我还是要亲自试试,才好写。”
  “行,我们帮忙给大伙换配件,也带回来一些坏的,保管给你捣鼓出一模一样的问题来。”谢胜利了解她这个习惯,一定要自己搞懂了,试过了,再去教人。
  林巧枝点点头,又问:“我看资料上还说,还有干旱的情况?”
  “毕竟那么大片地呢。”谢胜利语气都有些低,“我们这次下到的滑县,就热得很,听那边的干部说,最热的时候逼近40度,也是火炉一样烤人,但为了抗旱保苗,不少人家吃住都在田里,昼夜浇地,我还见到夜里浇地累得睡倒在田埂上的。”
  就光着膀子,累得趴在田头就睡。
  林巧枝也没问出为什么不用农机这种话。
  总归是各个村情况都不太好,一个生产大队只有一两台拖拉机,总要轮着用,最穷的地方可能都没有。
  “咱们的生产力还是太低了。”林巧枝叹气一声,又在本子上记下夏季高温,拖拉机连续不断收割作业,散热系统负担重的问题。
  她写下了几条有关叶轮、风扇皮带等维修保养技巧。
  又伸手比划:“我记得农村是有那种丝瓜瓤的对吧?”
  “是有的,怎么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