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见林巧枝吃,她热情满满,精神百倍的说:“林工我这两天整理资料,可算知道为什么河南那边群众来信会这么多了。”
  “为什么?”林巧枝喝了口豆浆,也有点好奇。
  “因为河南夏季也多雨,他们的离合器部件也容易进水、沾染泥浆!然后导致打滑、冒焦糊味、起步抖动这些问题。”杨玲感慨着说。
  所以啊。
  一看就有共鸣啊!!
  “我们也这样啊!”
  “对对对,我们村那拖拉机那会儿也冒怪味,我还想着是大队采购到劣质的柴油了。”
  ……
  惊喜过后,自然就有点心里酸酸的。
  就和农村家里疼老大,疼老小,但不被重视的中间那个孩子一样。
  都是一样生病,怎么只给老小拿药吃?要自己硬抗,自己找草药。
  委屈啊。
  共鸣越多,委屈越多。
  明明他们也有这个问题,怎么没人心疼一下他们的拖拉机?
  林巧枝听她讲:“听起来,你做了些功课。”要不可说不出刚刚的话。
  “当然啦!我就是因为* ‘百问百答’学得好,才争取到来江城的这个机会的。”杨玲很高兴,继续说,“我这两天还整理资料,知道河南夏季高温,散热系统负担重,还有他们当地柴油质量不太稳定,容易堵油嘴……”
  林巧枝听着,也有了个大致的印象。
  吃过饭,“走吧,去宣传科。”
  杨玲热情地起身带路:“咱们写稿还是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我给林工你在办公楼布置了一间小会议室,你看看合不合心意。”
  林巧枝倒是没有必须安静才能写出东西的毛病。
  她从小在吵闹的环境中习惯了。
  走廊上的炒菜声,邻居交谈声,学校操作教室、车间的操作声,宿舍里室友的聊天声……
  不过杨玲有这心,她当然还是说:“谢谢你了。”
  到了会议室。
  林巧枝翻看了一下整理好的问题,先把自己有把握的挑出来。
  很快就写完了几张。
  看着手里几张稿纸,如此轻易就拿到,杨玲这个年轻的编辑还有点不敢相信,因为按照行内所有老前辈的说法:“心软好说话的编辑是活不下去的,因为所有的作者都会找遍理由拖稿,你都想不到他们拖稿的理由能有多丰富,多离谱。”
  她之前还准备了一大堆说辞呢,比如:“我们出版社虽然在出书这事上还算在行,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全河南使用拖拉机的生产大队,都还在等您写的新书呢。”
  又比如用柴主编教她的办法,把自己说得可怜一点,如果完不成催稿的任务,回去会多么多么惨。
  腹稿她都打了好几版本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